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 往期回顾 > “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系列新闻发布会 >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预告新闻发布会 > 文字直播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见面,我是大运会组委会专职新闻发言人潘晓慧,今天我们大运会组委会新闻办公室在这里就大运会开幕式的相关信息向媒体作以通报。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发言人是开闭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石钢先生。同时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大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董学海先生,大运会安保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任毅先生,我们还是按照惯例请大家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或者关机。谢谢!下面有请石钢先生介绍大运会开幕式的情况。
石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再过两天,举世瞩目的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将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简称“春茧”)举行。按照“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核心理念,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精心筹备,多次预演,现在我郑重向大家宣布: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已经准备好了!下面我将开幕式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核心理念和主要流程
沿着“从这里开始”的主题提示,“按照“不一样的精彩”的效果要求,遵循“崇尚运动、回归仪式、以运动员为主角”的内容定位,凭借“以仪式为主线,将仪式艺术化”的结构思路,我们将通过“世界之门”的寓意表达,通过“青春美学”和“运动美学”的表演内容,在深圳湾体育场演绎一场青春城市和青春人群的精彩聚会!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将于2011年8月12日晚8点,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总时长力争控制在120分钟。开幕式前将有热场表演,开幕式结束后将有延时表演。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以仪式为主线,分为《鲜花礼赞》、《开门鼓舞》、《激情之夜》、《春天的故事》、《与书共舞》、《绿道英姿》以及主题歌等表演元素,这些实际上都是仪式的铺垫和延伸,以此方式体现青春城市和大学生的生命活力、体育激情和梦想情怀,体现“不一样的精彩”。
二.重要特色
(一)“回归仪式”
大运会开幕式仪式包括:欢迎仪式,中国国旗入场,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倒计时;运动员入场式、深圳大运会组委会负责人致辞、国际大体联主席致辞、宣布深圳大运会开幕,国际大体联会旗入场、升国际大体联会旗,奏国际大体联会歌,运动员代表宣誓、裁判员代表宣誓;场内火炬传递及最终的点火仪式等。
“以仪式为主线,将仪式艺术化”,首先体现在整场开幕式没有明显段落划分,表演元素实际上成为仪式的情绪铺垫和延伸;其次,“运动员入场”环节一改通常从入场口进入、环场绕行的方式,将采取从青春大道分双路进场,大大节省了入场时间;再次,每一个仪式环节都经过艺术化的包装,如在国旗入场环节、致辞环节都有精心的艺术化设计。
(二)环保低碳
此前,我们已经公布,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不放烟花,不请大腕”,这对于传统的开幕式表现效果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在“宣布开幕”的瞬间如何营造热烈隆重的气氛,就给开幕式团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过,不放烟花正是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追求环保、低碳,重要的创新创意之一——让青春的盛会在清洁的空气中进行,其凸显出的“不一样”的“公益效果”将成为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收获。
另外,本次开幕式的舞美设计、使用材质、演员服装细节等多方面均充分考虑环保材料、可回收利用等因素。如开幕式舞台和环道就是由回收的塑料瓶搭建而成。此外,在《绿道英姿》这个板块里,我们将借助广东绿道建设的主题,发出对绿色生活的呼吁。
(三)简约不简单
深圳大运会简约但绝不简单,多项高科技的运用亦是一大看点。如深圳湾体育场有独特的“海之门”的设计,110米宽、26米高,这个地方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但是设计的时候,经过我们整个导演创新团队,他们一到这里就很兴奋,这里创意无限,经过一段时间创意后,这个海之门就变成世界之门,30年前中国深圳的改革开放从这里出发,30年后世界的大学生运动会,这些年轻的运动员又从世界之门走进我们深圳,这个寓意是非常深的,所以就叫做世界之门,还有一个巧合,因为我们闭幕式在世界之窗,我们导演团队也非常自豪,觉得开幕式在世界之门迎接运动员,闭幕式我们在世界之窗举行一个Party,这是海之门的设计。这将给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带来不一样的生动体验。围绕“海之门”,我们精心筹划了堪称世界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场馆最独特、体量最大、超宽超大的造型设计,这里将成为“世界之门”;而全程激光投影、线幕影像等新技术也在开幕式上运用;开幕式现场还可体验到极具时代感的时尚舞美、造型等,其鲜明地传达出时代特征和时尚气息。
此外,青春元素和体育元素将在开幕式中充分展现。如与“海之门”相连的是“青春大道”,其打通了开幕式场地的360度内外,极大拓展了开幕式艺术空间;所有仪式和表演的参加者都是大学生,包括引导员、模特服装设计等都是大学生的作品;在多项表演节目中、在运动员座席通道的设计与设置上、以及点火仪式等诸多环节上,都可感受到极其明显的体育元素。
这里我稍微补充一点,刚才说的360度和360度外是什么形式呢?我们看了这个“春茧”有360度内的表演,通过“海之门”,我们拓展至深圳湾,我们外面还有一些互动的元素,也有表演,这可能和我们奥运会360度那个鸟巢的表演有所不同,也和亚运会的表演不同,我们是把二者糅合在一起,就是360度内外的表演。仪式和表演都是大学生,我们运动员入场,全部让他们按国家和地区可以坐到场地里面,像奥运会、亚运会,运动员入场举行完仪式后还要退场,我们这次和演员、观众都可以一起互动。再一个,我们演员60%以上都是大学生。我说的包括它的里面,你们看到的很多的表演,不管标兵还是演员、管乐队,这些都是学生。另外我们引导服装非常漂亮,到那个时候你们可以看到,我相信后天晚上演出后,让我们导演揭秘这个服装是怎么来的。有很多创意,到那天晚上揭秘是很有寓意的。
(四)深圳精神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许许多多大胆的探索,是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正如31岁的深圳以“创新”为城市之魂。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首先立足回归体育精神,回归仪式本身,让参赛运动员成为开幕式的主体;其次深圳要努力展示以深港穗为中心的世界级大都市圈繁荣美丽和广阔前景;同时,深圳要努力展示和平发展的中国希望与各国各地区和谐交流的热忱。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海之门”亦是“世界之门”——打开国门,我们拥抱世界;打开网络之门,我们拥抱信息时代;打开知识之门,我们拥抱大自然的奥秘;打开校园之门,我们拥抱社会;打开未来之门,我们拥抱人类的明天!
三、准备就绪
经过7月23日、8月3日、以及今天晚上即将举行的第三次预演,所有的演职人员已经熟悉了表演的内容,灯光、音响,道具的空间分布和运行路线;经过运动员入场式的模拟演练,所有的仪式引导人员、志愿者对各国家或地区代表团运动员从大运村出发、抵达深圳湾体育中心,直至进入开幕式现场的整个流程和行进的路线,已做到心中有数;开幕式表演设备设施已准备就绪,力求每次运转达到“安全无误,准确到位”的目标和状态,全力配合好演员的表演。
我们愿意为国际大型盛会开幕式做一种开风气之先的尝试和努力!我们将力争突出特色,减少风险,使我们的理念得到观众最终的认同。
各位记者朋友,8月12日大运会开幕的夜晚,深圳湾畔、独特的“海之门”里将上演怎样的奇妙体验,期待市民关注。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石先生。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在提问之前先报家门。
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请问一下这几天深圳进入了雨季,这几天一直在下大雨,石指挥,这次的降雨会不会对今天晚上最后一次预演和12日开幕式造成影响,如果到时候出现恶劣天气我们准备怎么应对这个情况?
石钢:应该说我们的预案是在2年前就开始制作,我们知道8月份深圳是一个台风季节,也是一个雨季,还有天气比较炎热,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把深圳50年的8月份的气候,包括它的潮汐全部在掌握之中。深圳在8月份确实平均台风有两个,但是在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到今年,台风基本上来深圳袭击的时候,正面几乎是很少袭击深圳,哪怕是到了珠江口又转弯了,或者到了哪里又转弯了,前两天有一个台风也是这样,基本上对深圳没有任何影响。雨季这也是8月份的一个气候,我们的预案是这样,小雨我们会照常进行,因为大家都知道像这样全世界的一个活动,不管是来自各方的或者国际上的要人或者我们中国的领导以及运动员、观众、新闻媒体,要组织这样几万人云集到一个地方,小雨我们会正常进行。一个是我们备足了一次性的雨衣。第二,中雨,可能有两个可能,前面下了中雨,下完以后如果在8点之前雨势减弱或者不下雨、小雨,还正常进行。我们工作人员准备了100人,下完雨后,舞台上所有积水进行处理。这是中雨开始之前,如果开始之后,在中途下了中雨或者大雨,可能会停顿一下,因为考虑是什么呢?演员的安全问题,再一个淋湿后,很多服装是环保服装,雨一淋可能都不行。其实我们设备、灯光都是防水的。中雨、大雨可能会暂停。大家也知道深圳的雨季大雨基本上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停了,中雨就延长长一点。深圳气象局已经按一个小时给我们提供一次信息,在现场我们有气象保障团队,刚才我说的中雨可能会暂停一下,只要雨势小一点,我们照常进行。大雨基本上是这样,我的前提是前面我们都备好一次性雨衣和伞的情况,小雨正常进行、中雨、大雨暂停,这个时间可能会半个小时,也可能会一个小时。如果是暴雨或者是台风,那么也是两个预案,第一个预案,台风我们知道他会要来临,但是这个活动按我们的日程,特别是有这些政要来了后,我们不能更改的话,台风来之前我们可能就是在水晶石体育馆,那就是龙岗体育中心,在体育馆里面举行以仪式为主,以表演为辅的活动,就是开幕式必须要进行。如果我们所有演员、所有观众、所有领导、所有新闻媒体记者、包括所有运动员到了现场后出现暴雨或者台风正面袭击的话,第二应急方案就是旁边的体育馆可以坐13000人,我们的仪式和部分演出在那里照常举行。回答完毕。
记者: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想问一下咱们讲的大运会开幕式特色“不放烟花,不请大腕”,这个能节约多少开支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这位记者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我们大运会所有的支出、所有的修建场馆到开闭幕式投入,我们专门有大运会组委会财政部门在大运会结束的时候,他们会经过审计,经过审核,最后向媒体、向公众进行公布。所以现在阶段我们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里或者大运会结束的时候,请大家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记者:我是深圳晚报的记者,我有几个问题都是关于“海之门”的,“海之门”据说有3次闭合,这3次闭合能不能详细讲解一下它怎样表现?第二,“海之门”有很多高科技,刚才讲了两种,能否再讲解一下其他的高科技,这些高科技怎么体现、怎么运用?“海之门”也是一个大舞台,很多运动员会在上面表演,详细讲解一下怎么样表演?听说LED是深圳的企业制造的,能否透露一下是哪家企业?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我们导演回答最合适。
董学海: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有三次开门、两次合门。三次开门的意义,第一次开门打出的世界之门,迎接来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国参赛运动员。第二次开门开启的是文明和知识之门,寓意着文明、知识。因为我们在第二次开门之后,场内所体现的是大学生对知识的一个追求,也是文明的寓意。第三次开门我们开启的是未来和梦想之门,这是三次开门的意义。
高科技的运用方面,我们追求的是人与视频的一种配合效果。
记者:我是广电集团都市频道第一现场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开幕式到现在,现场我们预演的时候都曾经去过,但是最终观众人数确定多少人?还有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最终确定的国家和数量是多少?昨天问是140多个,有没有最终确定的数字。前面有一个暖场,这次是运动员先入场,然后大家一起看演出,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结束后,如何合理的有序的让观众和运动员退场。实际上最大的悬念就是我们特别关心点火仪式,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世界大学生一起玩这个游戏,我们也不想揭秘它,但是我们想提供一些给我们猜测的信息,大概有什么样的人拿着火炬进场,最终是什么样范围的人点火,然后这个仪式又给我们提供什么猜测,还有在“海之门”外面有一个很大的火炬塔,它和火炬点火有什么关系?据说火炬塔会永久作为深圳地标建筑存在,大概是这两个大问题。
董学海:首先回答参赛开幕式的参赛国家和地区,我们是在8月5日晚上9点截止报名,一共目前是152个国家,人数大约在12000人,其中运动员的人数在7900多人左右,官员人数在4200多人左右,因为现在还没有到12日,所以在12日12点前能到达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第二个问题,开幕式之前有一个热场表演,热场表演的内容我们就围绕着我们一直宣传的畅想大运、舞动青春,主要是反映,用一些我们本土的包括一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歌曲或者体育舞蹈或者大家经常看到的武术表演,也就是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表演形式来给观众作为开演前的热场表演,也是在整个场内为整个开幕式互动做一些提前的准备工作。至于延时,这个是我们一贯在大型赛事当中采取的一个方式,当转播结束后,我们会运用延时的方式把观众可以拖住,也就是说观众只要看到还有节目,他们会有心思坐下来继续看下去,我们在这个时候会经过之前跟运动员、各代表团团长开会,把一些注意事项讲清楚。也就是说我们在之前已经告诉各代表团团长,仪式结束,我们的运动员就可以撤离,这个都是有组织的。
关于大家提到的点火方式,其实我跟你一样,我也特别想知道点火方式。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样的盛大开幕式上,点火方式可能是所有人比较关注和瞩目的,目前的点火方式我们是有,但是还在不停的调整过程。我们也想一步一步地能够把它做得更好。至于你们想了解什么样的方式、谁来举,谁点燃----运动会的火炬永远是由运动员来点燃,运动会的点火主要反映的就是体育的精神。
至于说火炬塔是不是永久保存下来,作为我们当然希望把我们自己的作品永远保存在深圳,永远记载在历史的史册里,也希望深圳市能以此见证作为百年大业中一个辉煌之笔。谢谢!
记者:最终确定的观众人数?
董学海:因为场内座位席目前是18000多一些,大概65个左右,但是为了确保演出的顺利,也为了确保各观众能够保持一定的观赏秩序,所以场内观众大约应该在18000左右,加我们预计要参加的12000运动员以及官员,场内大概在3万人左右。谢谢!
记者:我去看过很多次预演,问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这次表演的大部分以学生为主,深圳本地学生比例大概是怎样一个比例?这次表演大部分是群体式的,很少有单独表演,我们的拉小提琴的、钢琴的演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之前征集100万塑料瓶搭舞美,到时候会有什么效果?会基于什么样的形式?衣服环保材料具体讲一讲。关于留学基金的设立能不能稍微介绍一下。
董学海:参与本次开幕式表演的演员大概有8000人次左右,其中我们深圳本土的约占60%.我们曾经在网上做了公布,一些升旗手,我们都是在网上做了选拔,你们刚才提的小提琴手、钢琴手,他们也是经过网上了解有关信息,跟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也是在层层优选当中选出目前这些演员,因为他们都是学生。第三个问题,塑料瓶的创意自然是来自于低碳环保的理念,它在我们舞台里起到的特效方面,跟灯光有特效方面的一些关系,可能到时候大家也会看到。
石钢:下面我回答留学基金的事,现在全名叫深圳大运留学基金,这也是我们大运会前25届基本上没有,也开了一个先河。为什么要成立一个留学基金呢?这个主要是考虑到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大学生想来我们国家,或者有的我们这里要送出去的大学生,他经济实力不够,又是比较优秀的,甚至是大学生里面的运动员,我们在国际大体联了解这个情况后也是讨论一下,这是很好的创意。
记者:深圳广播电台898频率记者,刚才您说了开幕式有一个360度内外,刚才介绍的场地内活动,场地外活动详细介绍一下?
石钢:实际上这个问题刚才董导已经回答了,“海之门”也是我们世界之门的,就是让场外互动可以引进来。包括运动员从“海之门”通来,给大家感觉海通世界。还包括我们外面的火炬,最后我们的火炬怎么点燃,全都是外面互动。
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在视觉冲击和人数规模表演方面都是很大规模的,深圳大运会用哪些元素、节目展示深圳特色,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相比又是怎样的?
石钢:这个问题我觉得提的有特色,我们这个地方首先从整个场内来说,它就比鸟巢也好,鸟巢是10万人,我们这里只能坐1.8万,原来是看台下面还可以拉椅子出来,如果拉椅子出来场地就更小。形成冲击力,第一个,场地没有那么大。亚运会是把整个城市都拉进来了。我们观众加上运动员差不多有3万人,从这两个方面,可能大家感觉一个是场地的大小,座位的多少,感觉没有它那么大。第二,从视觉上,奥运会、亚运会都放了烟火,我们还不放烟火,这个视觉上就感觉不放烟火你怎么结束。第三,视觉冲击力就像我们奥运会大型道具,我们这里摆不下,但是我可以说我们的视觉冲击力不管从人数上还是场地上,我可以从几个角度说一下,我们独特的“海之门”是奥运会、亚运会没有的,而且一打开,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你可以展开想象。而且我们用的视觉就是用深圳的元素把这个门打开。奥运会360度表演的空间,亚运会是一个海心沙船上的表演空间,我们除开360度内的冲击,还有360度外的冲击,再一个,我们舞台冲击力,我不说和别人比,在座的每个人,包括每个观众一进去就知道你们舞台可以这样做,这个舞台是一个国际化的符号,就体现了深圳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都是年轻人喜欢的符号,非常有冲击力。而且我们冲击力在灯光电上表现也是有冲击力。另外不放烟火、不请大腕,这本身就是回归体育、回归仪式,就是让在座老百姓、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我们来享受体育、享受这个体育它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让运动员参与我们一起来,就是感觉运动员也是主角,而不是演员是主角,就希望我们这个开幕式是一个体育盛会,而不是一个文艺演出的盛会。我想我们把这个定调定在这里,原来我们把名字叫做开幕仪式,不叫开幕式,为什么叫开幕仪式呢?我就打仪式的牌,但是仪式表演化、艺术化。
主持人:谢谢导演,谢谢石部长,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问题,感谢各位媒体今天来参加发布会。由于时间关系,尤其导演团队接下来还有任务,我们今天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今天发布会实录会后上传到政府在线网站,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请大家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