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脱贫攻坚决胜年,广东经济第一区——南山区,摁下对口扶贫冲刺“快进键”,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从南山区几套班子领导马不停蹄奔赴对口帮扶地区督战,到扶贫协作团频频开往前线;从“产业+新基建”扶贫到“电商+直播”扶贫,再到“教育+就业”扶贫的一次次模式的创新……在脱贫攻坚“最吃劲”时,南山区迎难而上、靶向施策、响鼓重槌,向“最后的堡垒”发起了总攻。
“产业+基建”扶贫 乡村振兴焕新颜
6月18日一早,在广西德保县隆桑镇下步村,村民们肩扛锄头、抱着一个个灵芝菌包,到村里一片松树林下种植林芝,忙得不亦乐乎。
下步村位于隆桑镇东北部,居住着壮族群众,是南山区对口帮扶的村落之一。在南山蛇口街道办的对口帮扶与驻村干部的推动下,建立了“3+1”(桑蚕、肉猪、柑橘、鸡)特色产业。村里有大片松树林闲置,在南山区与驻村干部的推动下,今年便因地制宜发展起林下套种林芝项目,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林芝生长2个月就可以上市,周期短,收益快,一茬一茬的,可源源不断为村集体经济‘造血’。此次试种了2万个菌包,预计一年可收益10多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秦陈说,该村总户数783户2846人,2018年脱贫户140户582人;2019年脱贫56户17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8%。今年5月9日,德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的故事也在连平油溪镇富乐村上演。“前几天才卖出两笼鸡,26000多只,一半单只毛利8.21元,另一半单只毛利4.83元,总收益20多万元。”富乐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何锐介绍,目前村里建设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年出产成鸡14万只以上的规模,为村集体带来60万元年收入。
近四年来,在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规划土地监察局、招标中心3家单位对口帮扶下,富乐村大力发展温氏大棚规模养鸡、线材厂、自来水厂等扶贫产业项目。去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了108.59万元,比2016年足足翻了20倍,成为全县村集体收入最高的省定贫困村。
不仅收入上去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休闲座椅、遮阳亭、垃圾桶、现代化公厕、路灯……6月19日,富乐村全民健身公园建成开放。如今,乡村干净宜居,村民脸上写满了喜悦。
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县前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山区对口帮扶的27条省定贫困村共实施帮扶项目1071个,其中“一村一品”产业帮扶项目104个,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分红。此外,南山区还支持南山快速路、连平人民医院新院、隆街中学、镇街市政道路工程等建设项目。截至去年底,27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17户5698人,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媒体+直播”扶贫 农产品产销“一条龙”
“我们土鸡都是放养在山头树林下,一只百香鸡养殖时间在220天以上,肉质Q弹,现在下单的还有优惠哦……”6月20日下午,深圳市南连农业科技总经理洪才德出现在直播间,向网友推介连平田西村养殖基地散养的百香鸡。当天,南山团区委携手深圳广电集团第一现场与“南山好青年”开展以“村暖花开·青春助农”为主题的周末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扶贫攻坚。直播期间,每笔订单即向连平县龙埔村捐赠3元扶贫助力金。
洪才德参与最早的一场直播带货得从年初说起。由于受疫情影响,年初田西村辛苦养殖几个月的百香鸡出笼了,却滞销深山,村民很是发愁。田西村是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的27条村之一,了解到情况后,南山对口扶贫单位与驻村干部迅速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借助媒体、直播平台、朋友圈等网络促销,扶贫产品销量直线上升。醒狮山官方旗舰店百香鸡产品荣获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微店平台8000万家商家中热销榜与人气榜第一名。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南山区牵线搭桥,积极开展“媒体+直播”带货活动,或试吃推介,或施展才艺引流,积极为村民打开销路,助推复工复产,带出了脱贫攻坚“新气象”。
6月9日至11日,以“生态连平 客家风情”为主题的消费扶贫带货直播会共4场、连续直播3天,扶贫干部和农民现场当起了“主播”,向观众推介了龟苓膏、甲鱼、草龟、红薯粉、茶树菇、香菇、桃胶等20余款连平特色农产品,共吸引百万余名观众进入点筹网、快手直播、淘宝直播进行线上观看,总销量近百万元。“直播带货是大伙儿一起想出来的‘妙招’,由驻村干部牵头,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县前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销量,还传播了当地文化风情,获得了不少人气。
东西协作,爱心奉献。在这个夏天,同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南山荔枝与田阳芒果在云端“甜蜜相遇”。6月20日下午,南山与田阳携手联动,发起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一起为公益扶贫打call。本次直播以消费扶贫为主题,观众在直播时间段下单购买的,西丽果场在扣除采摘和物流成本后,剩余销售额的50%,都将捐赠给田阳学校的贫困生,助学促成长。
借力新零售平台,当地农产品“出村进城”。“深圳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分别与广西百乐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德保分公司、广西德保贝贝康农牧有限公司对接,计划利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优势帮助当地销售特色产品。”盒马鲜生公共事务部经理高思凯透露。
在媒体等多方助推下,“直播带货”这一新兴的农货线上销售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搞掂,“带”出了一条脱贫路。
“教育+就业”扶贫 贫困户装备新“技能包”
“去年4月,作为前往德保职校支教的老师,我主要教授的是网店运营课程。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电商知识。一部分同学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在比较火的电子商务农产品带货直播中,将德保的一些农产品通过直播带到世界各地。”赴德保职业技术学校支教电子商务课程的唐凤娇近日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她支教的经历。
近年来,南山区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教育强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向贫困地区从幼儿教育到中职教育整体输入南山优质均衡教育模式,提出“扶贫先扶智”,中职111工程”帮扶机制是众多亮点之一。即:从中职教育的角度,提出“开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工匠,脱贫一批家庭”。
2017年12月,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德保职业技术学校结为帮扶对象。两年半时间来,博伦职校精准实施南山区“111”智力扶贫工程。“我们与德保职校达成合作意向项目6个,建成对口帮扶特色专业2个,为德保职校培训珠宝专业教师3名、电商专业教师1名,开展调研与交流6次,先后选派26人次到德保职校开展智力帮扶工作,其中,连续不断每月派驻专业教师1人共13人进行专业教学。目前,帮助开办专业两届已招收失学、辍学、贫困学生69名。”博伦职校校长任敏说。
此外,根据连平、德保、田阳三地教育发展的短板,南山教育局与当地教育部门探索“跨区域联盟办学帮扶”运行机制。“南山区先后安排了45所学校与三地学校深度融合联盟办学,输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开展课题指导、同课异构、师资培训、文体互访等系列帮扶活动。截至目前,仅与德保县就开展校校交流100余次,接待跟岗培训80余人次,送教支教50余人次,直接受益教师达3000余人次。”南山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教育工会主席蓝万兴介绍,南山区还出台了《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帮扶工作细化为6大任务17项具体行动落实。
6月14日,德保县2020首批赴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免费参加全日制技能教育的35名“两后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5岁-25岁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踏上旅途。该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这批贫困学生入学后将接受为期3年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就读期间每生每年学费、住宿费全免,享受6150元的生活补贴和1200元的交通补助,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在深圳就业和落户。
深圳创新实施“教育培训+技能就业”的新型帮扶方式,帮助对口地区贫困群众装备新“技能包”,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正为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最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