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图片新闻

舞剧《咏春》惊艳广州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3-08-21 12:2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昨日,舞剧《咏春》在广州开启为期3天的演出。

  8月18日19:30,广州珠江新城灯光璀璨。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在广州大剧院隆重上演。当故事中的“叶问”回到赋予其精神气韵的广东,故乡的人民也给予了该剧极大的热情礼遇。从演出前一日起,广深两地的最高地标——广州塔“小蛮腰”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遥相呼应,打出耀眼的字样欢迎此次《咏春》“回乡”。在演出现场,尽情释放的演员、不吝欢呼的观众,以及谢幕时如约而至的“冲台”,完成了该剧与岭南观众一次扎扎实实的情感奔赴。

  广州观众:不负期待,岭南风味正对味

  “《咏春》真的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真的超好看!想找个武馆去学拳!”“常宏基的舞台台风越来越稳了,娅姝老师依旧是飒爽英姿,演员们表现得都很棒!”演出当晚,许多年轻剧迷如约而至。记者在与年轻观众的交流中了解到,作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阐释,迅速拉近了“青春”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舞剧《咏春》中,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叶问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以“扶弱小以武辅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凝聚人心、弘扬民族自信。作为一部从人物原型到故事背景、人文风貌等均取材自广东的艺术作品,《咏春》中的岭南元素满满。无论是男舞者们齐声用粤语朗诵的“咏春”祖训、街坊邻居的生活轶趣、国家级非遗香云纱的服饰造型、劳动者们的淳朴身姿,都意在营造出岭南文化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质,并通过舞蹈语汇的巧妙编排,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脉动。

  饰演“猪肉荣”一角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李监庭表示,自己是广东人,此次回到广州演出倍感亲切。在他看来,《咏春》的故事和精神“就是我们DNA里带有的,得到‘猪肉荣’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下就有很多熟悉的画面浮现,是亲切和油然而生的感觉。”李监庭表示,舞剧《咏春》中有着广东独有的烟火气,越是自己家乡文化的东西,越要更加走心呈现更多细节。“每每回到深圳、珠海、广州演出都会觉得非常亲切,观众也会给我们特别热烈的回馈和赞赏。”

  这份热情收获了广州观众的肯定。一位热爱文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咏春》传达出的审美质感和人文情怀,让她和坐在身边的“孩子们”找到了共鸣,“有好几次热泪盈眶,想要大声叫好。《咏春》把我们广东的岭南传统文化表现得这么美、这么有力、这么动人,这种高雅又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在剧情之外让我最感动的。”当记者告诉她,承担该剧创排演出的是平均年龄24岁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们时,刘阿姨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这么年轻,但是(舞台台风)这么沉稳。”

  青年演员:奔赴梦想,与角色一同成长

  如今,舞剧《咏春》已经走过全国20城演出74场。舞武融合对体力的高消耗,繁忙的演出行程,对于演员们的体力与精力来说均是不小的考验。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面对巡演途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对年轻的演员们来说亦是一种历练。

  18日下午的现场彩排开始没多久,“叶问”与“大春”对戏,一个在地胶接缝处快速发力的舞步,让饰演“大春”的冯浩然的左脚大拇趾甲瞬间被掀翻。“速度太快了,我甚至没感觉到疼,继续跳下去感觉有点怪,发现趾甲已经掀起来了。”冯浩然来不及多想,把趾甲“摁回去”,继续完成了这段彩排。随后,他被迅速送去就医,“十指连心啊,光是想想都觉得疼!”就当所有人都在为他担忧时,包扎好伤口的冯浩然回来了,“晚上还能继续演。”他淡定地回答,“宏基和娅姝姐他们都有带伤在舞台上坚持的时候,坚持是演员该做的。”

  剧中,深圳剧组的灯光师“大春”怀着梦想来到剧组;剧外,年轻的深圳歌剧舞剧院舞蹈演员冯浩然也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我和大春一样都来自农村,都抱着一份梦想。从小,是爸妈逼着我学跳舞,现在我慢慢地发现,只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就要坚持下去,哪怕这个过程中会承受无数次伤痛。”冯浩然说,如今的自己已和大春融为一体,“I’m 大春!”他笑着说,“执着”是他们在追梦途中共同的坚守。

新闻链接.gif

舞剧《咏春》引发大湾区观众强烈共情共感

  8月20日晚,舞剧《咏春》在广州大剧院完成了巡演以来的第78场演出,数次“冲台”欢呼圆满结束了广州站的巡演。在3天5场的高频次演出中,《咏春》与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完成了情感“双向奔赴”,场场爆满。

  剧中,热血高燃的咏春拳、饱满深情的香云纱、层层叠叠的镬耳楼、烟火气十足的七十二家房客、讨喜的“猪肉荣”等极具岭南风情的元素,引发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强烈共情共感。记者了解到,不少观众是从东莞、中山、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赶来的。

  在广州大剧院3天5场的高强度、高频次演出,让舞剧《咏春》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这是我‘二刷’了,还想看第三次、第四次。”观众张小姐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观众何先生说,“《咏春》余韵悠长,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回味。我还想再看一次。”“看到叶师傅从‘开咏春一扇门’到‘心中无门’,打破门户之见将咏春传扬四海,我激动得泪流满面。”广州观众杨先生说,“这正是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体现,也是岭南文化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广州大剧院记者见到了一位连追《咏春》20场的“超级粉丝”。她表示,《咏春》去到哪座城市巡演,她就追到哪座城市,“在广州演出这几场氛围尤其好。我觉得演员都有一种回家的松弛感。”有观众感叹,舞剧《咏春》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观众董先生说:“叶问的形象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气极高。《咏春》的创新表达让大湾区年轻一代走进了叶师傅的内心世界,对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大有裨益。”

  此番《咏春》来到广州,为了凸显“岭南味道”,出品方特别在剧场外搭建了“咏春士多”展示,销售《咏春》周边文创产品。对演出时演员们所穿的香云纱以及用于制作的薯莨汁,都依次进行了展示。展柜里还首次出现了八卦掌的潮玩。“咏春士多”格外吸睛,演出前就有观众前来购买鼠标垫、保温杯、扇子、场刊等。演出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表演与剧情中的观众,直接冲到“咏春士多”开启“买买买”模式。记者注意到,出品方特别贴心地为观众准备了多款《咏春》限定印章,其中既有《咏春》海报,还有咏春拳、螳螂拳、太极拳、八极拳的Q版武打形象。

  作为一部深圳原创的文艺精品,舞剧《咏春》为世界提供了进一步了解深圳、认识深圳的窗口。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建设,要求打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深圳形象的精品力作,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也成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高效运转的风向标。如《咏春》般“出圈”的,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正在这片热土上源源不断地涌现,让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而闻名的城市,更添人文温度和情怀厚度。据悉,接下来《咏春》将前往苏州、昆山、杭州演出。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