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记者:据我了解,盐田区的绿道网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大部分已经投入使用,想请您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盐田区丰富的绿道资源,让广大网友能够畅享绿道。 郑雷:盐田区现已建成253公里绿道,其中省立绿道33.8公里、海滨栈道19.5公里,社区绿道58.5公里,登山道141.5公里,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慢行系统。目前,全区绿道网系统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的绿道贴近群众、服务民生,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和称赞。
1、省立绿道(省立2号绿道)。起点为永安社区深埋绿化点,终点在溪冲洞背村,跨越龙岗、坪山,全长33.8公里。沿途山峦秀美,景色秀丽,繁花奇木不绝,溪流瀑布出没,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2、海滨栈道(城市绿道)。西起中英街,东止揹仔角,一路沿海岸线修建,全长19.5公里。栈道沿着盐田的黄金海岸线行走,一路串联起中英街、盐田港、大小梅沙,充满海滨风光,而又有历史人文。栈道依山傍海,尽占山海之美,又不破坏自然环境,让市民能够在海边休闲娱乐。栈道共分三个主题段落:城市生活岸线段包括“中英街”海岸线栈道、沙头角亲水性景观环境步行系统;工业港区岸线段分为“绿树林荫”、“海港印象”、“渔舟唱晚”、“山海奇观”四个主题,开创了港区旅游的新线路;自然生态岸线段包括“大梅沙西栈道”、“大梅沙海滨公园”、“大梅沙东栈道”、“小梅沙海滨公园”及“揹仔角栈道”五个部分。
3、社区绿道。全长58.5公里,基本沿市政道路人行道建设,采用彩色沥青铺设,方便自行车骑行。结合辖区社区绿道建设,我区已经开通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成145个自行车自助租赁站点、6500个锁柱,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
4、登山环道。登山环道系统包括梧桐山片区、三洲田—大梅沙片区及小三洲—小梅沙片区登山道,全长141.5公里。登山环道和辖区社区绿道、城市绿道、省立绿道相连,形成较为系统的绿道网。
绿道网建成之后,包括我在内的越来越多盐田市民开始使用绿道,进行休闲健身活动,希望深圳的甚至是市外的广大网友们也能够好好地利用盐田区完善的绿道系统,在休闲健身的同时,真正感受山海盐田的无穷魅力。
网站记者:希望广大网民朋友们听到郑局长的介绍后能够多到盐田绿道上亲身感受一下。郑局长,刚才听您提到的盐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是深受百姓喜爱,据悉,该项目还被省住建厅授予“2012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能不能请您谈谈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情况?
郑雷:我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自2011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营,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欢迎。在建成区任一点出发的300至500米范围内,均有服务驿站站点,基本实现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全覆盖。不论户籍,凡16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的身体健康人士,均可持二代身份证办理骑行卡。据调查统计,辖区已有64.8%的居民将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切实解决了短距离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全面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据测算,一个人开车上下班,行驶3公里产生碳排放量近0.82千克,以每天4.5万人次放弃轿车/公交车选择免费单车出行来计算,一天可减少的排碳量为4.095万千克,一年就是1495万千克,相当于增加350万平方米的绿地。此外,公共自行车出行还可节约能源、降低噪音、减少污染。
2012年3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同志到我区调研时,视察了我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和绿道,并在轻松租借、便捷骑行了公共自行车后盛赞:盐田区带了个好头。
我局现已开始推进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规划增设32个自助租赁站点、2000个锁柱和1000辆公共自行车,不断加强运营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优质的服务。
网站记者:盐田区的城市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请您谈谈现在的进展情况。
郑雷:区城管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和餐厨垃圾一体化、多元化、无害化处理模式,现正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郑雷:1、认真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2013年初,组织各街道制作了一批垃圾减量分类宣传册、台历、广告展板、社区宣传栏、大型立柱广告以及利用环卫作业车辆车身印制宣传标语,大力开展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动居民群众了解和参与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分别组织各街道办在沙头角田心文体广场、海山鹏湾一村篮球场、盐田明珠文体广场、梅沙金沙街社区文体中心开展大型的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法规宣讲专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对垃圾减量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努力完善垃圾减量及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根据规划依托市政垃圾中转站、环卫工具房等现有环卫基础设施增加设置了小梅沙、四村、梧桐路东等餐厨垃圾前端处理站,到目前为止先后建成了9座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站,日处理能力约45吨,基本达到了覆盖全区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截止目前,在各街道办的配合下,已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367家,签订率达到74%,至八月底共收运处理餐厨垃圾3692吨,其中餐厨垃圾固形物2468吨,处理油污水1224吨。
3、扎实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执法活动。
联合各街道办,采取上门宣传、召开动员会等形式,重点在盐田海鲜街、田心工业区、大梅沙村、沙井头等餐饮集中地段区域,开展了《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餐饮行业自觉参与率,在开展宣传法规的同时,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执法行动,推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打击非法收集潲水及捞取地沟油活动,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通过近半年的行动,辖区非法收运处理餐厨垃圾的单位或个人大幅度减少,餐饮单位参与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积极性、参与性也明显高涨。
4、积极创新工作开展模式,多元化稳步推进。
结合辖区不同情况,根据“整体规划、科学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分类工作原则,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的推进模式,多元化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分别创新开展了以社区工作站或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实施主体,推动清洁服务公司参与到垃圾减量分类中来,积极发动本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主动参与本社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模式;在集贸市场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实行资源回收利用等模式。
2013年度先后开展了整个中英街片区(社区)、十三中队(部队)、沙头角口岸(公共区域)、东和公园(市政公园)、元墩头村(城中村)、广北及明珠市场(集贸市场)、乐群小学(学校)、梅沙泊岸花园(居民小区)、万科国际会议中心(办公楼)等不同类型区域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区试点小区(单位)等减少焚烧处理厨余垃圾817吨,2013年上半年全区垃圾焚烧处理量同比实现零增长(2012年比2011年增长7.7%),有效减少了垃圾焚烧处理量,垃圾减量成效初现。
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型垃圾减量分类小区(单位)97个,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18个、小区24个、城中村7个、学校39个、市场7个、市政公园2个。
在此,我也呼吁盐田区的网友们积极支持这项民生实事,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分类收集投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盐田区正在进行的从“垃圾围城”困境中突围出去的战役当中。
网站记者:近年来,盐田区的绿化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许多原来绿化不够的区域现在也都郁郁葱葱了,请问区里接下来还会不会进一步改造提升绿化,营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郑雷: 我区历来十分重视绿化环境的建设,特别是从筹备大运会以来,实施了多项环境提升工程,盐田区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接下来,区政府会加大力度开展绿化提升行动,以国际一流为目标,以自然生态山海环境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为手段,充分利用山海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具有浓郁海滨风情的低碳示范景观。
从2012年到2020年,计划全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建成各类公园55个以上,绿道总长度超过250公里。城区整体绿化要赶上或达到新加坡的绿化水平,实现新品质国际化精品生态花园城区战略目标,形成总体生态良好、满目青翠、花团锦簇、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效果。
1、实施绿地增量计划,增加绿肺功能。一是彻底消除黄土裸露。城区依托城市更新,见缝插绿,增加绿地;全面梳理和整治城市绿地,重点对城市道路、公路、“三不管”地段、黄土裸露地段进行整治,挖掘能够建绿插绿的土地资源,把空地、荒地和边坡地等建成绿地,全面消除黄土裸露。到2020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0.3平方公里。二是实施生态造林。全面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林相改造工作,在高、快速路两侧,城区可视山体,海岸线等地段,重点种植花色美观、生态功能强大的乡土绿化树种,营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风景林,提高森林碳汇水平质量。
2、实施公园建改计划,提升公园品质。在现有公园基础上,继续加快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构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园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特色明显、景观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完善的公园环境。2020年末,辖区公园总数量达到55个以上,实现市民出门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内有市政公园,3公里内有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
3、实施立体绿化计划,形成特色景观。一是实施市政设施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围墙、立交桥、人行天桥,采取天桥挂绿、立交穿绿和沿街围墙、挡土墙缀绿等方式,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大幅度增加三维可视绿量,营造花团锦簇的凌空风景线。到2020年,力争全区范围内人行天桥挂绿,全部立交桥披上绿装,沿街围墙和挡土墙完成绿化美化。二是开展商业街区和屋顶绿化。利用商业街区沿街建筑立面,采取地面摆种植物和沿街建筑立面挂花、阳台增绿等方式,扩展城市绿化空间,大力实施住宅区围墙透绿,形成满街皆绿、满目皆景的商业街区绿化景观效果。逐步开展屋顶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属于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屋顶绿化。到2020年,力争全区范围内建成10条花园式商业街道,中心城区屋顶绿化率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