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08年政府公报 > 2008年增刊·8(总第615期)
深统信通〔2000〕55号
深圳市统计局
关于开展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
(2000年4月28日)
深统信通〔2000〕55号
各区统计局、各集团(总)公司、有关单位:
为贯彻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现重新制定《深圳市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深圳市贸易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深圳市旅游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深圳市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登记》(内容附后)。请各单位按照新标准要求在组织建设、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管理制度、统计手段、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抓紧落实,争取尽快达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我局各专业处将安排时间检查各单位落实情况。
附件:1.深圳市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2.深圳市贸易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3.深圳市旅游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4.深圳市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登记
附件1
深圳市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统计法规 |
规范化内容及标准 |
标准分 |
总分 |
100 | |
企业事业组织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组织专业学习(统计法第二十四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十五条)。 |
一、组织建设
1、机构网络
企业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统计工作运作的机构网络。
(1)根据任务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2)大中型企业建立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统计网络。
2、人员设置
(1)企业要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有一名统计负责人主管统计工作,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2)厂部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各车间、科室配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班组配备兼职记录员。
(3)统计部门负责人和统计人员要稳定,原则上年内不调动两个岗。
3、人员素质
(1)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及厂部专业科室、车间统计人员应具备高中或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程度,具有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主要生产经济效益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具有组织本企业开展统计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及分析的能力。
(2)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业务培训
(1)企业应有长远的统计人员培训计划,并纳入全厂长远规划。
(2)综合统计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厂统计人员业务学习和业务交流。
(3)企业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4)主管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每季组织一次下属企业统计人员学习和业务交流。
(5)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统计业务培训学习,有关企业必须派人参加。 |
10
2
1
1
3
1
1
1
2
1
1
3
0.6
0.6
0.6
0.6
0.6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
(二)……;
(三)……;
并会同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建立原始记录制度(统计法第二十二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二、原始记录(以帐、卡或磁介质记录)
1、类别齐全
(1)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做到实物按规格质量,过磅过秤计量,验收记录。
(2)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按规格质量计量验收记录。
(3)各种委托加工品按规格质量计量验收记录。
(4)成品、商品、半成品按规格质量入库,发生退货计量验收记录。
(5)各种设备、备件、易耗品按规格质量验收计量记录。
(6)各种工程量、作业量、按质量验收计量记录。
(7)各种新产品试制、投产按项记录。
(8)各种设备运行、停工、工时、事故分项记录。
(9)各类职工调出入、分类、考勤工资按项记录。
(10)各类所有制职工、合同工分项记录。
(11)劳动工时定额,工时利用按项记录。
2、标准规范
(1)全厂有统一管理、审批、系统编号制度。
(2)适应三种核算需要,数字统一。
(3)各项指标均有明确具体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规定和指标解释。
(4)有明确的统计资料传递路线。
(5)有完整自检、互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数字质量检验、查证、订正、复核的方法和规定。
(6)有登记汇总、保管、存档、销毁、更新制度。
(7)各项原始记录必须建立在国家法定的计量、化验、检测标准基础上。
(8)企业要有相应的计量检测手段及校正、鉴定制度,要建立各种比例、比重、含量换算、当量换算,计量换算管理制度。
(9)记录与实物帐、卡一致。
(10)按要求填齐各种数字和文字说明。
3、准确及时
(1)原始记录的填报要准确、按时、连续,填写项目要齐全。
(2)记录传递及时、字迹清晰、连续不缺不漏。
(3)记录差错更正不超过规定上报时间一小时。
(4)原始记录差错率月不超过1%。 |
20
10
1
1
1
1
1
1
1
1
1
0.5
0.5
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5
2
1
1
1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统计台帐,……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
(二)……;
(三)……;
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统计法第二十二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三、统计台帐(以帐或磁介质记录)
1、类别齐全
(1)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各项指标台帐和综合性的进度和历史资料台帐。
①各项指标进度和分析性综合台帐。
②反映企业经济效果的分析性综合台帐及历史资料台帐。
③反映企业全面情况(厂情、厂力基本情况历史资料台帐)。
(2)各科室按专业系统建立本专业各项指标的统计台帐和综合性历史资料台帐。
①建立进度和综合台帐。
②建立经济效益的分析性进度台帐。
③建立经济效益的主要经济技术历史资料台帐。
④专业技术按项分别建立经济效果的进度和综合指标台帐。
(3)各车间建立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的生产物料、费用、工时利用等生产统计台帐。
①各车间建立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生产进度台帐。
②车间建立工时利用、物料消耗、产量质量生产费用综合台帐。
③车间建立反映全面基本情况的综合台帐和历史资料台帐。
(4)生产班组建立生产进度台帐。
班组建立分个人或机台生产进度、质量、工时利用台帐。
2、标准规范
(1)台帐数字与车间、仓库、有关部门汇总数字一致。
(2)登记统计台帐及时、不间断,填写项目要齐全,字迹清晰、指标完整。
3、准确及时
统计台帐的填报要准确、按时、连续。 |
20
15
6
2
2
2
4
1
1
1
1
3
1
1
1
2
3
2
1
2 |
企业事业组织执行国家统计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按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 |
四、统计报表
1、严格执行政府统计部门及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和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报告期结算时间,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且数字准确无误。
(2)按规定日期、方式(报表或磁盘)及内容上报。
(3)统计报表内容完整、字迹清晰、工整、盖有公章及有关人员签名。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制度
(1)企业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要建立企业内部(分厂、车间,有关职能部门)的统计报表制度。
(2)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制度内容应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要满足上报统计报表的需要;二是满足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
(3)建立全厂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
3、按时提供各种统计报表数据成果
(1)年度有综合统计资料汇编。
(2)有定期公布统计数字制度,定期公布企业统计资料。 |
20
10
4
3
3
5
2
2
1
5
3
2 |
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
(二)……。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第二十二条;特区统计条例)。 |
五、统计分析
1、进度分析
(1)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各月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进度分析。
①按月进行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②季度有以经济效益为内容的情况分析。
(2)车间、科室进行计划完成分析。
①车间按月进行计划执行情况说明。
②科室按月有计划检查情况说明。
2、专题和综合分析
(1)综合统计部门围绕全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年度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
(2)车间、科室年度有经济效益情况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综合分析。 |
10
5
3
2
1
2
1
1
5
3
2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由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统计法第十三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二十九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统计法第十五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十条、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规定,评定统计人员的技术职称,保障有技术职称的统计人员的稳定性(统计法第二十五条;特区统计条例)。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统计法第八条;特区统计条例)。 |
六、管理制度
1、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1)建立全厂统计综合管理制度。
(2)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管理制度。
(3)建立报表管理制度。
(4)建立数字管理制度和数字质量检查制度。
(5)订立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填报、数字审核修订、更正细则。发现数据差错,应按制度规定向受表单位及时更正,说明原因。
(6)建立统计资料归纳及保密制度。
要将统计资料纳入企业档案管理,定期分类归档,对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统计资料(包括纸介质及磁介质资料),未经有关方面同意,不得对外泄露。
(7)建立统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实施电算化的单位,要建立各项计算机数据处理管理制度,包括硬、软件维护等管理制度。
(8)年有统计工作总结评比和考核制度。
2、统计人员管理制度
(1)建立企业各级专兼职统计、记录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2)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要相对稳定,基层统计人员调动必须及时通知主管单位统计部门,并办清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岗。 |
10
8
1
1
1
1
1
1
1
1
2
1
1 |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统计法第五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四条)。 |
七、统计手段
1、小型企业至少配备微机一台,并运用到统计工作中去;大中型企业配备微机2—5台,各项资料运用微机进行计算、传输、储存和分析。
2、建立统计资料数据库,形成企业内部完整的信息工作网络。
3、重点大中型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统计部门报统计资料,要逐步实现远程通讯传输或网络传输。 |
5
2
2
1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年5月15日)。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法第三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八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均应按本规定进行统计登记(广东省统计单位登记管理规定第二条;深圳市统计登记管理规定)。 |
八、法制建设
1、认真学习《统计法》
(1)组织学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方针政策,统计人员人手一册《统计法》和《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每年测验一次。
(2)熟悉《统计法》和《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
2、贯彻执行《统计法》
(1)各级统计人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抵制、举报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2)要认真配合统计部门组织的执法大检查,完成每年一度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3、统计登记
企业必须进行统计登记。 |
5
2
1
1
2
1
1
1 |
附件2
深圳市贸易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二○○○年四月十八日制定
统计法规 |
规范化内容及标准 |
标准分 |
总分 |
100 | |
企业事业组织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
一、组织建设 |
10
3 1 3
1 0.5 0.5
2 1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二、原始记录 |
20 3 1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统计台帐,……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三、统计台帐 |
20
3 0.5 1 2 |
企业事业组织执行国家统计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法第十九条)。 |
四、统计报表 |
20 3 5 2 1 5 |
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一)……; |
五、统计分析 |
10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六、管理制度 |
10 1 1 |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统计法第五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四条)。 |
七、统计手段 |
5 1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年5月15日)。 |
八、法制建设 |
5 0.5 2
0.5 2 |
附件3
深圳市旅游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二○○○年四月十八日制定
统计法规 |
规范化内容及标准 |
标准分 |
总分 |
100 | |
企业事业组织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
一、组织建设 |
10
4 1 2
0.5 0.5
2
1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二、原始记录 |
20 4 2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统计台帐,……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三、统计台帐 |
20
3 1 0.5 0.5 2 |
企业事业组织执行国家统计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法第十九条)。 |
四、统计报表 |
20 3 |
企业事业组织执行国家统计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法第十九条)。 |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制度 |
5 2 1
5 |
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
五、统计分析 |
10 |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统计法第十九条;特区统计条例第三十条)。 |
六、管理制度 |
10 1
1 |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统计法第五条;特区统计条例第四条)。 |
七、统计手段 |
5
1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年5月15日)。 |
八、法制建设 |
5 0.5 2
0.5 2 |
附件4
深圳市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登记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收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根据深统信通〔1996〕93号文件,凡申报“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的企业,需向市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成立“规范化”领导小组文件;
2.开展“规划化”工作总结;
3.企业统计综合管理制度;
4.统计工作流程图;
5.已填写“自评分”的验收登记表;
6.申请验收的报告。
验收结果分为:69分以下为不合格,7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情况表
企业名称 |
电话 |
|
企业详细地址 |
邮政编码 |
|
企业建立时间 |
所有制性质 |
|
企业隶属关系 |
主管部门 |
|
企业规模 |
企业等级 |
|
200 年建筑业总值(万元) |
上年建筑业总产值(万元) |
|
200 利润总额(万元) |
上年利润总额(万元) |
|
200 年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
上年固定资产净值(万元) |
|
200 年年末职工人数(人) |
200 年全年平均人数(人) |
|
|
|
|
市验收小组意见:
200 年 月 日
深圳市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登记表
内容 |
考核项目 |
标准分100 |
评分标准 |
自评分 |
验收 | |||
一 |
(一)—(五) |
15 |
|
|
| |||
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
(一)领导小组 |
5 |
由企业领导、人事、财务、工程、统计等组成的“规范化”领导小组; |
|
| |||
(二)领导职责 |
3 |
2 |
1、企业领导关心、重视统计工作,有一名企业领导主管统计工作; |
|
| |||
1 |
3、吸收统计人员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会议,注意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
|
| |||||
(三)重视统计 |
3 |
2 |
4、企业各级领导重视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
|
| |||
5、关心统计人员,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 | ||||||||
1 |
6、调动统计人员事先经统计负责人同意,并办好移交手续; | |||||||
(四)运用统计 |
2 |
7、企业领导了解本企业的主要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重视统计分析; |
|
| ||||
(五)带头执法 |
2 |
8、企业领导带头宣传和执行《统计法》; |
|
| ||||
二 |
(一)—(五) |
15 |
|
|
| |||
|
(一)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
6 |
9、建立公司、施工队(分公司、厂)、班组一级统计网; |
|
| |||
组织建设及业务建设 |
(二)统计负责人 |
3 |
14、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 |
|
| |||
(三)学习活动 |
2 |
16、综合统计部门每年组织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 |
|
| ||||
(四)统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及培训计划 |
2 |
17、每年组织学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统计工作方针政策; |
|
| ||||
(五)统计负责人要熟练掌握统计 |
2 |
20、熟悉统计过程的调查、整理、分析的方法; |
|
|
三 |
(一)—(四) |
16 |
|
|
|
原始 |
(一)工程方面 |
6 |
22、工程合同(含分包合同),单位工程月结算单; |
|
|
(二)财务方面 |
2 |
27、各种资金(现金、基金、津贴、奖金等)周转按项记录; |
|
| |
(三)人事方面 |
2 |
29、各类职工调出调入、分类考勤按项记录,固定职工花名册,月工资表; |
|
| |
(四)管理方面 |
6 |
30、原始记录统一管理,统一指标、编号,有使用说明; |
|
| |
四 |
(一)—(四) |
14 |
|
|
|
统计台帐 |
(一)公司、施工队(厂)台帐 |
5 |
35、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各项指标,综合性的进度和历史资料台帐; |
|
|
(二)工程项目台帐 |
3 |
37、各工程建立工程进度台帐,物料消耗、设备利用等台帐; |
|
| |
(三)专业台帐 |
3 |
38、建立所属专业的数据台帐; |
|
| |
(四)记录统计台帐 |
3 |
39、台帐及时登录,不间断、不遗漏、字迹清晰、指标完整; |
|
| |
五 |
(一)—(六) |
15 |
|
|
|
统计管理制度 |
(一)岗位责任制 |
3 |
41、建立企业各级专兼职统计、记录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
|
|
(二)管理制度 |
3 |
43、建立企业统计综合管理制度; |
|
|
统计管理制度 |
(三)工作细则 |
2 |
47、建立统计分析工作; |
|
|
(四)统计工作流程图 |
2 |
49、明确公司统计工作流程; |
|
| |
(五)指标体系 |
2 |
50、建立公司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 |
|
| |
(六)评比制度 |
3 |
52、年有统计工作总结评比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
|
| |
六 |
(一)—(五) |
20 |
|
|
|
统计成果 |
(一)全面、准确、及时完成统计任务 |
5 |
54、认真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数字准确无误; |
|
|
(二)资料汇编 |
3 |
57、有年、季、月度综合汇总统计资料和有关专题统计资料; |
|
| |
(三)定期公布统计图表 |
3 |
58、开展劳动竞赛、定期公布公司、各业务科室、施工队(分公司厂、场)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图表; |
|
| |
(四)统计分析 |
7 |
59、公司、施工队(厂、场)按年、季、月进行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或专题分析,其中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或同类行业对比分析; |
|
| |
(五)建立综合性统计信息中心 |
2 |
63、建立企业各项指标数据分类档案; |
|
| |
七 |
|
10 |
|
|
|
统计手段 |
统计手段现代化 |
5 |
66、大中型企业配备微机,其他企业也要有一定的计算手段并逐步配备微机,运用于统计资料的计算、传输、储存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