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主题服务 > 医疗卫生 > 我要问 > 业务知识库

“压”力来袭莫忽视

信息来源:盐田区卫生健康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11-06 14:3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图片1.png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图片2.png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如此高的患病率,让高血压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

  目前高血压病无法完全治愈,因此预防和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一、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一)减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二)减油: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三)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²,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图片3.png

  二、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一)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二)适量运动: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三)戒烟限酒: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四)心理平衡: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图片4.png

  三、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一)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二)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三)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图片5.png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