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9期(总第549期)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2007年政府公报 > 2007年第19期(总第549期)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

信息来源: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信息提供日期:2007-05-29 【字体: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7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府〔2005〕21号)及《转发市监察局关于2007年度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实施工作指导意见》(深府办〔2007〕29号)的精神,结合我局职能和质监工作实际,特制定《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向社会公布我局工作职责、本年度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欢迎广大市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一、工作职能
  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深府办〔2004〕145号)我局是主管全市标准化、计量、质量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市政府直属机构。主要职能如下: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并组织实施;负责质量技术监督的行政执法工作。
  (二)制定和实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划;协调行业和专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三)管理和指导全市质量工作;组织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等国家重大质量政策;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负责组织、协调本市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的推荐审核工作;组织实施质量奖励制度;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组织推进重大工程设备的质量监理制度;负责组织或参与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监管质量体系与产品质量的认证行为。
  (四)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负责对本市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组织、协调、指挥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和市场准入工作;组织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负责防伪技术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负责生产领域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含用于运输工具的槽罐)及日化品的质量监督。
  (五)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市标准化工作;制定全市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地方标准和特区技术规范;指导和协调我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和协调《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的地方通报和咨询工作。
  (六)统一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量值传递和溯源;组织建立和管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推行工业计量现代化,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
  (七)起草、拟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依法监管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工作;调查处理有关特种设备投诉和事故。
  (八)组织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协调全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
  (九)依法监督管理质量检验机构、计量检定机构、计量器具校准机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他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事业和社会中介机构。
  (十)管理和指导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工作;组织实施相关专业职业资格工作;管理局直属和派出机构;指导相关学会、协会工作。
  (十一)建立和完善与企业沟通对话机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十二)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07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高举“以质取胜”旗帜,以“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为主题,从源头抓质量,全面履行职责,增强质监工作有效性,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以食品和特种设备为重点,强化安全监管。
  1.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继续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深入实施普查建档、监督检验、市场准入、日常巡查、政府回访、执法查处等“六项制度”。分期分批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卫生监测,全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7%。4月起对肉制品、豆制品等重点食品进行专项整治,出台《深圳市豆制品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
  2.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大力开展糕点等7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在中秋节前基本完成规范生产的月饼企业的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粉等5类、肉制品等10类、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生产企业的证后监管。
  3.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工作。优化卫生许可流程,推行食品生产企业卫生信誉评级制度,推进初级农产品加工和厨房式餐饮配送等两类食品加工企业卫生许可工作,在宝安、龙岗两区探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受理工作,3月底基本完成食品生产小企业专项整治和卫生许可证年审换证。
  4.推动特种设备安全齐抓共管。进一步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安全监察机构的依法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的“守土有责”责任。4月底前完成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全年对在我市注册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年度抽查比例不低于30%,对我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年度抽查比例不低于25%;对我市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年度监督检查率达到100%;对特种设备施工现场年度检查比例不低于施工告知量的20%。
  5.推进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工作,上半年完成对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年底前完成80—100家试点单位的评价考核和被评价单位的自评、复评及发证工作,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6.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和“回头查”。集中开展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及重大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简易电梯”、“土锅炉”、服装行业蒸汽锅炉专项整治“回头查”活动,确保消除盲点、盲区,防止回潮,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年底前完成气瓶注册登记工作,加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证后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7.强化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普查建档、生产许可证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生产企业巡查、监管信息通报等5项日常监管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日常监管。
  (二)以打假治劣为重点,强化行政执法。
  1.组织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整治。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的决定,理顺质监执法和街道综合执法关系,加强相互衔接和配合,促进执法重心下移。以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知识产权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以及存在区域性或行业性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为重点,加强对生产许可、3C等获证企业以及各类质监发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加大对产品内在质量问题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食品、建材等产品开展专项执法。
  2.加大执法力度拓宽执法领域。集中力量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涉案金额多、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恶意制假制劣和团伙作案,及时曝光查处情况。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将符合刑事追诉标准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断拓宽执法领域,探索在服务领域开展质监行政执法。
  3.争取2006年省打假重点市场远望数码城摘帽。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定期跟踪检查,保持高压态势,力争省打假重点市场远望数码城通过省打假办考核验收,同时加大对周边市场、酒类产品等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整治。
  4.加强和改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按照抽查一类产品、整治一批企业、提高一个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要求,在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的同时,突出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施跟踪抽查和分类监管,提高监督抽查的可比性。加大后处理力度,全年监督抽查后处理到位率达到100%。
  5.强化民生计量工作。推进民生计量,抓好重点领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全市加油机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8%,集贸市场贸易结算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5%。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管,集中做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扩大C标志产品发证范围。
  6.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实施“百百万万”放心商品工程,继续推进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充分发挥12365产品质量举报投诉平台的作用,对有效投诉处理率为100%。对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的及时处理率100%,满意率(含基本满意)100%。对信访投诉事件在规定时间办结,及时处理率100%。
  (三)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为重点,强化扶优扶强。
  1.抓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申报推荐工作。落实《深圳市实施名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措施,做好名牌、免检产品培育工作;全市新增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6个以上、广东省名牌产品10个以上;上半年组织开展名牌、免检产品推荐、申报工作;9—10月举办全市名牌产品表彰大会等活动;开展打假保优活动,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
  2.扎实做好第四届市长质量奖的评定工作。深化市长质量奖的基础研究和评定机制建设,健全评定规范,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3月底前组建市长质量奖专家委员和评审员库,启动年度评定工作,开展企业宣贯培训;5月底前完成年度申报企业审查、受理;7月底前完成年度申报企业评审;8月底前召开专家评委审议会推荐候选单位、公示拟奖名单、上报市政府批准;9月对年度获奖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并推广获奖企业成功经验。
  3.深入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以“质量兴业”作为开展质量振兴活动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推进罗湖区珠宝玉石行业、南山区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兴业活动;1至9月全面推进各区开展质量兴区(兴业)活动,推动1至2个区增设“区长质量奖”,年底前对各区质量振兴工作进行检查;积极开展质量信息研究,编制《深圳市2006年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
  4.继续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情况。对我市重点出口的50个国家和地区、70类重点产品所涉及的国外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市场准入信息进行重点跟踪预警,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的应对能力,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
  (四)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
  1.做好《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3月底前发布《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5月底前召开全市《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建立标准化战略推进联席会议;7月底前制定《纲要》实施分工责任制;12月底前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深圳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方案》,5月前完成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调研;6月前编制标准化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目录(“三重目录”);10月前推动推动园区内企业参与制定一批国内及国际标准;11月前推动10家企业建立标准化与科研同步机制;12月前推动一批企业积极申报承担专业TC/SC及WG的工作,完成已获批准专业TC/SC的组建工作。
  3.推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和标准化工作。引导、扶持企业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链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推进现代物流、创新金融、网络信息等高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在农业、环保、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方面组织制定一批地方标准、特区技术规范及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加大《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
  4.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标准(HACCP)和软件企业实施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等国内外先进管理体系标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5.推动标准化工作国际化。推动标准研究机构与国外标准组织的战略合作,促进标准化科研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市各类重点实验室与国际著名检测机构实现检测结果互认,使我市企业在本地即可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办好第四届深圳市高新技术标准化论坛。
  (五)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强化技术基础。
  1.推进节能降耗标准化工作。加大对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宣贯力度,重点推进实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标准。在电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制定和发布一批技术标准文件。结合构建循环型社区和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建立相关标准体系,为循环型社区和园区建设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2.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大力宣贯《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方法,在5家企业开展试点,积极创建示范企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计量保证体系,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3.促进提高能源与节能产品质量。做好能源与节能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质量监管,推进节能产品认证,严格生产许可,强化监督抽查,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力度,组织开展高耗能执法检查。配合开展锅炉、电器等产品的能耗测试工作,引导消费者购买质优低耗产品。
  4.强化车用燃油质量监管。参与实施“蓝天工程”,对加油站、油库实行分类监管,加大对重点油站监督抽查频次,严厉处罚销售不符合标准的车用燃油的行为。大力推广使用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燃油,加大治污保洁工作力度,配合开展加强油气回收装置推广工作。
  (六)以增强能力为重点,提高质监工作执行力。
  1.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实施局《健全责任体系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严格事前法律审查制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登记事项,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实施,其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及时办结率达到95%,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时办结率达到96%,施工告知办理无差错率达到95%,食品卫生许可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制造、修理计量标准器具许可考核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做好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答辩、应诉工作,行政复议撤销或变更率小于2%,行政诉讼败诉率小于3%。
  2.全面提升技术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兴检”,抓好深圳市公共检测平台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抓紧建设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月争取市规划局下达“国检中心”用地红线图,5月根据“红线图”向市国土部门申请并落实测绘放桩工作,5至6月向国土部门申请,争取完成“土地使用合同”的签订及相关理赔事项,7至10月争取在市国土房产局的组织协调下,完成建设用地的“三通一平”工程,11月至12月完成土地勘探,组织项目设计招投标,争取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测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并逐步扩大检测服务范围,确保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3.努力增强应急反应能力。以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组建起由技术专家、执法人员等组成的应急反应专业队伍,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习,做到事件调查快速反应、整改措施快速反应和消除影响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4.加快提升信息化能力。推进实施“金质工程”,年底前整合特种设备、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化和行政执法系统,开通食品卫生和计量许可网上申报。按要求完成局机关门户网站向深圳政府在线迁移工作。年底前完成分局、大队办公系统的开发工作。建立统一的深圳质监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单点登陆。
 
 
  附件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度主要工作责任目标一览表
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
进度安排
1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实现市人大议案确定的年度监管目标,全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7%。
3月底前基本完成食品生产小企业专项整治和卫生许可证年审换证工作;全年分期分批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卫生监测;4月起对肉制品、豆制品等重点食品进行专项整治,出台《深圳市豆制品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开展糕点等7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在中秋节前完成规范生产月饼企业的市场准入;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
2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完成80-100家单位试点;完成气瓶登记注册工作;防止“简易电梯”等专项整治出现回潮现象。
4月底前完成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上半年完成对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年底前完成80-100家试点单位的评价考核和被评价单位的自评、复评及发证工作;强化日常监管和证后监管;定期开展检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和“回头查”活动;年底前完成气瓶注册登记工作。
 
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
进度安排
3
推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推动全市六区全部开展质量兴区(兴业)活动,在1至2个区增设“区长质量奖”,力争全市新增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6个以上、广东省名牌产品10个以上。
1至9月全面推进各区开展质量兴区(兴业)活动,推动增设区长质量奖,年底前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上半年组织开展名牌、免检产品推荐、申报工作;9-10月举办全市名牌产品表彰大会等活动;开展打假保优活动,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
4
组织开展第四届市长质量奖评定
扩充市长质量奖专家评委会委员和评审员专家库,启动医疗、教育类单位卓越绩效标准应用试点,修订发布《市长质量奖专家评委会管理办法》、《市长质量奖评审规范》,规范组织管理和评审作业。
3月底前组建市长质量奖专家委员和评审员库,启动年度评定工作,开展企业宣贯培训;5月底前完成年度申报企业审查、受理;7月底前完成年度申报企业评审;8月底前召开专家评委审议会推荐候选单位、公示拟奖名单、上报市政府审定;9月对年度获奖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并推广获奖企业成功经验。
5
推进实施《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
加大《纲要》宣传力度,组织召开全市《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制定分工责任制,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3月底前发布《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5月底前召开全市《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建立标准化战略推进联席会议;7月底前制定《纲要》实施分工责任制;12月底前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6
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
完成标准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木率编制工作;引导、培训企业形成标准联盟;支持企业承办国内及国际标准化专业会议。
5月前完成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调研;6月前编制标准化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目录(“三重目录”);10月前推动园区内企业参与制定一批国内及国际标准;11月前推动10家企业建立标准化与科研同步机制;12月前推动一批企业积极申报承担专业TC/SC及WG的工作,完成已获批准专业TC/SC的组建工作。
7
加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
全市加油机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8%,集贸市场贸易结算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5%;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基本符合GB7169-2006标准要求。
集中推行有关监管制度,定期开展计量执法和专项检查;积极宣贯《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在5家企业开展试点,创建一批示范企业;上半年全面启动国Ⅲ车用燃油推广工作。
8
组织开展省打假重点市场专项整治
争取2006年度省打假重点市场远望数码城摘帽。
以市打假办名义,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定期跟踪检查,保持高压态势;2月起筹备迎检工作,力争通过省打假办的考核验收。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