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9期(总第597期)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08年政府公报 > 2008年第19期(总第597期)

深圳市交通局2008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

信息来源:深圳市交通局 信息提供日期:2008-05-13 【字体:


深圳市交通局2008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
(2008年4月7日)

第一部分  2007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完成情况

  推行部门责任目标白皮书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举措。2007年是我局实施部门白皮书制度的第二年,我局对此高度重视,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分工,加强督办,责任目标白皮书中各项任务得到全面推进。除深盐二通道工程一项任务因工程施工受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及交通疏解工作受阻的影响,未能达到目标进度要求外,其余51项年度工作均已完成,完成率达98%。2007年,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闯过2000万大关,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11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62万人次。

第二部分  工作职能

  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交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深府办〔2004〕135号),市交通局(港务管理局)是主管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城市公交、水路、港口、铁路、轨道交通、民航、物流)和协调邮政行业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能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邮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协调邮政行业。

  (二)制定全市交通运输并参与制定全市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规划、年度重点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全市交通运输(含道路、水路客货运输、客货运场站、城市公交、出租小汽车、汽车租赁、轨道交通、国际货贷、机动车维修业及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方面的行业管理。

  (四)统筹研究、拟定全市整体运输政策,组织、协调研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环保、交通与道路网络、交通与道路使用需求之间的关系。

  (五)主管全市公路工作,管理市公路局。

  (六)依据有关规定对全市物流产业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物流产业中运输平台的功能研究和相关信息平台规划建设工作。

  (七)负责全市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

  (八)管理本市港区内岸线、水域的分配使用和辖区内通航水域、岸线的使用;依法审核港口工程项目和港区范围内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九)管理全市港口引航工作,负责引航与港口生产的协调工作。

  (十)编制全市交通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统筹安排使用;会同物价部门研究制订交通、港口行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经批准后监督实施;依照有关规定负责国家有关交通、港口规费和车辆购置税(在移交市国税局之前)征收及稽查工作。

  (十一)负责全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交通战备的运输组织、协调管理和参与国防交通保障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十二)组织、协调深圳地区综合运输、重点物资运输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运输。

  (十三)指导、协调全市铁路、民航管理工作。

  (十四)监督和指导交通、港口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五)组织制定全市交通、港口行业和协调制定邮政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指导、监督交通、港口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组织交通、港口行业和参与协调邮政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推广运用。

  (十六)负责交通、港口、邮政行业统计工作,收集、发布国内外交通、港口经济信息和资料。

  (十七)组织、协调和参与交通、港口系统利用外资工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业务的合作与交流。

  (十八)建立与企业对话沟通机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十九)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部分  2008年总体目标

  一、全额完成投资计划

  2008年,我局(含公路局)负责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30.6亿元,其中道路建设项目27亿元,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7亿元,公交场站建设项目0.4亿元。预计新增高速公路42.1公里,新增集装箱专用泊位3个。

  二、各种客运方式并进

  全市陆海空铁旅客运输量1.56亿人次,增长3.9%。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2270万人次,增长10%。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20.99亿人次,增长8.6%。

  三、货运总量继续攀升

  全市陆海空铁货物运输量1.49亿吨,增长8.5%。港口货物吞吐量2.2亿吨,增长10.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2360万标准箱,增长12%。邮政业务总量16.9亿元,增长12.3%。

  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道路运输企业百万车公里责任事故率≤3宗、责任死亡率≤0.3人,船舶安全面>90%;特区内建成区500米公交全覆盖,特区外建成区5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70%。

第四部分  2008年工作任务

  一、加快规划建设步伐,增强交通发展后劲

  (一)完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完成《深圳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深圳港水上支持保障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深圳市货运OD调查》、《深圳市客运OD调查》;开展《深圳港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

  (二)加快集装箱深水泊位和出海航道建设。做好铜鼓航道一期和西部公共航道的维护管理;开展铜鼓航道二期前期工作;拟订航道管理规定;推进大铲湾一期、盐田三期扩建、西部政府码头等深水泊位的建设;加快推进大铲湾二期、盐田东港区一期、前海湾港区、东部政府码头(引航基地)前期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全力推进深盐二通道、横坪公路、盐坝高速公路C段、南光高速公路、坂雪岗大道等工程全线建成通车;推进南坪快速路二期及支线、丹平快速路(一期)、西部疏港路、深云立交改造、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布龙路改造、罗沙公路改造、梅观高速华为立交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四)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加快建设公交枢纽、换乘站、首末站和中途站等公交场站,启动宝龙两区和地铁二期沿线公交接驳站的建设工作;加快平湖、南山、盐田公交枢纽建设,开工建设高新西、科苑南路、笔架山、沙河东路公交站和侨城北、月亮湾公交综合车场,加强公交场站的整合、利用、监管和维护。

  二、优化港口发展环境,推动深圳港由大变强

  (一)强力推动港口经济发展。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港航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操作中心落户深圳,鼓励船公司开辟集装箱班轮干线、内支线和珠三角驳船支线,提高港口揽货能力;推进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实施“珠江战略”,拓展深圳港经济腹地;加强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

  (二)优化港口发展环境。健全海运通关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利用政府部门、口岸单位和码头企业在港口设施保安、货物查验与监控等方面的设施与技术资源,提高码头操作效率和港口安全监管水平;推进深圳与国内外港口尤其是香港港的互惠合作,积极参加国际港航业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深圳港国际品牌。

  三、加大航空业务拓展力度,提升空港综合竞争优势

  (一)全力扶持航空产业发展。制订《深圳航空业财政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空管保障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大力扶持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发展,加大对非基地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企业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健全航空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强深圳航空市场的推介工作,争取某国际大型快递公司亚洲转运中心等重大项目落户深圳;支持阿联酋、中货航、扬子江货运等航空公司开通货运航线。

  (二)多方提升机场竞争优势。开展开辟洲际客运航线的可行性研究,引导航空公司开辟更多的国际国内航线;鼓励航空公司改换大机型、增加运力、增开夜间航班,加快异地城市候机楼建设步伐;积极协调机场口岸联检单位改善通关环境,力争实现24小时通关;积极推进深圳机场与香港、广州等机场的战略合作;完成《深圳机场对放宽空域限制的需求及安全容量分析评估》课题研究。

  (三)协调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机场二跑道和新的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等扩建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国际货运站、货运集散中心、南停机坪、国际候机楼等的建设;加快推进机场地面道路和交通场站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完善机场道路集疏运设施。

  四、以物流园区为载体,推动物流产业优化升级

  (一)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运营。加快推动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前海湾物流园区填海造陆工程,推动园区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发挥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园的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以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和专项资金实施为突破,切实发挥物流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培育一批服务创新、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进一步发挥产业龙头示范作用,引导深圳物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三)进一步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扶持物流行业推广应用新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笋岗、前海湾物流园区尽快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升级完善机场、龙华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口岸应用项目拓展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工作,整体提升深圳物流运作效率;继续开展全市物流行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成果的利用水平。

  五、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供给能力

  (一)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落实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的规划建设;协调推进公交财政补贴、税费优惠、油价补贴等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二)全面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积极开展公交换乘体系和换乘优惠政策的研究,适度发展高品质公交;结合特许经营改革及地铁建设进程,开展热点区域公交改善规划,以及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等研究工作;优化特区内公交资源配置,重点加快特区外公交线网布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市公交覆盖,确保特区外建成区5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70%。

  (三)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快拟订公共汽车监管办法,开展公交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建立公交服务质量检测考评机制、常规公交线网功能划分及设置规范、公交中途站和的士候车亭设置规范,实施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规范,开展轨道交通管理立法调研,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在公交、出租车行业推行满意度考核排名制度和星级公交线路、车长、出租车驾驶员创建活动;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加大公交车辆清洁、营运秩序、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监管力度。

  六、全面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营运市场秩序

  (一)加强出租车行业监管。进一步深化出租小汽车行业经营体制改革,做好已投放2000辆“红的”落地运营工作;按照我市出租车运力投放计划和市场供求状况,择机开展出租车运力增量投放工作;平稳推进出租车行业运价油价联动工作。

  (二)加强客运行业管理。继续实施公路客运场站功能定位方案,明确福田换乘枢纽的功能划分,推进我市长途客运网络的丰富和优化;进一步完善客运市场供求状况发布机制,定期发布供求信息;推进进站班车IC卡管理系统的使用工作;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城际高速公路联网的契机,盘活场站资源,提高公路客运辐射范围,进一步巩固我市客运枢纽城市的地位。

  (三)加强货运行业监管。开展货运行业质量信誉及“四率”量化考核,推进行业自律;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关于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与财政等部门合作制订道路集装箱行业资助办法,出台扶持政策,推广行业经营格式合同,理顺挂靠经营的各种复杂关系。

  (四)加强维修驾培行业管理。开展汽车维修企业、驾培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星级创建活动,加强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根据《深圳市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布局规划研究》,推进我市大型公共教练场建设;开展《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全面推行驾培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五)维护行业运营秩序。加大交通行业各类违章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我市道路客货运、城市公交、出租小汽车、维修、驾培、港航、交通规费等的违章违规行为;建立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长效机制。

  七、以人为本为民便民,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完成《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并启动实施工作,加强GPS监管平台的管理与应用;协调推进公交客流采集分析系统建设,启动公交车、地铁营运信息采集、分析、查询平台建设研究。

  (二)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新的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办法;做好交通规费征管工作,力争征缴率达95%以上;加快引航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三化”建设,全面提高引航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做好地铁、核电应急交通保障。

  八、深化行业改革创新,增强交通发展动力

  平稳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按照市政府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方案的要求,平稳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完成特区内外公交资源整合任务,完成“绿的”置换及货币补偿工作,真正确立三家特许经营企业的格局。

  九、落实责任倒查制度,确保行业运营安全

  (一)强化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四制三级两线一到位”责任体系和“三记录、四监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倒查,实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公开道歉、公开整改措施、公开整治效果的制度;在客运、道路危险品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管理系统化研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加强港口、公路等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和船舶安全检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二)逐步改善公路通行环境。稳步推进公路市政化改造升级,改造人行天桥、立交桥通道和排水系统,增设人行便道,完善公路标志、标线、路灯、护栏等配套设施;逐步开展地方公路改造整治,重点抓好机场四条路改造、横岗六约三条路改造、福前路大修和悦兴路改造等工程,完善地方公路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全市公路自然生态绿化建设,美化公路景观;继续推进公路“三危”治理,确保公路运营安全。

深圳市交通局2008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任务一览表

单位:深圳市交通局(港务管理局)

工作目标

序号

具体任务

进度安排

1.继续完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完成《深圳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深圳港水上支持保障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3月底前完成最终成果,4月底前完成评审后报市政府。

开展《深圳市货运OD调查》、《深圳市客运OD调查》

年底前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开展《深圳港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

年底前完成报告初稿。

2.加快集装箱深水泊位和出海航道建设

做好铜鼓航道一期和西部公共航道的维护管理

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航道疏浚维护招标工作,保证航道全年维持设计水深。

开展铜鼓航道二期前期工作

推进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拟订航道管理规定

6月底前完成航道管理规定初稿,并上报市政府审批。

推进大铲湾一期、盐田三期扩建、西部政府码头等深水泊位的建设

年底前完成大铲湾一期后续3个泊位和盐田三期扩建1个泊位等4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完成西部政府码头主体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大铲湾二期、盐田东港区一期、前海湾港区、东部政府码头(引航基地)前期工作

协助建设单位推进大铲湾二期、盐田东港区一期、前海湾港区的前期工作,开展东部政府码头的立项工作。

3.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

全力推进深盐二通道、横坪公路、盐坝高速公路C段、南光高速公路、坂雪岗大道等工程全线建成通车

深盐二通道7月份完工;横坪公路8月份主体完工,年底全线通车;盐坝C段8月份完成主体施工,11月份通车;南光路1月份主体通车,6月份连接段通车;坂雪岗大道(南段)年内完工。

推进南坪快速路二期及支线、丹平快速路(一期)、西部疏港路、深云立交改造、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布龙路改造、罗沙公路改造、梅观高速华为立交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南坪二期A段4月份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在征地拆迁工作基本解决情况下,6月份完成施工单位全部进场,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丹平快速路一期工程在征地拆迁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年底前工程全线实施,年内完成投资2.5亿元;西部疏港路9月份完成4、7、8标段招标工作,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深云立交改造工程6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年内完成投资6千万元;协助建设单位开展沿江高速、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布龙路改造工程年内动工;6月底前完成罗沙路改造道路拓宽,10月底前完成立交改造;年底前完成华为立交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前期工作。

4.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

加快建设公交枢纽、换乘站、首末站和中途站等公交场站,启动宝龙两区和地铁二期沿线公交接驳站的建设工作

在市规划局、市国房局等部门完成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工作后,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4.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

加快平湖、南山、盐田公交枢纽建设,开工建设高新西、科苑南路、笔架山、沙河东路公交站和侨城北、月亮湾公交综合车场,加强公交场站的整合、利用、监管和维护

6月份前完成平湖、南山、盐田公交枢纽工可审批,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设计方案招标、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南山公交枢纽;科苑南路、笔架山公交站5月份前开工,年底竣工;侨城北综合车场、高新西公交站8月份前开工;月亮湾公交综合车场、沙河东路公交站12月份前开工。

5.强力推动港口经济发展

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港航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操作中心落户深圳,鼓励船公司开辟集装箱班轮干线、内支线和珠三角驳船支线,提高港口揽货能力

上半年完成对国际班轮公司地区性总部和船公司新开航线的财政资助。

推进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实施“珠江战略”,拓展深圳港经济腹地

支持平盐铁路和招商局国际推进海铁联运工作。

加强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

上半年完成港口危险品作业资质及申报工作,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下半年完成《深圳港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和《深圳港“珠江战略”实施策略研究》。

6.优化港口发展环境

健全海运通关联席会议制度

下半年召开海运通关联席会议。

整合利用政府部门、口岸单位和码头企业在港口设施保安、货物查验与监控等方面的设施与技术资源,提高码头操作效率和港口安全监管水平

下半年完成《港口企业与口岸单位管理设备资源整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课题。

推进深圳与国内外港口尤其是香港港的互惠合作,积极参加国际港航业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深圳港国际品牌

一季度内在香港举办深港港航界联谊会;下半年举办第二届泛太平洋亚洲海运会议。

7.全力扶持航空产业发展

制订《深圳航空业财政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空管保障财政补贴暂行办法》

争取在上半年出台《深圳航空业财政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8月份前制定申报指南及内部操作规程。在5月份前出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空管保障财政补贴暂行办法》。

大力扶持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发展,加大对非基地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企业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健全航空业发展激励机制

《深圳航空业财政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后,大力宣传,鼓励引导航空公司和货代企业发展货运快递业务。

加强深圳航空市场的推介工作,争取某国际大型快递公司亚洲转运中心等重大项目落户深圳

争取在2008年6月份前与该公司签约。

支持阿联酋、中货航、扬子江货运等航空公司开通货运航线

年内争取至少其中一家航空公司开通新货运航线。

8.多方提升机场竞争优势

开展开辟洲际客运航线的可行性研究,引导航空公司开辟更多的国际国内航线

年内完成开辟州际客运航线调研,争取至少开辟一条新的国际航线。

鼓励航空公司改换大机型、增加运力、增开夜间航班,加快异地城市候机楼建设步伐

年内通过财政奖励措施,鼓励基地航空公司改换大机型、增加运力、增开夜间航班;争取新增至少一个异地城市候机楼。

积极协调机场口岸联检单位改善通关环境,力争实现24小时通关

争取上半年协调海关做出相关承诺。  

8.多方提升机场竞争优势

积极推进深圳机场与香港、广州等机场的战略合作

上半年完成与香港机场客运业务合作谈判;年内与广州机场合作推动改善珠三角空域条件。 

完成《深圳机场对放宽空域限制的需求及安全容量分析评估》课题研究

力争在4月30日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评审并提交报告。 

9.协调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机场二跑道和新的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等扩建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国际货运站、货运集散中心、南停机坪、国际候机楼等的建设

协助推动建设单位开展机场扩建等工作。

加快推进机场地面道路和交通场站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完善机场道路集疏运设施

协助相关单位开展规划、改造以及建设工作。

10.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运营

加快推动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前海湾物流园区填海造陆工程,推动园区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

加快推动前海湾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前海湾物流园区南片区填海造陆工程,启动北片区的路网道路建设。

发挥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园的力度

组织六大物流园区组团参加“物博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11.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以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和专项资金实施为突破,切实发挥物流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培育一批服务创新、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进一步发挥产业龙头示范作用,引导深圳物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10月31日前完成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工作。12月20日前完成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的专家评审及前期审核工作。年底前完成物流服务创新奖的评定工作。

12.进一步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提升深圳物流运作效率

扶持物流行业推广应用新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笋岗、前海湾物流园区尽快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升级完善机场、龙华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

10月前完成笋岗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启动工作和前海湾园区平台的前期调研工作,年底前完成机场、龙华园区平台的功能完善升级工作。

推动电子口岸应用项目拓展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工作

年内推进扩充电子口岸新的应用项目,重点推动完善大铲湾物流电子系统项目。

继续开展全市物流行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成果的利用水平

按时完成1-4季度物流统计报告并加强统计分析。

13.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推进落实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年底完成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的规划建设

按照相关部门的进度积极配合。

协调推进公交财政补贴、税费优惠、油价补贴等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按计划实施油补、成本规制政策,配合物价部门实行油价联动。

14.全面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

积极开展公交换乘体系和换乘优惠政策的研究,适度发展高品质公交

6月份完成高品质、快速公交线网布设规划,10月前开通。

结合特许经营改革及地铁建设进程,开展热点区域公交改善规划,以及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等研究工作

年内开展热点区域公交改善规划,年内完成5条地铁线路施工公交疏解方案以及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工作。

14.全面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

优化特区内公交资源配置,重点加快特区外公交线网布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市公交覆盖,确保特区外建成区5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70%

加快特区外公交线网布设,提升公交覆盖率,6月份前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年底前实现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70%;加大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力度,布设地铁接驳线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

15.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加快拟订公共汽车监管办法、开展公交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建立公交服务质量检测考评机制、常规公交线网功能划分及设置规范、公交中途站和的士候车亭设置规范,实施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规范。开展轨道交通管理立法调研,完善行业法规体系

上半年完成中途站设置规范送审,配合市法制办争取上半年出台公共汽车监管办法;6月底前制定《深圳市公共汽车服务规范》,年底前完成轨道交通管理机制相关调研工作。

在公交、出租车行业推行满意度考核排名制度和星级公交线路、车长、出租车驾驶员创建活动

上半年进行宣传动员,年底前完成年度星级线路、车长及出租车驾驶员创建活动。

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加大公交车辆清洁、营运秩序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监管力度

按照建设部要求,协调市相关部门在9月16日至22日,在全市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督促各运营企业加大公交车辆清洁检查,并做好运营秩序和安全生产管理。

16.加强出租车行业监管

进一步深化出租小汽车行业经营体制改革,做好已投放2000辆“红的”落地运营工作

3月底前完成2000辆出租车运力落地经营工作。

按照我市出租车运力投放计划和市场供求状况,择机开展出租车运力增量投放工作

年内完成3500辆以内“绿的”投放;“红的”依照规划择机投放。

平稳推进出租车行业运价油价联动工作

配合物价部门根据油价情况启动联动机制。

17.加强客运行业管理

继续实施公路客运场站功能定位方案,明确福田换乘枢纽的功能划分,推进我市长途客运网络的丰富和优化

完成福田枢纽站的功能定位,并结合全市客运场站功能定位分步实施。

进一步完善客运市场供求状况发布机制,定期发布供求信息

6月底前完成中期报告,8月底完成课题报告。

推进进站班车IC卡管理系统的使用工作

结合广东省交通厅IC卡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市进站班车IC卡的使用机制。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城际高速公路联网的契机,盘活场站资源,提高公路客运辐射范围,进一步巩固我市客运枢纽城市的地位

建立与广东省交通厅及周边地市沟通协调机制,在调研及科学预测客流基础上积极推动公路客运公交化进程。

18.加强货运行业监管

开展货运行业质量信誉及“四率”量化考核,推进行业自律

结合2007年度道路货运车辆的审验工作,开展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四率”量化考核工作。上半年完成资料审核和企业考核工作,下半年公布考核结果,完成考核的后续工作。

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关于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与财政等部门合作制订道路集装箱行业资助办法,出台扶持政策,推广行业经营格式合同,理顺挂靠经营的各种复杂关系

上半年完成车辆合作经营合同示范文本,印发《关于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且力争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争取下半年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

19.加强维修驾培行业管理

开展汽车维修企业、驾培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星级创建活动,加强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按照广东省交通厅的文件要求,6月底前完成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年底前对星级评定的结果予以通报;年内启动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工作。

根据《深圳市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布局规划研究》,推进我市大型公共教练场建设

《深圳市驾驶员培训教练场布局规划研究》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公共考试教练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立项批复及用地选址有关手续。

开展《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管理条例》立法调研

上半年完成调研报告和立项说明,下半年完成立项及草拟工作。

全面推行驾培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上半年完成IC卡补贴,完成行业基础数据的网上录入、网上审核,与交警考试部门数据共享、培训记录全面电子化工作;下半年研究数据无线传输方案并实施。

20.维护行业运营秩序

加大交通行业各类违章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我市道路客货运、城市公交、出租小汽车、维修、驾培、港航、交通规费等的违章违规行为

6月30日前组织开展执法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对交通行业各类违章违规行为的执法水平;年内集中力量,分段整治,每个季度重点抓一至二个方面营运违章的监督检查工作,力争使交通行业各类违章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执法,将场站监控系统与车牌识别系统有效投入客运、出租小汽车等营运行为监督执法工作;研究行业内监管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方法,进一步完善执法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长效机制

按照交通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着力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6月底前完成制定《深圳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宝安治超检测站建设。继续抓好松岗、龙岗2个治超点的日常路面治超,确保路面治理持续、稳定、正常地开展。

21.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

完成《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并启动实施工作,加强GPS监管平台的管理与应用

年内完成《深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

协调推进公交客流采集分析系统建设,启动公交车、地铁营运信息采集、分析、查询平台建设研究

6月底前开展公交客流采集分析系统建设研究,12月底前启动相关工作。

22.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新的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办法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开展此项工作。

做好交通规费征管工作,力争征缴率达95%以上

召开征费单位年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每月与征费单位核对帐目,征求工作意见;随时解决征费系统运行问题,保证正常运行;随时做好对缴费人的政策宣传,促进规费征缴。

22.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加快引航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三化”建设,全面提高引航服务水平

上半年完成引航动态和监控系统的竣工验收工作;4月份前完成深圳港支持保障东部基地(引航基地)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正式申报立项,年底前完成项目报批及招标工作,转入施工阶段;继续开展铜鼓航道试航工作,上半年基本完成铜鼓航道引航操作规范的修编工作,并逐步完善。

进一步做好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做好地铁、核电应急交通保障

10月底前充实完善各级战备组织架构,抓好交通战备队伍的组织整训工作;1月份前参加全省核电应急演习,全年做好核电应急交通保障准备;10月底前组织地铁成员单位完善地铁应急预案的分方案,全年抓好地铁应急管理工作。

23.平稳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

按照市政府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方案的要求,平稳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完成特区内外公交资源整合任务,完成“绿的”置换及货币补偿工作,真正确立三家特许经营企业的格局

6月份完成“绿的”置换工作,8月底完成退出企业货币补偿工作,12月底全面完成退出企业补偿工作。

24.强化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体系

完善“四制三级两线一到位”责任体系和“三记录、四监管”管理制度

上半年完成相关制度的修订工作。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倒查,实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公开道歉、公开整改措施、公开整治效果的制度

对发生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严格执行“三公开”制度。

在客运、道路危险品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管理系统化研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上半年完成规范文件、培训工作,第三季度指导行业完成规范性文件制度编制工作,第四季度完成危货运输企业等级评定工作。

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加强港口、公路等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和船舶安全检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联合相关单位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检查,上半年和下半年至少各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

25.逐步改善公路通行环境

稳步推进公路市政化改造升级,改造人行天桥、立交桥通道和排水系统,增设人行便道,完善公路标志、标线、路灯、护栏等配套设施

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逐步实施,至2011年实施完毕。安排资金完善公路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设施。上半年完成实施项目的调研和设计工作;项目的实施待计划批复后立即开展,年底前全部完成。

逐步开展地方公路改造整治,重点抓好机场四条路改造、横岗六约三条路改造、福前路大修和悦兴路改造等工程,完善地方公路配套设施

完成机场一路、机场三路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机场支一路、机场支二路改造工程;完成横岗六约三条路的改造;完成福前路大修;完成悦兴路前期工作;按年度完成地方公路配套设施。

积极推进全市公路自然生态绿化建设,美化公路景观

上半年完成全市生态公路规划工作,下半年逐步实施,至2011年实施完毕。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