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公园经过改造以后,整个环境非常漂亮。‘五一’假期,我们也想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环境。”5月5日,深圳市民欧先生带女儿在大沙河上玩了皮划艇后,接受央视记者直播采访时,分享了对“家门口”河流变化的欣喜之情。“五一”假期期间,13.7公里的“网红”生态长廊——大沙河生态长廊,两次登上央视,通过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贯穿深圳市南山区全境的大沙河风貌、“生态南山”的独特魅力以及深圳近年来的治水成效。
皮划艇碧浪畅游 “网红河”人气旺
初夏时节,深圳湾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碧波荡漾、生态宜人的大沙河畔,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网红廊道”,在都市中感受自然气息。
碧波荡漾,绿水盈盈,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游人如织,一条蜿蜒美丽的“绿色飘带”徐徐展现。5月5日中午12时,大沙河碧道亮相央视直播节目《五一云游中国》中。“沿岸风景宜人,生态宜居,美丽宜游。”直播现场,央视记者在大沙河入海口处沐浴海风,品味自然和城市的奇妙结合,一边感受城市的繁华, 一边品味生态的气息。
在30分钟的直播现场,央视记者来到了设立于大沙河碧道的赛艇中心,进行上艇前的动作训练。随后,记者乘上皮划艇,通过水中漫步的方式,介绍了大沙河华丽的巨变,以及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与网友互动,让网友进一步了解大沙河碧道独特的一面。央视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处于深圳繁华城区的“网红”生态长廊——大沙河碧道,引起了广大网友关注。“截至5月7日,该直播节目的微博观看量达88.6万人次,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头条、百家号累计观看量达113.6万人次。
直播节目内容,同时在当天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播出,在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大沙河生态长廊关注度不断升温,成为老百姓欢乐畅游、打卡种草的好去处。
碧水共蓝天一色 南山全域治水有妙招
大沙河发源于羊台山,注入深圳湾,贯穿南山全境。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大沙河遭遇淤塞污染,水质江河日下。“为什么要发展?要怎么发展?”在自我叩问的同时,南山区委区政府创新寻找生态发展之路,投入近20亿元治理大沙河,打造生态长廊和滨水慢行系统,一方面对沿线小区进行管网改造,另一方面挤出空间建设初雨调蓄池,攻坚面源污染。经过几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这里碧波荡漾,千帆竞发。
去年11月,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建成开放,总面积约95万平方米,成为广东万里碧道中的最靓丽的“生态名片”。根据河道两岸的不同特点,大沙河生态长廊上、中、下游分为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3个区段,园区内设有稀有草坪、特色咖啡馆、图书屋等特色景观与人性化设施,迅速成为“网红河流”。
近年来,南山区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采取“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实施流域水环境和近海岸域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城市密集建成区治水的成功路子。去年11月,南山获得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
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变迁背后,展现的是南山区治水智慧与责任担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力促河流长“制”久清。南山区河流、湖库全面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河长吹哨、部门报到”,各级河长责任层层压实,成为河流的“贴身保镖”。
坚持治水治城相融合,生活生态相协调。全面实施优饮水入户工程,让市民饮水用水更放心。并在排水小区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和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巩固正本清源成效,未来全额出资委托专业排水公司接管小区公共排水管渠,构建“绣花式”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解决小区排水管渠“最后一公里”管理难题。
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南山区严厉查处各类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督促餐饮店设置隔油池对餐饮污水进行预处理,督促汽修店设置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督促错接乱排经营户将污水接入污水管网,严厉打击城中村大排档乱倒污水等,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和动态管理。
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南山区全面治理黑臭水体、推进雨污分流、创建海绵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处置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建筑,整治白芒河、大磡河、麻磡河等入库河流,开挖丽水河和燕清溪,使水源保护区得到“铁桶”式保护。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山区共有5个黑臭水体,均为“国考”黑臭,分别为后海河、桂庙渠(南山段)、铲湾渠(南山段)、双界河(南山段)、白石洲排洪渠。另有小微黑臭水体2个,分别为双界河安乐支渠、塘朗河。目前这些水体均已完成治理,全面消除黑臭。南山区水环境质量整体大幅提升,主要河流中大沙河水质基本可达地表水IV类或以上标准;后海河可达地表水V类或以上标准;龙井河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