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各项要求。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全方位部署法治政府建设
我局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谋划推进我局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始终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多举措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高质量推动人力资源事业发展。
一是深学悟透笃行。我局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带领我局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治元素,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并结合人力资源工作实际,部署《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提出落实行政执法重点领域实施计划,充分履行行政执法职权事项等9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二是通过局党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局务会全面掌握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情况,具体部署重要工作、过问重大问题、协调重点环节、督办重要案件,全面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三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全面梳理群众诉求,运用相关政策法规,集中研讨从法治层面寻求化解措施,做到深入思想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深调研”,为罗湖发展建言献策。多次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等,组织撰写《2022年春节后罗湖区企业复产复工用工情况调研报告》《我区企业用工现状、就业形势及下一步工作建议》《深圳基层人社部门调研发现企业招聘“急需求”撞上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等多份调研材料,为下一步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罗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调研,组织行业专家、辖区机构代表对行业发展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形成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报告,推动提出我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规划建议;开展罗湖区港澳专业人才相关情况调研,摸清罗湖区港澳高端人才需求现状和存在困境,提出罗湖区建设大湾区港澳高端人才执业友好城区的对策建议。
(二)多维度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
一是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专题培训1次,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进行宣讲;二是组织《信访工作条例》专题学习1次,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三是组织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通过“每周一学”“每日一学”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学习,我局45名公务员参加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参考率100%,优秀率100%;30名执法员参加2021-2022年度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网上培训,参考率100%,合格率100%;四是制定依法依规答复群众诉求的温馨提示。梳理了我局近年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办理经验,形成依法依规答复群众诉求的8条温馨提示,指导工作人员依法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持续提升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及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劳动者的“贴心人”和企业的“及时雨”。
(三)深层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推动服务升级
全面更新完善人才引进工作制度,制订标准化户籍迁入工作指引,建立重点企业、重点人才迁户“容缺办理+飞行办理”机制,通过“先批后补”、绿色通道、“点对点”上门服务,推动人才引进迁户服务升级。
2.完善政策配套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牵头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2年,我局牵头制定的《罗湖区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经区委八届第三十三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通过,8月9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予以印发;二是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打造罗湖区“菁英人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的意见》,制定《罗湖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补贴申请指南》《罗湖区香港青年就业和专业人才生活补贴申请指南》等15项人才配套政策指南。首创罗湖区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奖,有效推动“双招双引”同频共振。
3.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全面深化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放管服”改革,服务监管两手抓,成功引进1家装饰行业技能工种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填补了我区在建筑类培训资源的空缺;二是运用许可、备案、书面报告等管理方式,营造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今年来新增备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6家,劳务派遣机构32家;三是认真梳理企业关心的劳务派遣许可业务办理问题,对易发、多发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业务须知,方便劳务派遣企业全面掌握各项工作要求,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4.加强阳光监督
严格落实“双公示”工作要求,按时限要求将行政许可信息在广东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和罗湖政府在线平台进行公示。同时,通过“罗湖政府在线”“罗湖就业”等平台对外动态公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培训机构名单,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途径。
(四)不松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1.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通过我局门户网站进行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公示,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以来,已公示20条行政检查,14条处罚结果信息;二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共配备28台执法记录仪,对监察执法人员开展了行政执法音像记录摄录重点等专题培训,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三是实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2022年以来,作出14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均在作出执法决定前由法制审核员对拟作出决定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法制审核。
2.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按照法定时限及办理要求,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2022年以来,我局共有行政复议案件5宗,已结案3宗,复议机关均维持了我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2宗正在办理中;共有行政诉讼案件4宗,我局均胜诉。
3.积极构建高质量的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积极应对疫情期间劳资纠纷案件增加态势,以“事前强化源头预防、事中加强处置力量、事后加大惩戒力度”为总指引,采取推动多元共治、充实调解力量、加强源头治理、联合打击欠薪、仲裁调处等措施,妥善处置了大量劳资纠纷,确保了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五)多方式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1.下足功夫,提升法律援助参与劳动争议案件质效
一是完善法律援助窗口硬件设施。我局与区司法局密切合作,在仲裁立案大厅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并为值班律师配备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确保工作站正常运行;二是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仲裁立案工作人员联合值班律师为劳动者提供申请仲裁、立案资料初审、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实现了咨询、援助、调解、仲裁“四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形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合力;三是深化仲裁与法律援助专业合作。今年9月,择优选取了多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法律援助律师,聘任为仲裁委兼职仲裁员,深度参与劳动争议案件庭前调解、审理等环节,进一步推动法援与仲裁的有效衔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2.用好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紧扣社会热点,建立典型案例定期发布机制。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收集新型、典型案例,通过“罗湖就业”公众号定期发布,将案件审理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强化仲裁裁决结果对社会预期的引导作用。今年来,发布了“外卖骑手与外卖平台是劳动关系吗?”等3篇典型案例。二是活用动漫普法,主动匹配群众的普法需求。根据筑梦罗湖多年政策法规和创业辅导的内容和案例积累,编撰《“筑梦”创业漫画》共五册;制作创业系列活动“元宇宙发布会”视频;围绕创业漫画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体系,拍摄6期创业线上解读视频;举办2场创业政策线上宣讲活动和6场现场宣讲活动,增强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宣讲趣味性。
3.聚焦痛点,推出“法治体检”和仲裁建议书制度
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讲座9场,聚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难点、痛点、重点问题,开展人力资源行业专项“法治体检”,为辖区人力资源企业进行逐项全面“体检”,提供法律指导和实操指引。同时,针对辖区矛盾多发的行业或企业,向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发出仲裁建议书,就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制度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建议,帮助辖区企业预防矛盾纠纷,促进仲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今年来,共发出仲裁建议书2份。
4.紧盯问题,做好政策引导和法律宣讲
运用“到场稳控,劝离现场,分析研判,分类处置,预后管理”的“罗湖工作法”,以“最快方式、最低成本、最小代价、最轻影响”快速妥善化解突发性聚集纠纷;迅速制定《防疫劳务工作人员招募及管理操作指引》及相关文件,指引辖区各街道依法合规的组织相关劳务人员参与防疫工作,有效强化源头治理劳资纠纷。
5.围绕和谐,多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劳动关系直通车”直播宣讲活动。活动以“调解促和谐•同心共发展”为主题,结合疫情相关的劳动用工热点问题,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二是组织2022年人民调解月主题宣传活动。联合桂园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举办以“抗疫有温度 解纷选调解”为主题的活动,现场发放劳动普法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三是创新开展劳动普法“进课堂”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法律法规,融入到我局主办的黄金珠宝产业互联网营销员线培训班。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深入,离学懂弄通做实还有距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还存在差距,推动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需不断提高;二是劳资纠纷调处专业力量亟需配强。近年来,疫情形势反复多变,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稳就业、保民生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辖区劳资纠纷呈现“多发、散发、频发”态势,尤其是房产建筑、餐饮娱乐消费等领域的小微企业、个体户欠薪高发,劳资纠纷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激增,现有的专业力量难以匹配办案所需,办案的精细程度仍有待加强。
三、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实施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工程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针对劳资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全力做好辖区劳资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二是健全基层劳资隐患排查机制。动员街道、社区力量,全面加强基层劳资纠纷隐患排查,尽早发现、快速反应、依法处置,抓早、抓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三是开展“菜单式”劳动普法活动、仲裁观摩庭活动,发布劳动普法典型案例,加强以案释法,提高普法效果。
(二)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劳动监察“柔性执法”。在依法依规处置劳资纠纷、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充分理解企业现实困难,针对困难企业采取柔性执法、行政协调方式化解劳资矛盾,帮助企业纾危解困,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加强执法人员思想能力建设,是深入推进以评促改,以更规范的执法程序、更高效的办案效率、更便捷的救济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执法部门的新要求、新期待。
(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扎实做好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审批及特殊工时审批工作,加强行政许可双公示工作,加强社会监督,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切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二是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走访等方式与企业加强沟通服务,密切关注跟进监管企业经营动态、异常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协调解决问题诉求,激活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