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临空经济区总体空间格局图。
有人说,机场是一座城市离世界最近的地方,而依托机场链接全球的区域平台——临空经济区,正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拥有大湾区独一无二的“六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2022年航空客货运排名均居国内前三。随着深中通道、机场东枢纽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各类要素持续集聚,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日前,宝安区召开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国际咨询方案成果整合专家评审会(以下简称“专家评审会”),成果整合方案初步提出了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总体愿景。
去年底,宝安区启动“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国际咨询”,面向全球征集临空经济发展金点子,吸引了国内外顶尖咨询机构和空间设计单位参赛。今年1月12日,宝安区召开方案评审会,从5家入围单位中优选出一、二名,后续开展了成果整合工作。成果整合方案充分吸收入围单位方案的优点,本次召开的专家评审会即对成果整合方案进行研讨。
发挥优势构筑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今年,深圳首次将“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宝安区党代会明确指出“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带整体规划落地”,区政府工作报告适时提出“落实全市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重大战略部署,高位统筹机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在多重背景下,深圳加快布局临空经济已成发展共识。
成果整合方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与交通优势,初步提出深圳临空经济区总体愿景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将构建“双循环超级枢纽港”“大湾区国际会客厅”和“现代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引领区”,进一步强化深圳机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优势,释放机场与国际会展中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叠加效应,推动前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宝安制造业的精准融合。
同时,顺应临空经济空间分布规律,成果整合方案充分衔接深圳市、宝安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基本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协同、三极支撑、四带联动”临空经济区总体空间格局(详见总体空间格局图)。未来,宝安将联动东莞滨海湾、翠亨新区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平台,以临空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构建“1+2+3”临空经济产业体系
“高效运行的国际空港和有利的临空地理位置,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效运转和高水平发展的前提条件。”宝安区政府顾问、专家评审组组长张一成认为,宝安区适时开展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对于土地空间资源紧缺条件下的临空经济空间统筹、资源配置优化、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深圳临空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整合方案充分衔接全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关规划,宝安区立足自身产业本底优势,进一步加强适空型产业导入,按照“创新度、适合度、协同度”的筛选原则,构建深圳临空经济区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按照发展优先级、空间分布合理性的原则,以机场为核心,巩固航空核心产业,在周边进一步导入新兴高潜力产业、壮大现状特色产业,构建“1+2+3”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其中,“1”即一大核心产业——航空核心产业;“2”即两个引领产业——临空总部经济、临空科创智造;“3”即三大特色产业,涵盖会展商贸、文旅消费、海洋经济。
如今,深圳临空经济区的蓝图已经绘就,宝安将加快推动成果整合方案落地实施,将“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建设注入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