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09年政府公报 > 2009年第18期(总第652期)
索 引 号:043000-10-2009-004576
分 类: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交通局
发布日期:2009-05-26 00:00
名 称:深圳市交通局2009年度公共服务白皮书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圳市交通局2008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完成情况已统计完毕,2009年度公共服务白皮书已制定完成。现一并予以公布,欢迎公众查阅,提供有关建议,积极给予监督。
一、本部门工作职责
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交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深府办〔2004〕135号),市交通局(港务管理局)是主管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城市公交、水路、港口、铁路、轨道交通、民航、物流)和协调邮政行业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能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邮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协调邮政行业。
(二)制定全市交通运输并参与制定全市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规划、年度重点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全市交通运输(含道路、水路客货运输、客货运场站、城市公交、出租小汽车、汽车租赁、轨道交通、国际货贷、机动车维修业及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方面的行业管理。
(四)统筹研究、拟定全市整体运输政策,组织、协调研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环保、交通与道路网络、交通与道路使用需求之间的关系。
(五)主管全市公路工作,管理市公路局。
(六)依据有关规定对全市物流产业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物流产业中运输平台的功能研究和相关信息平台规划建设工作。
(七)负责全市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
(八)管理本市港区内岸线、水域的分配使用和辖区内通航水域、岸线的使用;依法审核港口工程项目和港区范围内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九)管理全市港口引航工作,负责引航与港口生产的协调工作。
(十)编制全市交通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统筹安排使用;会同物价部门研究制订交通、港口行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经批准后监督实施;依照有关规定负责国家有关交通、港口规费和车辆购置税(在移交市国税局之前)征收及稽查工作。
(十一)负责全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交通战备的运输组织、协调管理和参与国防交通保障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十二)组织、协调深圳地区综合运输、重点物资运输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运输。
(十三)指导、协调全市铁路、民航管理工作。
(十四)监督和指导交通、港口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五)组织制定全市交通、港口行业和协调制定邮政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指导、监督交通、港口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组织交通、港口行业和参与协调邮政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推广运用。
(十六)负责交通、港口、邮政行业统计工作,收集、发布国内外交通、港口经济信息和资料。
(十七)组织、协调和参与交通、港口系统利用外资工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业务的合作与交流。
(十八)建立与企业对话沟通机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十九)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08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一)加快规划建设步伐,增强交通发展后劲。
1.完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了《深圳港总体规划》、《城市化公路建设研究》、《深圳港水上支持保障系统规划》等15项规划;组织开展了深圳市客、货运OD调查;《深圳港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已提交成果。
2.加快集装箱深水泊位和出海航道建设。建成了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大铲湾港区一期、蛇口港区三期工程等5个集装箱泊位;积极做好铜鼓航道一期和西部航道的维护管理,先后组织了三次水深测量;积极推进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初稿)编制;已完成《深圳市公用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编制并报市政府审批;西部政府码头已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大铲湾港区二期项目核准文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已组织召开评审会;盐田港区东港区一期、前海湾港区、东部政府码头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
3.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建成了深盐二通道主线、横坪公路主线、梅观高速华为立交一期、盐坝高速C段、南光高速,新增高快速公路54公里;完成了罗沙路、罗芳立交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了南坪快速路二期及支线、西部疏港路、丹平路一期、布龙路改造、坂雪岗大道(南段)、深云立交改造、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4.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建成了科苑南路、笔架山等4个公交场站,开工了侨城北、龙东等16个公交场站,取得78个公交场站立项、213个预立项;完成了地铁二期沿线18个公交接驳站的计划立项工作;平湖公交枢纽已完成工可评审;南山、盐田公交枢纽已完成工可编制。
(二)优化港口发展环境,推动深圳港由大变强。
1.强力推动港口经济发展。推进落实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了对港航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完成了对华南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货代公司地区总部和中海集装箱运输深圳有限公司班轮公司华南地区总部的资助工作,完成审核东方海外等7家国际班轮公司13条航线的一次性财政资助申请;积极推进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实施“珠江战略”,已开通深圳至昆明班列、株洲(醴陵)至盐田班列、韶关至盐田班列;加强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开展了《深圳港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深圳港“珠江战略”实施策略研究》。
2.优化港口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了海运通关联席会议制度,先后5次召集各港口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开会,共收集19项有关议题;组织召开了海运通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组织开展了《港口企业与口岸单位管理设备资源整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完成港口危险品资质核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港口服务功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泛太平洋亚洲会议和深港港航界联谊会,推进了深圳与国内外港口尤其是香港港口的互惠合作,进一步强化深圳港国际品牌。
(三)加大了航空业务拓展力度,提升了空港综合竞争优势。
1.全力扶持了航空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深圳航空业财政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及申报指南、具体实施办法,《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空管保障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大力扶持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发展,将货运代理企业和包机人纳入了财政奖励范围,并增加了对航空公司开通夜航航班的奖励和客运量增长的奖励;加强深圳航空市场推介,UPS亚洲转运中心项目已签约落户深圳机场,并已动工建设;中货航已新开通“深圳——浦东”货运航线。
2.多方提升机场竞争优势。深圳机场新开通了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鼓励航空公司改换大机型、增加运力、增开夜间航班,南航引进了2架A330大型宽体机,东海航空增加两架B737货机;加快异地城市候机楼建设,正式开通了深圳机场东莞石龙和客运站2个异地城市候机楼;以引进UPS为契机,积极推动了海关改善通关环境;积极推进了深圳机场与香港、广州等机场的战略合作,深港机场签署客运合作框架协议,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出台了《调整珠三角洲地区空域结构方案》,改善了珠三角洲地区空域条件,深圳机场日航班容量从原来500架次提高到510架次;完成《深圳机场对放宽空域限制的需求及安全容量分析评估》课题研究,并将成果报市政府和空管单位,以协调提高日航班容量。
3.协调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机场国内货运村二期、南站坪扩建和国际客运候机楼等,开工了机场T3航站楼地下轨道、码头迁建等工程;加快推进了机场地面道路和交通场站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完成了机场一路改造工程,机场三路、机场南干道已进场施工,机场支一路、支二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机场道路集疏运设施。
(四)以物流园区为载体,推动物流产业优化升级。
1.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运营。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引进重点项目85项,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60家;前海湾物流园南片区填海工程已完工,建成仓库30万平方米,北片区路网及路堤已完成,已形成80%以上陆域;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博览会,吸引了4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机构参展。
2.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认定了9家重点物流企业,累计达40家,授予2家企业“2008年度物流创新服务大奖”,发挥了重点物流企业的标杆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龙头示范作用,引导深圳物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3.进一步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深圳电子口岸发展规划和综合申报系统的研发实施,物流舱单数据处理系统全国领先,网上审批项目成为全国电子口岸交流会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物流平台的需求调研和前期规划;已完成全市物流行业1—4季度统计报告,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五)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供给能力。
1.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落实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公交资源整合,实现100%车身标识和100%线路经营权移交工作;配合宝安、龙岗区政府等部门继续推进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的规划建设,龙岗区公交专用道规划已完成,宝安区公交专用道规划正在收尾;已落实成本规制、油补等政策措施,油价联动机制已经出台,落实了公交燃油价格补贴、公益性补贴等13亿多元。
2.全面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公交换乘体系和换乘优惠政策已与公交票价降价工作一并实施;规划实施了“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层次服务网络,规划公交快线、干线和支线共99条,已开通41条,优化公交线路51条,初步实现了“网络分层次、线路分等级、车辆分颜色”三层次、多模式、一体化公交体系,特区外500米覆盖率达到70%;着力解决公交热点难点问题,增开了高峰专线11条、假日专线3条,有效缓解了梅林关、福田保税区等11个片区的高峰乘车难问题;配合地铁施工,及时调整了公交线路136条;采取交通指引、优化公交线网等措施,改善了大小梅沙的通车环境;协调解决了19对公交停靠站的列车化问题;建成特区外简易公交站1151个。
3.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已完成制定《深圳市公共汽车监管办法》和《深圳市公共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已出台中途站设置规范,正式实施了《深圳市公共汽车服务规范》;开展轨道交通立法调研,已形成《深圳市轨道交通条例》初稿;已完成四星级、五星级出租车驾驶员评比工作,完成公交行业“乘客对行业满意度”及“从业人员对企业满意度”调查以及星级公交线路、星级车长评比工作,促进各运营企业加大公交车辆清洁检查、运营秩序及安全生产管理;启动了出租车行业评优评先活动;开展了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六)全面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营运市场秩序。
1.加强出租车行业监管。完成了2000辆红色出租车和686辆绿色出租车运力落地经营工作;会同物价局制定了出租车行业运价油价联动方案;建立了出租车驾驶员人才交流中心,彻底斩断茶水费;建立了“公平准入、依法监管、自由退出”的驾驶员管理机制;修订了《深圳市绿色出租小汽车管理规定》,实行外地出租车“定线进出、定点配载”,加强了营运秩序监管;每月开展了出租车营运指标考核和每季开展了出租车驾驶员对企业、乘客对行业的双满意度调查;建立了营运、服务、经济、监管和预警五大指标,确立了实载率60%为运力投放参考线、出租车驾驶员930元/车/日营收额为启动应急警戒线两条监测线,形成以数字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
2.加强客运行业管理。继续实施公路客运场站功能定位方案,开展客运场站功能定位修编,明确了福田换乘枢纽的功能划分;进一步完善了客运市场供求状况发布机制;推广应用全市公路客运场站联网售票和班车进站IC卡系统,我市进站班车IC卡已发放完毕,实施了客运站进站班车发班日志制度,提升了公路客运行业管理水平;建立了《深圳市重要地区营运秩序评价指标体系》,对9个重点区域进行了试评价;与省交通厅、东莞、中山等周边地市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协调。
3.加强货运行业监管。对823家货运企业开展“四率”量化和质量信誉考核,评定了112家AAA(绿卡)企业;优化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办理流程,共考核危险品运输企业45家、车辆1274辆;已发布《关于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府〔2008〕110号),并出台车辆合作示范文本;会同市财政等部门制订了《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财政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和重点拖车企业评定办法。
4.加强维修驾培行业管理。对715家汽修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和星级创建活动,评定AAA级企业218家;根据《深圳市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布局规划研究》,完成了坪地教练场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完成了《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管理条例》的调研和立项工作,并提交立法计划;全面推广应用驾培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和IC卡计时学车系统,全市1765辆教练车全部安装IC卡计时装置,实现了培训学时监管智能化。
5.维护行业运营秩序。制定实施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非法营运行为实施委托行政执法的规定》、《深圳市交通局关于非法营运行为行政处罚实施规定(试行)》,统一处罚标准,取消自由裁量权,规范了执法行为;实行“辖区负责制和流动稽查制相结合,一区域一主管”工作模式,深入开展“雷霆二号”等专项行动,全年共开展打击行动14778次,出动执法人员530779人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7854辆,有效遏止了非法营运猖獗势头;制定完成《深圳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坚持联合行动,持续开展路面治理,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车辆9775辆,全市未发现一起公路“三乱”事件;依法核准港口危货作业2582单、货量899.8万吨,集装箱危货作业640单、2198标准箱;全面治理水路集装箱内贸超载,规范了港航经营秩序;组织开展了深圳机场服务质量测评工作,加强机场管理运营机制的监督检查。
(七)以人为本为民便民,提升了交通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编制了《深圳市智能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正推进GPS二期平台建设;改造了应急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了DLP大屏,接入了全市所有出租车GPS监管信号和4个重点场站的监控视频;加快推进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示范工程一期的建设,推进公交客流采集分析系统建设,启动了公交车、地铁营运信息采集、分析、查询平台建设研究,提高了行业智能化监管水平。
2.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2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事项实施办法;窗口各项业务工作有序推进,业务按时办结率为100%,实现窗口服务“零有理投诉”;做好交通规费征管工作,运管费和港建费征缴率均达100%;加快推进了引航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三化”建设,修订完善了铜鼓航道引航操作规范及引航指引、《深圳港引航站引航员引领尺度规定》等多个规章制度,引航动态与监控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全面提高了引航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任命了11支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领导,调整了13个重点国防交通保障成员单位;参与了全省核电应急演习,较好地完成了演习任务;加强了对地铁应急的预测预警,建立了地铁公司每日应急及安全情况报送制度,完善了我市地铁应急预案体系。
(八)深化行业改革创新,增强了交通发展动力。
平稳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按照市政府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方案的要求,实行“先易后难、先进后交、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核算清晰”和“资产整合、经营整合、管理整合、人员整合、品牌整合”两个半步走策略,如期完成了38家企业、269条线路、6600台车辆、35000名员工的公交改革任务,实现了“100%统一车身标识、100%线路经营权移交”的目标,开创了3家公交企业特许经营、良性竞争的新局面;退出企业绿的补偿工作已全面完成。
(九)落实责任倒查制度,确保了行业运营安全。
1.强化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体系。完成了《深圳市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四制三级两线一到位”责任体系和“三记录、四监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倒查,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公开道歉、公开整改措施、公开整治效果的制度,2008年度没有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而被“三公开”;在客运、道路危险品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管理系统化研究,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已完成,33%的危运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百日大排查行动、 “排危清雷保平安”、“迎奥运平安深圳”、“公交上高速”、“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等系列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
2.逐步改善公路通行环境。稳步推进公路市政化改造升级,完成了机场立交等59座桥梁维修加固、12处高危边坡及路段、23座人行天桥及立交桥(通道)等专项整治,完善了公路标志标线、路灯、护栏等配套设施,做到“小修保养及时到位,大中修快速高效”,基本消除省养公路“三危”隐患;逐步开展地方公路改造整治,完成了六约三条路改造工程、福前路大修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悦兴路等改造工程项目;完成了生态公路规划编制工作,并逐步开始实施。
三、2009年度白皮书工作任务目标
工作任务 |
目标及进度 |
(一)加快特区内公交场站建设,完成侨城北公交综合车场和沙河东路、南山地税分局、高新西3个公交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
3月底前,侨城北公交综合车场完成箱涵工程和桩基基础施工;高新西公交总站完成室内外水电安装;协调市发改局下达沙河东、南山地税分局公交总站年度投资计划; 6月底前,侨城北公交综合车场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高新西公交总站完成室外路面、围墙建设,准备竣工资料并申报验收,交付使用;沙河东、南山地税分局公交总站完成临时水电和主体地基基础施工; 9月底前,侨城北公交综合车场完成室外工程及安装工程;沙河东、南山地税分局公交总站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及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 12月底前,侨城北公交综合车场完成各项专项验收;沙河东、南山地税分局公交总站完成室内外水电安装工程,准备竣工资料,完成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
(二)完善主要道路、节点改造建设和设施完善,完成华为立交一期改造工程、坂雪岗大道(南段)工程、沿港路主体及匝道桥工程、广深高速公路声屏障工程建设。 |
3月底前,华为立交改造工程完成一期二阶段工程70%工程量;坂雪岗大道工程2、3标路缘石安装、人行道基层全部完成,人行道砖完成80%,基本完成收尾,第1标段完成排水暗渠施工;沿港路改造开工;广深高速公路福田段声屏障工程完成沿线地下管线迁移,人工挖孔桩完成50%; 6月底前,华为立交一期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坂雪岗大道工程在区政府5月底前完成所有拆迁工作后,开展拆迁段的施工,1标段完成路基、路面工程;完成梧桐山道立交剩余匝道桥;广深高速公路福田段声屏障工程完成全部桩基础和扩大基础; 9月底前,坂雪岗大道工程完成工程收尾,并验收通车;完成沿港路高架桥MA匝道;广深高速公路福田段声屏障工程完成全部隔音屏安装; 12月底前,完成沿港路改造主体工程,完成匝道桥建设全部工程;完成广深高速公路福田段声屏障全部工程。 |
(三)加快建设口岸公交枢纽工程,完成福田口岸改善一期工程并开展深圳湾、福田口岸公交枢纽工程前期工作。 |
3月底前,完成福田口岸改善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开展深圳湾、福田口岸公交枢纽项目研究工作; 6月底前,完成福田口岸改善一期工程建设,编制深圳湾、福田口岸公交枢纽项目建议书并送市发改局审批; 9月底前,开展深圳湾、福田口岸公交枢纽项目工可编制; 12月底前,开展深圳湾、福田口岸公交枢纽项目用地选址工作。 |
(四)深化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出台解决承包问题工作方案,完成线路、车辆的整合工作,基本解除特区外公交线路承包现象。 |
3月底前,对承包线路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6月底前,制订解决承包问题工作方案; 9月底前,完成工作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目标; 12月底前,完成线路、车辆的整合工作,基本解除特区外公交线路承包关系。 |
(五)深入推进三层次公交线网的规划实施,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75%。 |
3月底前,开展“三层次”线网设置标准研究; 6月底前,继续做好“三层次”线网设置标准研究工作; 9月底前,完成“三层次”线网设置标准研究工作,完成首批50条线路梳理工作; 12月底前,完成第二、三批各50条线路梳理工作,新规划10条以上公交线路,新增或更新公交运力700辆,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75%。 |
(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公交清洁、营运秩序整顿和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特区内外有效投诉率比2008年下降3%和10%;特区内外违章率比2008年下降2%和10%。 |
3月底前,参照往年经验,做好公交周筹备工作;完成全市公交服务质量大检查; 6月底前,制定公交周方案,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组织企业加强司乘人员服务质量培训;开展特区内公交线路营运秩序专项检查; 9月底前,开展公共交通周活动;组织宝安、龙岗区交通局加强日常服务监管;开展特区内公交企业公交清洁专项检查; 12月底前,完成公交周活动总结工作;开展全市公交服务质量大检查;根据前期工作,做好公交行业双满意度调查。 |
(七)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出租车营运违章率不超过3.5%,有理投诉率低于0.3%,红色、黄色出租车车辆保洁达标率95%,特区外绿色出租车车辆保洁达标率70%以上。 |
每月通报企业服务质量情况; 3月底前,制定2009年度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行业市场整治;建立服务质量检查台帐,定期对企业监督检查;开展第一季度双满意度调查; 6月底前,征求行业意见,完善服务规范指标及考评体系,并予以发布,引导企业优质服务;开展第二季度双满意度调查; 9月底前,征求行业意见,完善行业评优评先评价体系并予以发布;加大行业市场监管,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开展第三季度双满意度调查; 12月底前,开展第四季度双满意度调查和2009年度行业服务规范考评,对各企业服务情况予以考核。 |
(八)开展“交通物流企业服务大走访”活动。 |
3月底前,召开“交通物流企业服务大走访”活动动员大会,完成到交通物流企业服务走访调研,分析整理问题提出措施; 5月底前,完成服务走访活动的总结整理评价。 |
四、公众参与
公众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对我局白皮书事项进行咨询、投诉或提供相关建议:
(一)登陆深圳市交通局(深圳市港务管理局)网站(http://www.sztb.gov.cn/),访问部门白皮书栏目。
(二)发邮件至电子邮箱:jtts@szt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