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则是市场主体稳定安心经营的法治保障。近日,宝安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对照宝安建设“三城”目标及“422133”工作主框架,出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落细25条举措,从六个方面打好护企惠企助企组合拳,努力为宝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区、争创高质量发展先锋城区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一是聚焦审执工作主责主业,依法护企更有力。加强涉企刑事案件审判能力,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家人身自由及合法权益。高效审理涉装备制造企业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行业等纠纷,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宝安方案”,妥善审理涉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房屋租赁等民事案件,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为“宝安有宝地”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保障高能级创新驱动工程。积极参与全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深入推进“1+7+4”知识产权联动模式,将保护终端延伸至园区、企业。推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衔接及知识产权跨部门保护的合作机制。坚持“强保护、严惩罚”原则,依法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工作,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推进诉讼服务精准化、智慧化,切实为企业减负。深化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全面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电子送达、在线庭审等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工作,以司法信息化应用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在线诉讼服务。推进全流程调解模式,充分发挥诉前联调制度优势,减少程序流转时间。全面优化诉讼费退费机制,探索诉讼费退费全程线上办理,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依托“一网通办”诉讼服务平台及12368“一号通办”,进一步打造高品质立案服务。
四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依法审慎进行财产保全,对企业厂房、机器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原则上实行“活封”“活扣”,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涉企案件执行工作监管,严格依法执行失信惩戒措施,畅通惩戒措施救济渠道,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企业恢复市场信誉。深化“执转破”改革,推进府院联动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破产程序财产处置、信息提供、维护稳定等工作。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援助基金、“执转破”案件繁简分流等机制作用,提升“执转破”效率,完善企业退出市场机制。
五是着力推进“微创新”,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高质量司法服务。探索建立涉众型纠纷化解机制,强化府院联动,落实首案裁判机制,调判结合,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统一。构建类型化纠纷“行业调解+专业调解+行政监管+司法赋能”的专项调解模式,发挥各主体优势提升化解类型化纠纷的效率和能力。对标全区“1+10+N”企业服务体系、“20105N”重点企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司法联动机制,服务保障宝安“龙计划”“星行动”及“工业上楼”等重点项目。
六是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实现纠纷化解与基层治理“双优势”。积极落实“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原则,立足城区法庭职能定位,加强与工会、商会联动协作,推进调解与司法确认程序一体化运行,提升纠纷化解效率。全面推进“无讼”社区、“无讼”园区创建,不断扩大社区多元调处平台数量。深入推进法企对接,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了解企业痛点难点,向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指导。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等普法活动,引导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