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 互动交流 > 区政府、部门访谈

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访谈

图片资料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嘉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丁强
嘉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丁强
主题 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时间 2023年9月15日 14:30 - 15:30
嘉宾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丁强副局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 严震宇处长、范苏敏副处长
主办单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同志们,广大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城市安全水平,强化灾害风险应对能力,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和市应急管理局联合编制了《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空间保障。

  安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升工作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科学性,提高市民安全意识,我局专门组织了这次《规划》访谈,希望能与市民、网友们共同探讨我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建设相关问题。我们会尽力解答各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也欢迎大家能够积极、认真地对《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刘生】:请问贵局编制这个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丁强】: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肩负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历史使命,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城市安全风险,比如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等。为了应对潜在的灾害风险,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共同组织编制《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基于深圳市面积小、密度大、沿海等特点,强化多种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在全市统筹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应急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应急交通等设施,灾害来临时通过这些设施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罗湖】:深圳可能遭遇哪些灾害风险?

  【严震宇】: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城市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深圳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种自然灾害多发易发。深圳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属于“典型气候脆弱区”,主要面临气象、洪涝、海洋、地震及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具有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灾情重的特点。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短时极端降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短时突发性、极端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二是火灾等事故风险较高。深圳城市开发建设强度大,建筑高度密集,火灾风险高,尤其是城中村、高层建筑、特殊人群活动场所、专业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三是公共卫生等事件风险较高。深圳人口密度大,人流密集场所数量多、分布广,且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之一,公共卫生等事件风险较高。

  【遥遥领先】:请问应急疏散救援空间怎么应对灾害风险?

  【范苏敏】: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主要通过满足灾害发生后人们的疏散转移、安置生活、医疗救治、应急救援、物资供给等各种需求,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应对灾害风险,本规划提出了“5+1”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共由6大类空间组成,各类空间一方面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相互协作,实现“1+1>2”的效果。

  一是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主要结合学校、广场、绿地、体育场馆、社区中心等设置,为受灾人员提供安置生活的空间。二是应急救援设施,主要包括综合救援设施和各类专业救援设施,用于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援。三是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综合和专业两大类,用于灾害发生后伤者、患者的救治。四是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设施,用于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灾害发生后物资的接收、存储、分拨、转运。五是战略预留应急用地,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弹性空间,可用于应急设施的建设,或承担救援设备部署、救援队伍驻扎等功能。六是应急交通设施,为城市提供人员紧急救援救护、避难疏散和应急物资转运等交通运输功能,包括各类应急通道和直升机起降点等应急交通节点。

  【阿陈】:综合应急保障医院的级别和我们平时说的三甲、三乙医院有什么联系?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王艳华】:划分不同级别的综合应急保障医院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医院的优势与作用,更好地应对不同规模、级别的灾害。Ⅰ级综合应急保障医院以三甲医院为主,用于危重症和重症伤患者救治;Ⅱ级综合应急保障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主,用于重症和中症伤患者救治;Ⅲ级综合应急保障医院以三级以下医院为主,用于一般、轻微伤患者救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应急保障医院是参照《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从灾害发生后人员的救治能力来划分等级的,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从医院的床位规模、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科研能力等来划分,更倾向于日常的医疗服务。

  【打工人】:希望多设置一些能满足住宿和简单就医条件的应急避难场所。

  【魏杰】:根据配置功能级别、避难规模和开放时间,本次规划共设置了中心、固定(长期、短期)和紧急三级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具备住宿和简单就医条件。 中心避难场所除了具备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医疗救护中心、重伤员转运等功能。全市共规划布局深圳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24处中心避难场所和150处长期固定避难场所,可为228万受灾人员提供15-100天的避难服务。

  【Yee】:我怎么才知道家附近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呢,要怎么查?

  【喻乐军】:目前,推荐以下三种方式帮助市民们快速查询到应急避难场所信息。一是登录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官网进行浏览查询。二是关注“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便民服务”→“避险服务”查询。三是使用腾讯、高德、百度等主流地图APP或微信小程序,搜索“应急避难场所”并导航前往。

  【十字路口】:深圳地铁这么多,万一发生事故的话,有没有专门的应急疏散救援场所?

  【刘琦】:截至2022年年底,深圳市地铁运营里程已达547公里,为了提高地铁救援能力,本规划一是在应急救援设施方面,结合深圳市消防专项规划,在东部、西部、中部规划了三座轨道消防站,配备轨道救援相关设备,用于轨道救援。二是依托地铁站点周边消防站,进一步强化消防站的轨道消防功能。三是在地铁站内配备消防救援相关设施设备,如微型消防站等,保证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救援,防止火势的扩大和蔓延。

  【阿里巴巴】:发生灾害的时候,如果避难人数特别多,应急物资保障得过来吗?

  【丁强】:应急物资是城市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目前,深圳已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各类物资的特点,对粮食、肉菜、食盐、食用油、水等日常生活物资以及燃气、电、成品油等能源物资进行了储备。其中水、电、燃气由生产企业进行产能储备;成品油由于市场流通量大、使用频繁,采用商业储备;粮食、肉菜、食盐、食用油主要由政府储备。本次规划重点针对需政府储备的粮食、肉菜、食盐和食用油,按照保障2300万人日常所需估算物资储备规模,并结合《深圳市战略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十四五”总体实施方案》,充分评估既有存储空间的增储能力,合理新增物资储备空间。粮食储备库方面,按照保障270天的粮食储备需求,在既有中央储备粮深圳直属库、深粮平湖库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新增西部粮库、西坑粮库和深汕粮库,改扩建宝安粮食储备库,另行选址建设曙光粮食储备库。食盐储备库方面,现状储备仓库位于西丽,库容充足,可满足全市90天的食盐储备需求。肉菜储备设施方面,考虑物资储备时间短、市场流通量较大,规划提出结合既有一级和二级农批市场新增应急储备功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其中蔬菜按照保障市民7天的需求、冻猪肉按照保障市民10天的需求预控应急储备空间。除此之外,针对深圳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本次规划参照《深圳市救灾物资储备指引(试行)》、《深圳市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实施计划(2021-2025)》等确定综合救灾物资需求规模,按照就近存储、调运方便、适度集中的原则,在全市规划布局1处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12处区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和N处街道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持续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网络,基本实现2小时市域覆盖、1小时辖区覆盖。

  【海的呼唤】:应急救援场所谁都可以使用吗,使用上会不会有优先级?

  【喻乐军】:应急避难场所在启用期间对所有市民开放,按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海纳百川】:领导们好,新闻里经常看到直升机参与抢险和营救,请问直升机空中救援是否已经纳入本次应急规划了?

  【严震宇】:直升机作为空中救援力量具有多种优势,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本次规划将直升机起降点纳入应急交通体系,主要面向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三类应急需求,规划布局123处应急救援类直升机起降点,重点实现城市居民、灾害风险点、主要防灾据点的覆盖。其中,面向医疗救护的起降点,以满足人的最佳医疗救助时间为要求,按照每个行政区至少1处、优先结合综合医院(三甲或床位在800床以上)、新改扩建医院、具有设置需求的医院、医院周边净空条件较好、医院辐射半径15千米等原则,规划布局26处;面向抢险救灾的起降点,主要针对台风暴雨、森林火灾、地震等灾害事故的指挥救援,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基地、事故灾害风险点(如核电站等危险设施)、特殊防灾设施等,规划布局87处;面向应急物资保障的起降点,主要为地面运输提供补充,重点结合市、区级综合物资储备库设置,规划布局10处。至2035年,基本实现医疗救护类直升机起降点15分钟响应,抢险救灾类直升机起降点20分钟响应。

  【雪蒂斯】:规划的应急避难场所能否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体或者残疾人群体避难?

  【范苏敏】:考虑到高龄老人、婴幼儿、孕妇、行动困难的残疾人和伤病员等受灾群体的特殊性,本次规划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出加强各类避难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满足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避难需求,并结合养老设施,在全市设置了106处高龄群体特定避难场所,可提供约2.36万床位。

  【旧客】:深圳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对已经比较完善,规划如何更好发挥常规、商业物流设施的应急功能?

  【陈康】:依托商业物流资源为应急救援服务,对提升应急物资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深圳本身面对城市用地资源紧缺且应急保障压力大,将商业物流设施与应急保障相结合是必然趋势。2023年,我局发布了《深圳市现代物流场站布局规划(2021-2035)》,在全市规划建设物流枢纽、物流转运中心和物流配送站三级物流场站体系,在服务城市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兼顾应急物流功能。本次规划依托三级物流场站,按照“平灾结合、分类响应”原则,考虑服务时效性、用地条件、周边环境等在全市规划“7+11+N”的应急物资配送设施网络,主要满足政府采购或社会捐赠等物资的临时接收、存储、分拨、转运等。其中:应急物流枢纽主要面向区域或城市服务,规划依托空港、海港、铁路和公路物流枢纽在全市预留7处;应急物流转运中心主要面向辖区或片区服务,规划结合物流转运中心同步预留11处;应急物流配送站主要面向街道或社区服务,规划结合物流配送站等末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同步预留。平时,预留的应急物资配送设施主要服务企业常规物流作业;灾时,应能实现从常规物流场站向应急物资配送设施的快速转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活动到此结束。直播结束后我们将把本次的直播实录公布在网站“互动交流”栏目中,以供大家查询。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再见!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