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动态

【脱贫攻坚】百年梦想深圳担当:深圳经济特区对口帮扶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 信息提供日期:2020-06-15 17:3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百年梦想、今朝圆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对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攻坚正由取得决定性成就迈向夺取全面胜利、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高度赞扬中国“造血式”扶贫开发是未来全人类实现脱贫、减贫的必由之路。缔造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也融入了包括深圳在内的东部发达地区倾情对口帮扶西部老区山区的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10亿元,累计派出党政干部人才和支医支教人员约4000人次,帮助9省(区、市)近16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忠诚践行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筑牢产业之基,扎实推进平台合作、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三项重点”

  “深圳帮我们家乡引进了很多大企业,福利、待遇好,离家又近,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汕尾市红草产业园天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江杰富是本地人,在珠三角打拼了多年,2019年决定回家乡发展。

  红草产业园是深圳与对口地区合作共建的异地产业园区之一。深圳将自身产业优势和对口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优势相结合,引入深圳市投控、特建发、深圳中航等专业园区建设企业参与,与对口地区合作共建16个异地产业园区,实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建立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其中,支持深圳与河源、汕尾共建12个产业园区,出台《深圳市对口帮扶产业园区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不同项目按30%—50%标准进行贷款贴息。

  深圳注重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支持对口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目前,帮扶实施了喀什百年小圆枣古树认养计划、西藏察隅县汽修市场、“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旅游协作等产业扶贫名片工程,河源、汕尾“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帮扶324个贫困村实施到村产业项目2943个,形成了龙川油茶、东源板栗、源城小坑土鸡等一批特色品牌。

  随着新零售等业态的出现,深圳更加注重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和服务融入全国市场。线上用好本来生活网、京东“深圳扶贫采购馆”“圳扶贫”小程序,引导维吉达尼、百果园、优果汇等电商企业开展产销对接,给扶贫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线下支持对口地区参加绿博会、餐博会等展销活动,建好用好深圳市消费扶贫中心、福田区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商贸流通网点,推动对口地区特色产品打入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强化劳务协作,深入开展供需对接、技能扶贫、载体建设“三项行动”

  2月24日晚,6辆爱心大巴缓缓驶进龙岗区长途汽车客运站,来自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112名务工人员抵深复工。

  深圳从贫困群众、市场两个方面发力,着眼“出得来”加强劳务输出服务,着眼“干得了”实施技能提升工作,着眼“就近干”开展载体建设,力争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让贫困劳动力在深找到合适岗位,深圳开发建设“贫困劳动力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贫困劳动力从帮扶入库、稳岗就业、离深返乡全过程闭环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企业见面会、远程招聘等活动累计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教育培训是实现稳定就业、斩断穷根的根本之策,深圳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大力开展种养、家政、汽修等职业技能提升,已培训1054期,培训近10万人次,支持贫困群众变“靠苦力吃饭”为“凭技能吃饭”。

  对中学毕业未就业的贫困生,面向百色、河池等对口地区出台专项政策,按人均不低于3万元标准落实助学金、生活、交通补助,完成学业后即可在深圳落户就业。深圳技师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校等目前在读1012名。此外,深圳市决定在3年内再招收2000名云南昭通籍贫困家庭学生到深圳就读职业院校,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录取昭通籍贫困学生1453名。

  上有老、下有小,不少贫困户出门打工有心无力。为帮助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深圳市积极帮助对口地区建设扶贫产业园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鼓励不愿或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目前,累计在对口地区建设273个扶贫车间和扶贫工作坊,帮助贫困人口就业5000余人。

  聚焦民生为本,做实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安全“三项保障”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仫佬家园,宽30米、长1.16公里的“深圳路”横贯安置区,成为小区近1.2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出行的主干道。道路两侧,深圳福田扶贫车间·松声电子厂、罗城·深圳实验小学、罗城·深圳福田幼儿园等项目配套齐全,见证着深圳市、福田区扶贫协作的友谊。

  深圳立足帮扶工作实际,把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切实提升对口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深圳市与对口地区326所学校进行结对帮扶,援疆教师韩世国在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获“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称号。同时,开展教育援建工程,援建喀什市十八小、深喀教育园区、喀什大学等项目,建立起喀什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梯次教育体系。深河中学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助学基金等一批公益助学金,累计为18429名大专以下(含大专)贫困在校生提供教育补助。

  针对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深圳通过实施组团式帮扶、硬件援建、网络远程诊疗等方式,提升对口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目前,深圳市与对口地区140所医院结对帮扶,重点援建喀什市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塔县人民医院、察隅县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医疗工程及其专科建设,其中,塔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结束了新疆唯一一个高原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援建的深喀精神卫生中心,填补喀什市没有精神卫生专科的空白;各投入16亿元的深河人民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是目前深圳市在建最大的单体援建项目。

  深圳还根据对口地区需求,打造了一批重点住房保障项目。累计援建喀什、塔县25464套安居房;投入帮扶资金2.6亿元,推动百色市深圳小镇建设,已安置贫困户4293户18469人;协助河源、汕尾市完成危房改造5472户。(来源:深圳学习平台)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