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弘的历史文化长廊、充满岭南风情的文化广场、热闹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高雅别致的雅石艺术博物馆……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先行者,福田水围社区已由过去的小渔村,华丽变身成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化社区。随着“国际化典型社区”试点的顺利推进,水围迈开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的步伐,朝着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重点社区的方向前行,这个由庄子后裔挖井砌围的历史古村,将更加宜居宜业,充满浓郁的“国际范”。
红色社区
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立首功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水围社区,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位于市民中心南侧,毗邻皇岗、福田口岸和广深高速,地理位置优越。
水围现有户籍人口1400多人,常住人口3万多人。水围村全部姓庄,祖先来自“庄子的四十八代传人——后移居福建春阳的一世祖庄森公的十七代孙——庄罗公的后裔”。庄罗公于南宋期间出征抗元,在江西殉职,其子庄敬德官至“广东提督”。
明朝洪武年,敬德庄四世祖蒙斋、子润公移居到深圳,靠捕鱼晒盐为生。一日发现一眼甘泉,便深挖砌井,砌围立村,书写对联:“水环四壁,围昌万年”,横批“万世其昌”。于是,水围村由此得名。
作为红色古村的水围,庄氏后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怀。1941年12月,日军对香港进攻。中共中央为了转移滞留在香港的大批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组织了著名的文化名人大营救。水围有多名青年加入东江纵队,水围不仅成为东江纵队展开大营救的首站,也是重要的交通和物资转运站,在这场大营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后成功营救出滞留在香港的800多名文化精英、爱国民主人士及家属、国际友人。
文明社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深圳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水围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社区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1992年,水围村是深圳首批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村落。改造后的水围,没有牌坊和门楼,没有乱摆卖和乱停车,映入眼帘的现代化住宅小区、百年老树、整洁的街道、热闹的广场和雅静的文化场馆,这个年岁古老的村落早已协调地融入到深圳中心区当中。
如今水围已建设成集金融、商务、文化、教育、办公、民居生活为一体、具有岭南特色与都市风情的文明社区,成为深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水围社区分别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广东省文明社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卫生标兵村、深圳市“乡村旅游点”、深圳市“先进社区工会”、深圳市“十佳优秀图书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先进社区、深圳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深圳市“安全文明社区”、深圳市绿色社区、深圳市“市容环境卫生标兵村”。
水围社区是深圳移民城市的一个缩影,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思想观念活跃时尚,价值取向多元。近年来,社区居民思想观念稳定,邻里关系融洽,氛围和谐共荣。
去年底,广东省创新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活动,经省级部门审核考察,水围社区于2015年3月成功评选为全省第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是全市仅有的两个省级“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之一。
现代社区
岭南园林特色与现代风格并存
作为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领导班子,他们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之路,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地大胆实践中,将“创新是动力,管理是效益,经济是实力,文化是魅力”、“口袋富更要脑袋富”作为治村理念,从思想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为水围村城市化进程“提速”。
2014年,福田区委、区政府投入近8000万元资金对水围村进行第二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对沿街村民房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福强路、金田路部分绿化景观改造工程以及龙秋古井、古榕树景观改造、电房搬迁、电缆更换、消防给排水和巷道灯光铺装工程等九大工程。
村民房屋外立面采用岭南文化、水围村特色的装饰风格,金田路西侧、福强路北侧市政工程绿化带得以规整,并新添了以渔村渔网为设计主题的休憩凉亭,形成了岭南园林特色与现代的风格并存的城市景观,进一步完善水围村的投资和居住环境,使水围村更具特色,从而会提升水围村的整体商业价值。
活力社区
“文化兴村”促邻里和谐
水围社区秉承“文化兴村”的理念,一直大力推广、建设水围特色的精神文明。为了活跃社区的文化气氛,水围文化广场每周都会举行粤剧曲艺欣赏、卡拉OK大家唱、广场舞训练等活动,引导村民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增加居民相互沟通,加强村民团结,增进邻里和谐。
多年来,水围为响应福田区委、区政府“打造一公里文化圈”的号召,先后投资8000万元,竖立了“庄子铜像”、兴建了“文化广场”、“雅石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及“文化长廊”等场馆,成立了一支由100多名水围原村民组成的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水围人精神风貌的威风锣鼓队,成为深圳社区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
2014年5月17日,第十届文博会在水围文化广场举行,进一步扩大了水围赏石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水围村的知名度。2014年6月,深圳市福田区水围雅石艺术博物馆在福田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为民营非企业,即福田区内首家注册的民办博物馆。
深圳市福田区水围社区文体协会2014年在福田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更加积极举办各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演出。”
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盆节及冬至等传统节日,水围股份公司都会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制作“茶果、清明仔、果棕、阶糕、手粉和炒米饼”等传统节日特色的食品,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国际社区
探索公共服务先进的重点社区
处于深圳中心区的水围社区,也一直在朝国际化的方向前行。水围国际美食文化节就是一次深圳传统文化、移民文化、国际文化交融的展演。
在2015年水围国际美食文化节上,水围股份公司精选了东方御宴、二八火锅、东宝海鲜、狸小璐等水围本土美食,还特地组织水围村妇女制作富有原生态色彩的水围村特色美食,如花生粽、咸肉粽、炸油角、“清明仔”、“茶果”、“手粉”、“炒米糕”、“金银糕”等,连同欧美、韩国、印度、东南亚等纯正的异域美食,在水围文化广场设立了35个摊位展示。
美食文化节还有歌舞晚会助兴,本土及来自国外的艺术家做精彩的歌舞表演,并与观众互动,将美食节气氛推向高潮,给市民带来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盛宴。
在这次“国际化建设看福田,美食文化到水围”的活动中,将歌舞表演与传统美食、国际美食融合,标志着水围村由传统文化创新到移民文化迈向国际文化转变的新趋势。
目前,深圳正大力推动建设水围等8个“国际化典型社区”,探索建设功能集聚、公共服务先进、国际风情浓郁的国际化社区。
根据福田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水围结合社区自身地理优势和本土特色,将对水围新村的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室外环境及景观改造、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市政设施的改造,并对水围新村的村民房屋全面承包接管,进行统一管理,对现居住人员进行置换,引入青年公寓,吸引大学生、中心区白领及外国人士居住,引导和宣传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城中村本土特色和外国氛围的国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