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国际化街区依托版画、古建筑、红木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丰富街区文化业态。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公布了首批国际化街区评定结果,共有7个街区获评为“国际化示范街区”,另外还有6个街区获评“国际化特色示范街区”,14个街区获评“国际化特色街区”。2月28日,深圳外办举办“深圳市首批国际化街区授牌仪式”,观澜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波代表观澜国际化街区领回了“国际化商业文旅特色街区”荣誉。
丰富文化商贸业态,强化完善服务功能
观澜国际化街区位于观澜街道东北部,包括了观澜湖、版画村、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等片区。自创建以来,观澜国际化街区依托版画、古建筑、红木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丰富街区文化业态。其中,观澜版画基地常年组织举办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及各类国际顶级版画展事,累计吸引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中外名家入驻创作。作为全国最早最大的红木艺术品生产基地及原材料交易展示基地之一,观澜红木艺术集聚区多次举办国际性红木展会和设计大赛,提升“深圳观澜红木”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
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街区服务,“观澜·国际城市会客厅”应运而生,西班牙、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英国等多国人才文化交流活动陆续开展,“放眼世界”中外文化分享沙龙、西班牙旅游摄影分享会等近150场活动成为国际人才和居民参访街区、了解街区的重要渠道,有效促进了中外居民交流互动,让更多国际友人走进观澜、融入观澜。
“非常感谢你们,真的很棒!”一名外籍友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文化导赏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近期,观澜国际化街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10名文化导赏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沿着参观的路线,用洪亮的声音、清晰的表达向中外游客介绍观澜版画基地的历史和文化,精彩的讲解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驻足聆听。此外,街区还引入社会组织、义工团体、社工机构及辖区居民参与观澜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发挥街区内各共建主体的自身能动性,不断完善街区服务功能,构筑多元共建格局。
有效整合街区资源,探索“三生融合”发展
观澜国际化街区汇集了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银星科技园等高新技术企业,坐拥观澜湖、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配备了国际化教育资源、国际化医疗资源、购物中心,融合了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发展探索,让街区资源有效整合,不仅为国际友人的工作居住和学习交流提供便捷多元公共服务,而且不断提升的区域生态,也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据介绍,观澜国际化街区打造了大湾区首家以“新文创”为主题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新文创产业孵化培育,粤港澳青年在这里可以免费获得工作场地,享受创业咨询、政策辅导、资源链接等全流程、综合性的创业服务。在龙华区科技创新中心(观澜湖),“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全方位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一批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高新科技企业和高质量研发机构,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多家优质企业目前已入驻;在深圳首个专门的国际化街区服务中心,外国友人、港澳青年、高端人才、辖区居民和国际志愿者团队还可享受政务服务、出入境服务、政策咨询、创新创业等全方位“一站式”双语服务。
“‘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街区建设全过程,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业与生产要素集聚,保证了街区的长远健康发展与繁荣。”观澜国际化街区相关负责人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