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提升罗湖法治建设水平
1.全面依法治区展现新作为。协调区党政负责人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扩大年度述法范围至街道一级,首次组织区直部门及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会议述法,加大述法促履职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罗湖区法治建设“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更凸显罗湖特色,任务措施更贴合罗湖实际。
2.法治建设考核任务密切跟进。密切关注法治深圳建设考核动态,准确把握各项考核要求,逐项分解考核指标,确保责任到人。动态召开指标落实协调会议,加强对重点指标的跟进落实,及时梳理问题难点,协调推动高效解决。持续优化完善法治罗湖建设指标体系,压实责任,以考促干。
3.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更加规范。制定发布2021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与听证事项目录,指导承办单位全面落实法定程序,主动开展自选程序,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制定罗湖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文件,进一步细化决策启动、听证、合法性审查、实施后评估等程序。
4.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细致严谨。进一步规范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工作程序,认真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5.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完善集统筹协调、协同会商、技术支持、信息互通、监督落实于一体的改革推进机制,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下沉基层,强化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能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工作强力开启。研究行政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举措,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力度,全年抽查执法案卷数较去年增加22.9%。
7.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有序开展。整合行政复议职责,集中办理复议案件。通过汇编典型案例、走访重点职能部门、邀请专家开展论证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为复议实践夯实理论基础。
(二)服务支持全区重点项目,确保重点开发、重点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运行
强化担当意识,深度参与区委区政府重点城建项目,助力各项目依法实施。发挥智囊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助力化解社会矛盾。提升顾问能力,创新开设“有度”法治课堂,聚焦具体法律实务,常态化开展内部集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三)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实事
1.推动构建黄金珠宝领域公共法律服务新高地。聚焦交易合规性,制作发放黄金珠宝产业常用合同等法律文书范本,降低交易成本,培育合规习惯,提升交易安全。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珠宝行业诚信自律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纠纷解决机制,召集珠宝企业签署《黄金珠宝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化解自律公约》,创造良好行业发展环境。聚焦法律服务企业,举办“法律服务进珠宝园区”活动,邀请知识产权领域权威律师举办专题讲座,提升园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成立珠宝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金展珠宝广场工作站,将公共法律服务直接延伸到企业。首创“珠宝+公证”法律保障模式,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和商家合法权益。
2. 扩大法律援助受惠面。将免除经济困难审查规定放宽至所有劳动仲裁案件,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在劳动仲裁立案窗口建立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在“i罗湖”开通法律援助申请入口,法律援助服务更加便民。书写罗湖“法律援助故事”,其中1篇被司法部案例库录用,9篇被市司法局录用,罗湖法律援助“好声音”得到广泛传播。截至2021年12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19宗,提供咨询服务7345人次。
3.构建多元纠纷调解体系。在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成立全市第一个生态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大生态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开拓诉源治理新路径,推动各街道建立诉源治理联络站。创新调解形式,开展线上免费律师调解服务,让调解成为群众化解纠纷的“首选项”。截至2021年11月,全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684宗,调解成功率96%。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统筹全区普法资源,创新推出“普法月历”,指导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普法宣传活动,扩大法治影响力。丰富法治教育模式,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公职人员线上学考、领导干部旁听庭审等方式,强化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普法动画、微信表情包、“普法乐园”活动、优惠购书活动等,激发市民学法积极性。升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辖区内清水河坭岗法治文化公园、深圳市安全教育基地和深圳市法治培训中心获评市级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
5.“双向激励”促律师行业发展。积极推行“正向激励”,大力推动罗湖律师行业扶持政策落地。强力开展“反向激励”,推进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律师牢记行规行纪,养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自觉。持续发动律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截至2021年12月,社区法律顾问开展线下法律服务1472件次,线上开展法律直播200余场,解答咨询10726人次。
6.规范化管理促公证业务提升。突出党组对公证行业领导,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突出公证公益属性,先后入社区开展5场公证专题法律讲座,为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396件遗嘱公证,将涉外公证出证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截至2021年12月,罗湖公证处共办理国内外各类公证案件17788件。
7.全面提升特殊人群管理水平。成立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启用区级社区矫正中心,罗湖社矫“硬件”“软件”同步完成升级。开展“减假暂”案件全面评查,推进智慧矫正管理平台建设,特殊人群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截至12月,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53人;列管安置帮教人员769人,全部人员情况稳定。
二、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普法宣传形式创新不够,法治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指导和组织全区行政执法相关培训的力度需要加强,行政执法质量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领域要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质量仍需提升。
三、2021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1年,局主要负责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力一体推进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带头做好学习表率。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合,采取局党组会讨论学、党员大会集中学、专家讲座视频学、全体干部自行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全系统干部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二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局主要负责人把协调指导全区法治建设作为全局重点工作,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法治建设考核、服务支持全区重大专项工作、提升行政执法现代化建设水平、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锻造法治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下硬功夫,不断提升罗湖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四、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提供高质量法律支撑。立足支持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聚焦“一主两区三带”主要平台,进一步加大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法治攻坚力度,为加快释放城区建设发展空间提出可行路径。
(二)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抓好《罗湖区法治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执行落实,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街道“平台统筹+协同监管”机制2.0版,推动形成“区街联动、分级处置、快速响应”工作格局。构建运行有效、衔接顺畅的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行政执法公正透明,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切实加强行政执法主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高全区行政执法水平。全面实现区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备案,加强指导各部门开展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做到应评尽评、应改尽改、应废尽废,维护法制统一。整合行政复议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探索研究内地与港澳规则和标准的衔接机制,为建设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夯实基础。
(三)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特色精品。强化珠宝行业合规体系建设,将引导合规建设与打击违法行为相结合,推动珠宝企业树立合规意识、落实合规举措、加强合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在水贝珠宝园区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和宣传活动,保护黄金珠宝设计创意。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探索设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修订律师行业扶持政策,让政策更加贴合行业实际、更具吸引力。探索建立“调解+听证”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提升调解公信力。聚焦罗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向知识产权、电商、棚改、城市更新等领域拓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普法新模式,进一步拓宽线上普法渠道,结合新媒体的强互动性,提升普法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