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推动经济社会平稳 健康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2023:从“六大方面” 推进高质量发展
2月27日,南山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南山区区长黄湘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2022年南山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今年将在“六大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本地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左右。
2022年工作回顾
防住疫情
6500余名医务工作者、3000余名社区工作者、230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服务一线,稳妥有效处置多轮疫情。
针对境外输入风险,14天建成超15万平方米的综合接驳站,强化大口岸区域全要素、全对象、全时空管理。
稳住经济
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036亿元,增长3.3%,相较于2020年增长超1500亿元,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增幅近1/4。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1.9亿元,同比增长7.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435.7亿元,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2077.5亿元,同比增长6.2%。
新增“四上”企业1525家,总数达9923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总数达140家。新认定7家跨国公司总部,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129家。新增上市企业18家,累计达205家。
引进126个项目,总投资1700亿元,推动9家重点持牌金融机构落户。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1件,是全市的4.1倍、全国的23.6倍。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6.57%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87.4%
组织策划汽车、全民健身、电商、HiGo南山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4亿元。
安排扶持资金35.3亿元,惠及企业、商户超5.4万家。累计减免租金1.15亿元,惠及企业、商户3960家。发放社保补贴1362.9万元,惠及3704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
完成5个产业项目土地遴选和出让,为30家企业解决“恒产”需求。为61家企业分配创新型产业用房10.65万平方米,为25家企业续租创新型产业用房5.57万平方米。
新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全职院士达73名。
安全发展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52亿元,同比增长11.9%。
●新增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2100座,成立18个幼教学区。开展首期“百校焕新”行动,对37所学校进行形象美化、功能优化。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增加学位6165座,新增两大中小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个,集团化办学覆盖全部街道,优质学位覆盖率达80%。
●办理年度民生实事20项、民生微实事1651件。
●打造区民生诉求服务中心,全年办结网格事件24.5万宗、政务服务热线工单32.8万件。
●179个城中村和住宅区已通气点火并实现“清瓶”,全区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8.8万户。完成114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工程,完成11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4万套,配租公共住房1600套,面向3200户保障对象发放住房补租。
●联动200所高校、3037家企业,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近7万个。发放稳就业补贴1.5亿元,惠及劳动者超6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超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全区优良河道长度比例提高28.2%,达到85.8%,提升幅度全市第一。
●PM2.5均值同比下降2.2微克/立方米,“深圳蓝”底色更加亮丽。
●新接入“开放共享、一键预约”体育场馆43座,总数达200座,累计参与人数超140万。
●实施帮扶项目27个,实现消费帮扶22.7亿元,帮助对口协作地区转移就业超700人。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本地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2022年基本持平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六大方面”重点工作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开工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全年完成重点区域投资370亿元。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亿元。
聚焦“14+7”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
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左右。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实现在库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年内新增7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完成白石岭区域天然气管线调整工程,释放50万平方米宝贵空间。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开工建设桃花源学校、市第三十高级中学,创建一批涵盖学科课程、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特色高中。
●持续开展“百校焕新”,升级改造校园67所。建成羊台书院等5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万座。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新建幼儿园5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415座。
●高标准建设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发现培育一批未来人才。
●聚焦“最先一公里”勇闯无人区,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差异化培育机制,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南山文化新辉煌
●新建、改建南头古城3个微型博物馆,打造深圳首个微型博物馆群。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
●建设时尚产业数字化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一批本土时尚品牌。
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万套以上,通过人才住房补租等多种政策,持续加强人才安居与基本住房保障。
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中心建设,新增托位900个。
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争创双拥模范区“七连冠”。
开工建设深圳大学总医院二期、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推进区中医院等7家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项目。
实施社康“新韵”计划,改造提升28家社康,推动专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5万千瓦。
●推进蛇口山公园、人才公园二期建设,建成一批口袋公园、社区公园。
●完成15公里自行车道建设,将非机动车道总里程提升至278公里以上。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改造整治22条“两不管”道路,以“短平快”模式完成20处以上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完成200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推进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
推进全区65座应急管理站专业化改造
新建21座2.0版本应急管理站
加快打造5分钟救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