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制造夯实经济“基本盘”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2-10-17 12:3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走俏国内国际市场;工业富联“熄灯工厂”实现智慧生产,订单饱满;华星光电高世代面板,为显示产业提供高性能技术产品;荣耀智能手机出货量稳步攀升,市场占有率看好……

  深圳制造稳健前行,不断夯实深圳经济“基本盘”。今年前8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前7月提升0.5个百分点,带动全市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龙头企业耀眼 增长潜能释放

  深圳制造,转型升级,稳健前行,特别是龙头企业表现耀眼。

  总部扎根深圳,工业富联已建成5座世界级“灯塔工厂”、9座“绿色工厂”、超10座“智慧工厂”,服务新能源车头部企业及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上游铝制材料行业等50余家领军企业,以及汽车金属配件、医疗器械等行业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正整体释放超强增长潜能,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2252.6亿元,同比增长14.91%。

  有意思的是,深圳制造业总是能抓住产业风口,贴合消费者需求,不断呈现新的增长点。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持续高温,有着雄厚技术储备和强大制造能力的比亚迪充分享受这波市场红利。今年1至8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974348辆,同比增长267.31%。前不久,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正式挺进欧洲中高端市场。

  龙头“链主”企业的“水涨”,带动上下游企业的“船高”,从而拉动深圳汽车制造业一路上扬。据统计,今年前8月,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1%。

  大型企业“顶天” 中小企业“散叶”

  深圳众多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拥有“看家”本领,研发生产以及市场获单能力出众,为工业经济注入活力。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锂电装备制造技术引领者,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叠片、卷绕等技术产品订单饱满,销售大幅增长。

  事实上,深圳拥有大量的“苹果链”“华为链”“比亚迪链”“华星链”“大疆链”等等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合力拉动相关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增长。

  统计显示,今年前8月,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06.8%、129.6%、41.5%、30.0%。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开枝散叶,这正是深圳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镇的优势所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表示,深圳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回升和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分别成为深圳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产业规划高远 配套措施实在

  先进制造成为深圳制造全新标签。统计显示,近10年来,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为70%左右。

  更重要的是,深圳前瞻布局,出台“20+8”产业集群政策以及相关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打造万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

  产业规划目光高远,配套措施脚踏实地。《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按照集中连片、产住分离的原则,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合理划定先进制造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吸引众多资本前来“抢滩”。今年以来,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强劲。

  前8月,深圳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1.8%。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2.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4.3%。

转存图片

深圳产业体系实现新提升

  9月30日下午,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厂区内掌声雷动,随着制动安全控制系统首个新能源零部件顺利下线,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实现正式投产,为深圳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落下了载入史册的一笔。

  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稳步增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44.8∶55.2发展为2021年的0.1∶37.0∶62.9,二、三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展望新征程,深圳正放眼未来对标全球,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谋篇布局 产业增长迸发新动能

  世界显示有中国,中国显示看深圳。十年前,深圳通过重点支持建设五代及以上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投资建设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和第11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使得新型显示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深圳在高端LCD、AMOLED及激光显示领域已拥有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不断刷新着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的诸多“第一”,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迅速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主动谋划,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最前列。早在2009年,深圳便在全国率先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针对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

  多年来,深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子布局,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878.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9.9%;而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达12146.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6%。且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标杆城市。

  迈入“十四五”,深圳再次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再次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8大未来产业。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优化结构 服务业有效供给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显示,深圳综合排名再上升1位,位居全球第9。香港、上海、北京、深圳,中国四大金融中心均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十强。

  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的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从数据来看,深圳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045.3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9299.67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8.6%,快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2%,比2012年提高12.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0.5个百分点。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今年2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且到2025年,深圳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7%。这对深圳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以及提升全球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激发活力 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自2019年以来,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已成为每年深圳的“压轴大戏”。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超26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8200亿元,再创新高;7月28日,2022深圳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招商会在坪山开幕,作为深圳“20+8”产业集群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后,全市举办的首场产业集群专场招商会,现场共签约18家企业,总金额约120亿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激发实体经济和要素发展活力,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深圳的营商环境不仅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也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核心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商事主体总量从不足100万户迅速增长至380多万户,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国内市场主体规模最大、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18至2020年,深圳营商环境改革不断迭代,从先行先试到全面落地,改革举措在全市“遍地开花”。放眼未来,深圳在今年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企业超过32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