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13年政府公报 > 2013年第34期(总第850期)
索 引 号:043000-10-2013-006193
分 类:市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政
发布日期:2013-09-12 00:00
名 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文 号:深府〔2013〕83号
主 题 词: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加快推进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3—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3年8月23日
加快推进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3—2015年)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如期完成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前两年,我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绩,一大批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环境保护、资源保障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或开工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轨道交通方面,轨道交通二期工程(1—5号线)、北京至深圳高铁全线通车,轨道交通三期工程7、9、11号线开工建设;城市道路方面,北环大道改造工程、深汕公路改造工程(一期)等如期完工,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彩田路北延段、机场南路等工程陆续开工;环境保护方面,福永、观澜、沙井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二期)、龙岗河水环境治理等按期投产,布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圳河—西乡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等进展顺利;资源保障方面,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工程、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500千伏鲲鹏变电站扩建工程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迭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4号储罐项目开工建设。
为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建设任务,必须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力推进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在2015年达到以下目标:
——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基本建成,全市道路总里程达7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340公里以上。新候机楼投入使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30万吨。全市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箱。
——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国家铁路和城际轨道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全面推进,部分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建设工作提前启动,轨道交通客运量稳步提高,全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
——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42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规划综合治理的河道总长达到375公里。
——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市内发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变电容量89447兆伏安,天然气供应量65亿立方米。全市水厂供水能力达729万吨/日,原水供应量达到22.5亿立方米。
二、重点建设领域
“十二五”后三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道路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环保水务、资源保障四大类共122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5281亿元,后三年力争完成投资2068亿元。
(一)道路机场港口。
共40个项目,总投资1380亿元,2013—2015年投资388亿元。重点推进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南坪快速二期、盐田港西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深圳机场飞行区和航站区扩建工程等。到2015年底建成投产22个项目,新增道路里程99.6公里,基本形成珠三角2小时、深莞惠1小时和深港半小时交通圈。新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643万人次。
(二)轨道交通。
共19个项目,总投资2646亿元,2013—2015年投资949亿元。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厦深铁路、穗莞深城际线、深茂铁路、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到2015年建成投产3个项目,新增1个综合交通枢纽,将深圳的3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长沙、厦门一带,将5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武汉、福州一带。
(三)环保水务。
共45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2013—2015年投资182亿元。重点推进观澜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绿道网建设等。到2015年底建成投产24个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日、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800吨/日、河道治理长度275公里、供水能力40万吨/日。
(四)资源保障。
共18个项目,总投资949亿元,2013—2015年投资548亿元。重点推进坝光新兴产业基地启动区基础设施及一期填海工程、大空港地区启动区陆域形成工程、深圳电网重点工程、深圳抽水蓄能电站、迭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西气东输二线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四号罐、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深圳大唐宝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深圳光明燃机电厂、深圳前湾燃机电厂二期扩建、华电坪山分布式能源等工程。到2015年底建成投产7个项目,新增发电装机246万千瓦,天然气供气量25.9亿立方米。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目标,分解责任到位。
制定“十二五”后三年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建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责任制,各责任单位负责牵头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决策;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按照计划目标,细化工作安排,分解任务到岗位、到个人,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将定期统计汇总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排名通报,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对完成情况严重滞后的责任单位将及时督办、限期整改。
(二)完善用地机制,加大拆迁力度。
进一步完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落实机制,优先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指标,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各区(新区)要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力度,明确征地拆迁责任人,倒排征地拆迁时限,加强征地拆迁沟通谈判,加快解决项目征地拆迁问题。
(三)加强资金筹措,满足项目需求。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政府资金及时到位。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加强银行信贷协调,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属国有企业融资功能,优先满足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四)创新协调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重大项目日常管理和分级协调机制,定期提请市领导召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各区(新区)要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工作跟踪落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