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就会引起痛风”、“喝啤酒吃海鲜也会导致痛风”,这些话题屡屡引起大家关注。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低于30岁的患者,占痛风人群总数的25%左右。这个数据说明了痛风正在年轻化,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痛风有关的信息。
一、痛风到底是什么?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人体摄入的嘌呤数量超过了血液中可容纳的范围,多余的嘌呤如果进入关节,就会导致痛风关节炎,如果进入肾脏等其他器官,也会导致相关疾病。
二、导致痛风的原因有哪些?
高尿酸是罹患痛风的罪魁祸首。
成年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女性血尿酸超过360μmol/L,可以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代谢病。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会导致痛风的发生。
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导致痛风,对于一些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检查尿酸水平不一定明显升高,而是一些诱因导致,比如饮酒、剧烈运动、受凉。
三、“啤酒+海鲜”就会得痛风?
对于“啤酒+海鲜会得痛风”的说法,从痛风指南上来说,所有的酒精类饮品都是不能喝的。
此外,果葡糖浆对痛风的影响和酒是一样的。海鲜配合上述饮品进食容易造成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发作风险。但是没有高尿酸血症且没有脾胃受损的人群,可以享用啤酒配海鲜。
四、痛风为什么“重男轻女”?
在痛风患者中,男性占比高达80%以上,痛风更“偏爱”男性。
这是因为身体每天都会代谢“垃圾”,尿酸便是其中之一,它需要肾脏和肠道定时运走。在运送垃圾的过程中,男女差异就出来了!男性体内雄激素占主导地位,女性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运走尿酸垃圾这件事上,雄激素是拦路虎它会阻止“垃圾车”的工作,而雌激素正好相反,它是加速器,能提升尿酸垃圾的运输效率。所以绝经后当女性激素下降,痛风的发病率就与男性相近了。
五、如何预防痛风?
1.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饮食以牛奶、鸡蛋为主。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摄入奶制品特别是脱脂牛奶及低热量酸奶都会降低尿酸水平。另外牛奶中的糖巨肽和G600均有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单钠尿酸盐在关节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少吃动物内脏少喝汤。
2.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出, 正常人建议每天饮水2000ml以上,使尿量保持在 2000ml以上,以利尿酸的排出。
3.多吃碱性食物。当关节液中 pH大于6 时尿酸盐多呈游离状态,很少形成尿酸盐结晶。尿液 pH 值升高,可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并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或使已形成的结石溶解。
4.适量运动,减脂减重。肥胖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控制体重有助于尿酸控制,预防痛风发作。体重控制关键在于运动和饮食控制,通俗讲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六、痛风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喝水。防尿酸升高的首要任务是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差不多相当于两瓶多矿泉水。
2.坚持有氧运动。每日应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控制肉类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推荐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4.少吃高糖食物。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果葡糖浆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5.少熬夜,减轻压力。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6.忌烟酒。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酒中并不含嘌呤,也不产生尿酸,其代谢产物是乳酸,但恰恰是这个乳酸,会和尿酸在肾脏竞争性抑制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