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数字原住民”,当下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区域教育如何合作共赢?1月20日,在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其科研院所、高校、香港学校、福田区等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共同为上述问题寻找答案。
粤港澳携手聚焦STEM教育
作为当前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前沿话题,STEM教育被广泛认可并在越来越多学校里开展。为了展示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发展与课程建设成果,分享福田区STEM教育创新实践,建立深港STEM教育研讨合作机制,初步形成课题合作研讨、校长教师交流以及共同举办竞赛等合作框架,深港携手举办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福田)高峰论坛,共同聚焦STEM教育、交流理论探索、分享实践案例以及建立合作机制,进而促进教育创新。
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内以及港澳的多位在STEM教育领域享誉盛名的专家,围绕“STEM教育理论探索与创新实践”的主题做主旨发言,分享他们对于STEM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其中,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校长蔡祖泉向大家介绍了该校开展STEM教育的情况,“除了实施好国家课程外,我校专门开设了STEM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中每期拿出4至6个学时,在三、四年级专门开设3D创意课程,重在培养创意构想和设计能力;五、六年级开设机器人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体验编程的乐趣。同时,在学科教学中融合STEM课程,如在美术课中采用3D画笔绘画;学习科学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时,运用美术中的技能绘图和数学中的计算、统计、分析来测量制作的桥的抗弯曲力等,还可用3D设计和打印出桥;学习语文课《秦兵马俑》时,带学生到VR体验室去身临其境地感受。”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在会上表示,科技教育是福田教育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自2000年开始,福田区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全区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节,形成了院士进校园、创客大挑战、发明专利进校园、科技运动会、智能无人车、机关王及三模竞赛等品牌科技活动。他指出,STEM 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并有可能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我们还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模式,与科大讯飞、易尚展示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在学校设立了STREAM 教育实践基地、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开源无人车以及创新开放等创新型实验室。”
除此之外,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培侨中学、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澳门培正中学校方代表,共同围绕“STEM教育未来发展与区域合作”展开对话,畅谈当前环境下各个校方对STEM教育的推动与期待。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上还举行了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STEM教育联盟与福田区教科院的合作签约仪式,为推动深港两地STEM教育的友好合作奠定重要基础。
福田STEM教育全市领先 跨界合作共推科技教育
目前,福田区青少年STEM教育率先跨入全市领先行列。福田区属学校共开发了80多门关于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科学实验、发明创造、Scratch 创意编程、App Inventor等方面的STEM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包含六项基本要素,即:“生活之需、材料之识、工具之能、过程之控、资源之选、分享之趣”,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截至2017年底,福田区50多所中小学已经或者正在建设多样化的校级创客空间。全区有32所中小学生创客实践室被评为“深圳市首批创客实践室”,26所学校的科技社团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不仅如此,福田区有大批学生创新作品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在2017年11月5日闭幕的第69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福田区华富小学孔德瑞同学的“新型智能交通灯”一举获得金牌。福田中学王楷迪同学发明的“自然风、地热天然空调”获得银牌及“世界第十届创意节“金牌。福田区百花小学六年级学生黄辰、王昊天、焦子峻同学发明了“客车超员自动预警熄火装置,这项发明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广东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金奖。
除了学校,福田区在开展STEM教育中还进行跨界合作,进一步点燃学生创造的激情。2016年5月,福田区教育局率先作为区级单位联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共同打造的《我的世界创客大挑战》创客教育品牌节目,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全程记录活动过程,并制作全国首档以创客为题材的系列科技真人秀节目,全面展现福田区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