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建设

图片资料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 张谦
嘉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 张谦
主题 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建设
时间 2023年9月22日 10:00 - 11:00
嘉宾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 张谦;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吴土亮处长、郭强副处长
主办单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同志们,广大网友们,大家下午好!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市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也反映出世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认可。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科学性,我局专门组织了这次在线访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咨询,我们会尽力解答各位网友的疑问。

  【绿头鸭】: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郭强】: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10个月以来,国家林草局和深圳市政府迅速响应,及时成立了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了中心筹建工作团队,积极开展中心筹建各项工作。一是制订并印发《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建工作方案》,明确中心名称、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运行机制等;二是按照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国际磋商交流,分别于今年5月、 7月在深圳举办了红树林保护国际研讨会和高级别论坛,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并通过《共同声明》,设立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三是组织编制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框架文件》和区域动议提案文件等,争取国际广泛支持并达成初步共识。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正式审议通过了中方提交的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后续,国家林草局联合深圳市政府将正式开启中心建设工作,按照中心框架文件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鹏城】:能介绍下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的相关情况吗?

  【翁洪明】:7月25日至28日,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我市成功举办。巴拿马环境部部长等7国部级官员代表、《湿地公约》秘书长及国家林草局关志鸥局长、孙志洋副省长、覃伟中市长等出席。来自29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7个国际组织,以及多个研究机构共约160名中外代表参会。

  论坛期间举办了部级圆桌会议、全体会议、国际红树林图片展以及现场考察等多项活动,形成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向世界展示了我方的行动意愿,为进一步推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预期目标。论坛的圆满举办,展示了中国特别是深圳在以红树林湿地保护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为参会代表带来了良好的生态体验及自然教育共鸣,充分展示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热情和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生态魅力。

  论坛就中心的建设达成了共识,取得了预期成果。一是成立了由27个国家(含中国)组成的“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通过了支持中心建设的《共同声明》,倡导各国政府将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国家规划,共同探索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在知识共享、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培训试点项目等领域开展合作。二是设立了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并开展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生态修复等项目,充分彰显了中方推动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积极努力。三是讨论了中心筹建方案,对框架文件基本达成一致。全体代表就国际红树林中心区域范围、资金机制、与其他红树林保护机制合作等内容进行了积极讨论,对框架文件主体内容基本达成一致。四是明确了中心未来三年工作计划。针对中方提出的中心2023-2025三年行动计划和未来两年筹建工作计划,各方代表积极响应和表示关切,多个国家表示希望能在本区域优先开展合作项目、希望能同步推进中心建设和项目开展。中方明确表示待9月份常委会通过区域动议后,将立即启动所有后续工作。

  【CC】:能否介绍一下《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提案的相关情况?

  【吴土亮】:《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于2023年9月4—8日在瑞士格朗召开,56个国家、部分联合国附属机构、有关国际组织的2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林草局和深圳市政府分别组团参加。当地时间9月5日下午,在审议国际红树林中心区域动议时,中方代表通过概要发言、宣传片播放和中心框架介绍,充分展示中方的决心和诚意,清晰地介绍了中心目标、性质与运行机制等,赢得全体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等20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国家代表先后做了发言,表示支持,营造了良好氛围。但巴西、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会上发言时提出了异议。会议随即休会,各相关方进行磋商。我方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逐一跟相关方磋商、洽谈,解除了疑虑,并在充分吸收意见后达成初步共识,并对提案文件进行修订完善。按照会议的安排,9月6日下午再次提交大会进行审议,大会经过协商一致,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也正式批准了在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小雨点】: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有什么意义?

  【张谦】:《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方提交的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这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正式落户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成功落户深圳,将有助于深圳加强和拓展湿地生态保护国际多边合作,有利于促进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积极配合国家林草局开展工作,在国家林草局的统筹指导下,全力高效推进中心筹建工作,努力将国际红树林中心打造成为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具体包括:一是高标准建设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和国际红树林中心秘书处;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心筹备专班和专家委员会,强化技术支撑,提升对公约治理的参与、加强公约履约能力建设;三是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长效机制,配备固定办公场所及设施设备,大力引进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全力从人财物力方面做好保障;四是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

  【盐田】: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国际红树林中心酝酿的背景情况?

  【翁洪明】:2022年,《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筹备期间,国家林草局商议决定将“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列为本届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2022年5月,经大会执委会讨论,中国、瑞士等16个国家联名提交的《国际红树林中心》被列为大会的正式表决议案。在获悉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纳入COP14大会的议题时,深圳市相关部门积极筹备策划,计划力争中心落户深圳。

  2022年8月25日,深圳市政府向国家林草局正式提交关于申请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请示。2022年9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转来《关于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复函》,明确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开幕式中向全球宣布“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2022年11月12日,《湿地公约》COP14大会表决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欢迎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提案,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其工作重点。决议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NGO、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

  【秋天来了】:这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是行政机构还是国际组织啊?级别高不高?

  【郭强】: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是在《湿地公约》框架下建立的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国际组织,也是在我们深圳落户的第一个国际组织。虽然名称叫“中心”,并非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行政机构或者说是事业单位。中心正式成立运行后,将通过招募成员、募集资金、开展培训交流、技术和项目支持等,为各成员国参与红树林知识和技术共享和交流、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且可持续利用项目的申请等提供一个国际平台。中心设立秘书处作为日常协调机构,并未明确它的级别。

  【海鸟】: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后,全世界的红树林都由中心管理吗?

  【郭强】: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虽然是经过《湿地公约》常委会正式审议通过的,可以简单理解为获得了《湿地公约》国际官方认可,但不代表全世界的红树林都由中心来管理,各国、各地区的红树林管理主体依然是当地政府。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是《湿地公约》框架下的一个国际组织,主要是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合作提供技术和项目实施支持,不直接参与各国各地区的红树林实际管理。

  【乘风破浪】:请问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什么会选择落户深圳?

  【吴土亮】: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是有着客观必然性的。具体来讲:一是深圳一半山水一半城,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深圳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拥有丰富且独特的资源本底。其中全市红树林面积296公顷,受保护程度高,61%的红树林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二是深圳改革开放成绩斐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仅在社会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也是成绩斐然。全市约50%的陆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建立自然保护地23个,总面积443.09公顷,占国土面积22.18%;依托森林资源建成各类公园1238个,市域绿化覆盖率达50.78%。打造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处“国字号”的自然保护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资源的需求。三是深圳双区叠加双区驱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在地理区位、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硬件设施和群众基础等领域优势明显。深圳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红树林】: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资金来源是怎样的?

  【翁洪明】: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经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政资金和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其中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含广东省、深圳市)组成,专项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企业、NGO组织、个人等捐款,以及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成员国的捐款。

  【黑脸琵鹭】:领导们好,请问深圳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

  【郭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是深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的应有之义,是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圳,将不断挖掘城市内在潜力,积极探索高密度超大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在以下五方面我们做了相关计划:

  1.在法制建设方面,尽早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湿地保护条例》及配套制度,推进湿地保护事业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在规划引领方面,高水准编制《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编制工作,做好湿地保护顶层设计;

  3.在保护形式方面,构建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小微湿地的湿地保护体系,提升湿地生态保护效能;

  4.在城市定位方面,多措并举提高湿地保护率,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能力示范城市;

  5.在人财物力方面,优化人才成长空间,广纳全球优秀人才,促进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人才双向交流。拓宽社会资金和力量渠道,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高标准建设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和中心秘书处。

  【菲】:请问破坏红树林的行为,会有哪些处罚措施,该向谁举报?

  【郭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在红树林湿地内挖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修复湿地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按照破坏湿地面积,处每平方米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树木造成毁坏的,责令限期补种成活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无法确定毁坏株数的,按照相同区域同类树种生长密度计算株数。

  违反本法规定,在红树林湿地内投放、种植、妨碍红树林生长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在深圳,市民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综合执法部门举报,或者向公安部门举报。

  【在水一方】:希望贵单位多多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增加市民参观红树林的名额

  【郭强】:参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华侨城湿地的红树林,是需要进行预约,并且有名额限制。原因是这两个保护地都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场所。为了尽量减少对候鸟的影响,并且参观场地的空间有限,所以对参观的游客数量进行了限制。同时,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

  同时,在我市还有其他的红树林参观场所,如:海上田园、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桂庙河湿地公园、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禾塘湿地等。这些地方都有比较好的红树林可以供大家游览参观,而且没有限制。

  【Smith】:福田红树林想要参观在哪里预约?

  【翁洪明】:打开“内伶仃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小程序,进入小程序首页点击“访客预约”-“个人预约”。按照相关提示进行填写预约,预约通过后就可以凭“我的预约码”入园,入园时需出示二维码完成核验。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活动到此结束。直播结束后我们将把本次的直播实录公布在网站“互动交流”下的“在线访谈”栏目中,以供大家查询。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再见!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