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 新闻发布稿

深圳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情况通报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局 信息提供日期:2008-05-07 16:1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深圳市卫生局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一、背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常见。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传播。门诊交叉感染亦是造成传播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传染性高,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以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疫情概况

  根据深圳市疾控中心监测的情况,手足口病在我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年均可发生,多集中在3~6月份。2008年5月2日之前,深圳市每年都有手足口病例散在发生,据不完全报告(此前手足口病未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2006年全市报告发病人数330人;2007年全市报告发病人数412人。

  1、深圳: 1月1日~4月30 日,全市共报告发病235例。5月1日~5月6日,报告发病904例(1日26例,2日53例,3日44例,4日157例,5日255例,6日369例)。

  截至5月6日24时,全市今年累计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到1139例;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高于往年。

  2、广东省:每年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2006年报告670例,发病数居全国第六位。2008年,截至5月5日,报告发病3100例,死亡3例,无危重病例。

  3、全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2006年全国共报告13637例,死亡6例;2007年报告83344例,死亡7例。

  2008年截至5月5日,全国共报告26847例,死亡26例;其中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报告发病人数位于前几位。香港截至4月30日报告10例手足口病(EV71型),7例为从内地和台湾输入;其中, 4月30日,某幼儿学校报告1例四岁女童确诊病例(母亲也被确诊),同校23名学童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停课两星期。台湾截至4月24日报告86例EV71型手足口病疑似病例,39例确诊病例,其中35例为5岁以下儿童。澳门4月26日,某托儿所报告7例肠病毒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其中5名同班,病例病情较轻,目前该班停课。

  4、国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等地均有流行报道。其中有3次大的流行。

  ①1975年保加利亚大流行,705名患儿受感染,其中149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

  ②1997年马来西亚EV71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

  ③1998年台湾省EV71大暴发,共发生129 106例手足口病和红斑疹,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 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 A16病毒均有分离。2008年目前无病例报告。

  2008年新加坡、越南等国也发生手足口疫情,截至4月29日,新加坡共报告9026例,比去年同期增加3000例,16%的病例EV71检测阳性,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越南截至4月20日,胡志明市第一儿科医院共收治52 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第二儿科医院的患者数目也在增加,每天大约有30人;2008前3个月患者数目是去年同期的7倍,目前没有死亡病例报道。

三、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市疾控中心对全市集体单位疫情调查处理时采集标本以及部分医院送来标本进行检测,共收集到样本36份,其中EV71检出4份,占标本总数的12%,占阳性标本数28.5%;Cox Al6检出10份,占标本总数的28%,占阳性标本数的71.5%。

  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深圳市的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16型病毒。

  1、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疱疹或斑丘疹、口腔粘膜疱疹和溃疡,个别患者有发热症状。

  2、时间分布

  1~3月份为低发季节,共报告发病235人,其中1月份35人,2月份5人,3月份20人,4月份发病人数开始上升,达175人。

  进入5月份发病人数持续上升。5月1日26例,2日53例,3日44例,4日157例,5日255例,6日369例。流行趋势与2006年和2007年基本相同。

  3、年龄分布

  患者中以 1~5岁组最多,发病409人,占76.2%,其次为5~10岁组,发病81人,占15.1%,0~1岁组38人,占0.7%,10岁以上9人,占0.17%。
 
  4、性别分布

  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多,男女比例为2.12:1。
 
  5、地区分布

  5月1日~5日,宝安区发病人数最多,发病255人,占47.4%,其次为龙岗区93人,占17.3%、南山区76人,占14.1%、罗湖区61人,占11.3%、福田区39人,占7.2%、盐田区14人,占2.6%。


  6、聚集性分析
  
  病人主要为幼儿园儿童和部分社区散居儿童。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看,发病集中在宝安区,其中宝安区沙井街道报告发病83人,西乡街道报告发病82人,新安街道报告发病59人,龙华街道报告发病45人;龙岗区布吉街道报告发病44人。均为散发病例。

四、疫情趋势分析与预测

  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监测,1998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
今年5月2日以前,国家尚未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和管理,但深圳市自2004年起即将其纳入聚集性发病的病种进行日常监测与管理,并对全市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处理。

  预测:我市未来几个月疫情将持续上升,不排除局部暴发或流行的可能。

  主要原因:

  1、卫生部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之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加强监测报告。

  2、经过近日的广泛宣传,防病知识的普及,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出现可疑症状主动就医。

  3、前段时间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于5月2日后陆续进行网上补报。

  4、手足口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高峰一般在6、7月份,随着该病发病高峰的到来,发病数在近期会陆续上升。

五、卫生系统近期已采取的防控措施
   
  (一)4月28日、5月5日和6日通过深圳各报纸、电视等媒体,呼吁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加强晨检、消毒隔离、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并公布了相关疫情。
 
   (二)为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于4月30日对全市疾控机构下发《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
   
  1、各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尤其是对EV71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病例要进行密切追踪,观察其临床转归。
   
  2、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3、疾控机构对于学校、幼儿园、社区或其它集体单位的聚集性发病进行调查处理时,应尽量对所有病例进行采样,特别是咽拭子、疱疹液和粪便。
   
  4、强调对手足口病例的标本采集的技术要求,对出现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应通知收治医院注意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并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三)今年以来已印刷常见传染病防制知识宣传材料20余万份,分别发送到各区疾控中心、社康中心、学校和托幼机构,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卫生系统内部坚持节假日期间的疫情值班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区送检的标本及时进行检测和结果反馈。

  (五)5月4日召开全市卫生系统防控手足口病、麻疹、红眼病等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专题工作布置会议,并就今年我市重点传染病——麻疹的防控工作任务,市卫生局与各区卫生局负责人签订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责任书,将麻疹防控任务逐级落实到基层和具体工作人员。

  (六)5月5日,李铭副市长受刘玉浦书记委托,主持召开全市手足口病和麻疹防控工作会议,传达了刘玉浦书记的批示:“请李铭同志安排卫生部门加强疫情防控和检测工作,并通过媒体做好市民防控知识的宣传,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疫情”。各区分管区长、市应急指挥中心、宣传部、市卫生局、药监局、教育局、国资委、各区卫生局分管局长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七)5月6日,我市卫生、疾控专家在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栏目就当前我市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强调要高度重视,科学防控。

六、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全面贯彻《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卫发明电[2008]30号)精神,严格实行网络疫情直报。认真落实5月6日全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疫情报告、监测等工作。
   
  (二)认真执行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切实作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各项工作。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手段减少发病,使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要努力提高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水平,最大程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三)医疗机构要积极采取有效救治和各项防控措施。

  1、鉴于手足口病感染主要为幼儿,要求医疗机构积极做好救治准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做好救治重症患儿的相关准备,可成立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制定相关预案,必要时可相对集中隔离病房救治病人。

  2、加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手足口病的培训工作,强化手足口病防治技术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水平。重点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防控水平,发现危重病人要迅速开展救治工作或转诊治疗,防止死亡发生。

  3、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卫发明电[2008]30号)精神要求,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实行疫情网络直报。

  4、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等文件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严格限制陪护人员,防止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

  (四)全市疾控系统提高认识,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积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5月6日全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疫情报告、监测等工作。

  2、认真学习《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加强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培训工作,提高疫情处置和检测水平。

  3、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进行疫情监测和指导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散居儿童的管理。对暴发疫情必须及时调查,进行采样检测,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必要时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工作。
  
  (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依法开展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加强晨检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程序,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出现聚集性病例、危重病例或死亡病例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可考虑停课。
  
  (六)广泛宣传健康知识,通过媒体正确引导市民,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等,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市民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资料等了解防控知识,采取措施,注意家庭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七)做好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消除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八)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治理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