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新华社:深圳这样推动经济“稳”与“进”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2-08-16 11: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今年上半年,规模已过3万亿元的深圳经济取得3%的稳健增长。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在深圳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一些潜力巨大的产业“新赛道”也逐步成型。深圳正迎难而上,着力推动经济“稳”与“进”。

  稳住制造业这一“基本盘”

  位于深圳龙岗的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装配准备出口的智慧电视。回首上半年企业的经历,康冠科技副总经理江微说,关键时刻,地方政府部门支持迅速给力,解了燃眉之急。

  5个多月前,在深圳疫情防控最吃劲时,康冠科技面临进口物料无法进入厂区的难题。“拿不到物料就将停产,大批海外客户的订单无法如期交货。”江微心急如焚。

  “你们建个群,把我也拉进去,我随时帮你们盯着。”龙岗区工信部门负责人得知后,迅速启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机制,并给江微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通过多个部门的积极协调,康冠科技急需的进口物资在抵达深圳蛇口港当天就完成通关手续。上半年,企业预计净利润大幅度增长。

  经过多年积淀,制造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深圳工业增加值占深圳GDP总量的35%以上。面对复杂变局,稳住制造业这一“基本盘”,成为深圳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

  深圳市工信局局长余锡权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安全,大型制造企业是关键节点。通过组建“保双链”工作专班,深圳得以确保重点企业工人不停工、生产线不停产。3月底,深圳还出台“助企纾困三十条”,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多方面,为深圳市场主体减负750亿元。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加快3.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74%、164%和67%……

  “稳住制造业,深圳经济稳中求进就有了‘压舱石’。”深圳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胡小剑说。

  专精特新企业孕育新动能

  面对困难挑战,一批深圳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供给升级应对需求变化,积极发现并抓住市场变化、结构调整中的新机遇,不断创造新的有效需求。

  如今,走在华强北的街道上,昔日熙熙攘攘的板车少了,柜台间“寻宝”的工程师也少了。电子元器件的传统供应链正结构性调整,老华强北落寞了,但新模式又如雨后春笋。如立创电子打造的线上电子元器件商城,已吸引国内外250万名用户注册,通过自主研发智能仓储、智能分拣系统等软硬件,日均成交近万单。

  目前,平均每10部智能旗舰手机中,就有9部手机中的声学方案来自深圳瑞声科技。在深圳南山,瑞声科技通过不断增强自主核心技术能力,抵御了外部冲击和市场下滑风险。走进企业展厅,从全球第一颗X轴触控产品,到全球领先的WLG晶圆级玻璃镜片技术,各类创新产品琳琅满目,精密制造前景无限。

  新的有效需求,正在数字化进程中不断创造。深圳企业震兑工业研发的船舶智能运行与维护系统,可以让一些船只每天节省2吨以上燃油,同时提升船舶安全使用能力与效率。“我们正积极构建海上运输、海上资源利用等智能提供能力。”震兑工业总经理邱伯华说。

  以供给升级应对需求变化——上半年,深圳3042家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合计增长12.8%,部分企业甚至实现翻倍增长。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持久动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新产业开辟“新赛道”

  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在深圳前海工作的市民高阳,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下单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我以为自动驾驶可能会出现比较机械的急刹,但是坐下来觉得它像是一个真人‘老司机’在驾驶。”高阳说。

  作为国内率先为自动驾驶立法的城市,目前包括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元戎启行在内的多家技术厂商都在深圳进行自动驾驶测试。业界普遍认为,这部具有开创性的地方条例,将有效推进深圳智能汽车产业的深度发展。

  在深圳,跑上“新赛道”的不止自动驾驶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深圳制造业的“新主角”。

  今年以来,深圳多次出台政策,坚持“工业立市”,谋划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8个未来产业,推动在“新赛道”上奔跑的企业行稳致远。

  在深圳宝安,估值100亿元人民币的初创企业海柔创新,通过“箱式仓储机器人”赋能大型仓储,让货物入库出库实现了“自动驾驶”。这家创立仅6年时间的初创型企业,已在全球箱式仓储机器人行业拥有超过500个商业化项目。企业创始人兼CEO陈宇奇说,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让这个创意找到了产业化机会。

  “只要集中力量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长板’、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深圳就有抵御冲击的底气,就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圳中观研究院院长薛占栋说。

新闻链接.gif

深圳连续推出5个“30条”惠及企业超100万家

  实体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深圳连续推出5个“30条”,以为企业纾困解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消费、稳工业经济、稳增长为目标,打开政策“工具箱”“储备库”,打出稳增长“组合拳”“连环招”,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助企纾困,为广大市场主体带来“及时春雨”,稳住经济基本盘。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5个“30条”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240亿元。

  “4月中旬才收到800多万的增量留抵退税款,5月份又收到1300多万元存量留抵退税款,整个退税过程既畅通又快捷,让我们觉得暖心又实惠。”深圳招商迅隆船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肖千山表示,两笔留抵退税款的接连到账,不仅极大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还使公司有充足的现金为公司客轮复航提供资金保障。

  截至6月底,仅助企纾困“30条”就已落地惠企金额超过500亿元。其中,财政部门通过普惠性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直接支持超290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达766亿元。规模性退税共惠及近8万户企业,大范围免税共惠及20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大力度减税共惠及100万户小微企业,大幅度缓税共惠及9万户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圳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中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加大个性支持,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初步统计,2022-2025年,市本级财政将为此直接投入超过300亿元。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深圳多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5月1日,深圳启动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活动,拿出1亿元鼓励市民购买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产品。信心是黄金。疫情反复对消费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深圳精准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6月份,深圳市场销售快速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0%,增速创今年新高。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刻绝不能“断链子”“掉链子”。稳增长“30条”提出着力解决交通物流供应链“堵点”问题,综合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补助、交通物流企业融资支持等措施,持续破除物流瓶颈制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深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16152.6亿元,增长1.4%。其中,出口9142.5亿元,增长7.1%。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看来,深圳的5个“30条”既注重解决市场主体当下面临的困难问题,也着眼于长远的经济顺畅循环,伴随着经济稳增长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深圳稳经济政策也结合深圳经济和产业特征,实现了“输血”政策和“造血”政策的有机结合。

深圳社保上半年为企业减负超127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缓”“返”“降”“补”等多项社保助企纾困政策,给企业稳岗促生产提供强力“定心丸”。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深圳为参保单位减负失业保险费及工伤保险费12.63亿元,为15.97万家参保企业缓缴社保费43.94亿元。截至2022年7月25日,免申发放2022年稳岗返还资金21.68亿元,惠及企业80.07万家;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49.37亿元,惠及企业93.74万家。以上共计为深圳企业减负超127亿元。

  社保缓缴:惠及15.97万家参保企业

  为了更大范围助企纾困,深圳今年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范围,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和17个扩围行业,均可申请缓缴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下简称“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截至6月,共为15.97万家参保企业缓缴社保费43.94亿元。

  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惠及超158万家参保单位

  今年,我市加大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在覆盖范围上,除参保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外,将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也纳入了稳岗返还范畴参照实施;在返还标准上,以2021年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为基数,大型企业按3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至最高90%。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政策落实,在上年度企业类型名单发布前,深圳市社保局暂按30%的标准先行发放了首批稳岗返还资金,领先全省以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79.97万余家企业精准发放2022年首批稳岗返还资金7.97亿元。6月底,按部、省关于稳岗返还政策提标要求,再向符合条件的78.97万家参保单位补足了应返资金。

  降缴费费率:为企业减负12.63亿元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今年我市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的费率政策,并继续同步实施浮动费率政策。失业保险基准费率调整至1%,上半年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减负8.74亿元;工伤保险1-4月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50%,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20%,上半年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减负3.89亿元。

  发放补贴:留工补助资金惠及93.74万家企业

  前不久,深圳助企纾困再出大招,对受疫情严重影响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

  今年6月,市社保局通过数据比对,对参保单位性质、缴费台账、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等情况进行判断比对,“免申即享”受理了首批符合受理条件的参保单位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业务。来自市社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审核发放留工补助资金49.37亿元,惠及企业93.74万家,发放金额、惠及企业数、企业覆盖率均居全省第一。

上半年完成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1300多亿元

  8月的深圳骄阳似火,施工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坪山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每日更新一次展板上的建设进度条;宝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重大项目开启全面主体施工;龙华总面积22.77平方公里的九龙山数字城重大项目场平工程现场机器轰鸣……今年上半年,深圳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6月,市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8.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为58.4%,较去年同期高出12.1个百分点。

  2022年,深圳共安排重大项目883个,项目总投资约3.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建设(新建、续建)项目637个,年度计划投资2241.3亿元,同比增长6.3%,安排于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三大领域。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上半年,深圳已举行多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上,共有245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约2354.7亿元;第二季度新开工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东部电厂二期等200个项目,总投资约1624.4亿元;第三批共启动了包括迈瑞龙华基地在内的109个项目,总投资约1012.5亿元。

  在项目的强力带动下,上半年,深圳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8.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为58.4%,较去年同期高12.1个百分点。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中选取的200个重点示范项目也完成了近40%的投资进度,不断牵引投资稳中向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深圳加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原始创新的基座。在重大项目清单中,“鹏城云脑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AI集群软硬件系统”通过项目验收;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机电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中,位于启动区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今年年底开展科学设备联调联试,明年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全国首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今年以来,深圳持续发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6月,全市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524.6亿元,投资进度52.5%。

  民生改善类项目是今年深圳重大项目中数量最多的类别,达到357个,占比超过四成,总投资9809.6亿元。深汕高中园项目、第二儿童医院、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歌剧院、深圳大学城教师宿舍建设工程、坪山高中园等重大项目将进一步补强“创新之城”的科教文卫公共产品服务能力。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