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1997年政府公报 > 1997年第7期(总第115期)
索 引 号:
分 类: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统计信息局
发布日期:1997-04-15 12:18
名 称: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文 号:
主 题 词: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深圳经济特区的讲话精神,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成效显著,对外经济稳步发展,财政增收,金融形势稳定,证券市场交投活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68.31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465.28亿元,增长16.9%。―、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7∶ 49.3∶4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国有企业改革虽有所进展,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有大的突破,部分市属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难度加大,企业对政策调整的适应能力不强。
一、农业
“三高”农业及“菜篮子”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鲜活产品出口额11.2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三级经济总收入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种植业播种面积增加。全年播种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增长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4万亩,比上年增长14.1%,粮食产量0.66万吨,比上年增长34.7%;蔬菜种植面积16.7万亩,比上年增长3.7%(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蔬菜产量19.4万吨,比上年增长3.4%。水果种植面积19.6万亩,比上年增长5.9%,水果产量3.7万吨,比上年减少9.7%。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1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3.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海洋捕捞1.46万吨,比上年增长10%。
造林绿化成绩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25万亩,其中完成荒山绿化0.6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62万株。
乡镇企业有新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引进外资5.5亿美元,增长27%;乡镇企业工缴费收入9.3亿美元,增长7%;乡镇企业税后利润22.7亿元,增长13.2%。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完成镇及镇以上工业总产值1062.6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有经济工业125.33亿元,增长32.8%;集体经济工业55.82亿元,增长48.2%;“三资”企业761.08亿元,增长13.7%。完成出口产品产值621.59亿元,增长21.3%。
轻工业生产发展快于重工业。镇及镇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505.79亿元,比上年增长8.3%,轻工业产值5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20.4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7.61亿元(现价),占镇及镇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的28.7%,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7家,高新技术项目94项,列入国家级计划项目35项。
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产销衔接良好。在重点考核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39种,占65%;比上年下降的有21种,占35%。其中增长较快的产品有:硬盘机增长121.0%,玻壳增长171.5%,VCD碟机增长10倍,摩托车增长89.2%,微型计算机增长61.1%,彩色电视机增长44.7%。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0%,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工业资金利税率6.98%,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51698元/人,比上年增长3.7%。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国有建筑企业单位工程实现竣工产值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员劳动生产率64181元/人(按施工产值计算),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稳定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有及外商单位投资293.13亿元,增长17.2%;城乡集体投资26.28亿元,增长41.3%;城乡私人投资8.12亿元,增长15.7%。
在国有及外商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56.92亿元,增长12.0%;更新改造投资 11.38亿元,增长61.5%;房地产开发投资124.83亿元,增长21.1%。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投资41.26亿元,增长27.8%,占基建投资的26.3%,比重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35项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9.10亿元,其中已竣工并投产的项目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南玻超薄浮法玻璃、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沃尔玛商场,福利、微利、商品房也大部分交付使用。工程进展顺利的项目有:西部电厂、低温常压液化石油气储存工程、碘酸钾制剂生产线、啤酒三期扩建工程、机荷高速公路、中心医院、广深公路西乡一机场立交桥、大容量局用交换机、前湾电厂、国宾馆、深圳北客技站、平湖编组站、电脑硬盘驱动器生产线。沙井“三高”水产基地、同富裕工程。
全年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及效益有:火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输电电路长度41公里、变电设备能力63万千伏安、平板玻璃10万重量箱/年、大中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5万块/年,啤酒10万吨/年,新建公路7公里,增加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6万门,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2.5万路端,城市自来水管道97公里,城市永久性桥梁15座。
全年基本建设施工项目3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0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52个。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254.97亿元。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邮电通信能力加强,交通运输的紧张情况得到缓解。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76条,现有运营航线53条,开通国际航线5条。客运、货运都比上年度有所增长,航空运输日益繁忙。
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33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货物周转量177.6亿吨公里,增长4.2%。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46.2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3%;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5.86万门,比上年增长3.5%;全市电话达到数78.99万户,比上年增长14.0%;全市移动电话达到数24.31万户,比上年增长64.2%;全市邮电局所达418处,比上年增长11.5%。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商贸企业运行良好。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商品销售总额4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国有零售商业在全市零售业销售中仍起龙头作用,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
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大中型零售商场项目,主要有“岁宝”、“中百惠”、“金轮”、“南国”、“万佳第二分店”等。同时,零售业引进外资取得新进展,和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美国沃尔玛百货公司合资的沃尔玛超级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以及与欧洲最大的零售企业法国乐福公司合资的乐荣超市等已开业。
由于市场繁荣,商品充裕,全年物价变动相对稳定,物价涨幅继1995年再创新低。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9%,涨幅比年初确定的控价目标低6.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减缓。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90.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出口总额212.08亿美元,增长3.3%;进口总额178.46亿美元,下降2.2%。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达3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1%。在各种贸易方式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额17.62亿美元,下降27.9%;“三来一补”贸易出口额75.13亿美元,增长1.7%;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14.50亿美元,增长9.0%。深圳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已连续四年位居榜首。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6%,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51亿美元,增长56.6%。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6.8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3.3%。外资投向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签订合同金额为16.94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的73.8%。
旅游业仍然处于低谷,但国内游客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全市宾馆、酒店共接待过夜游客512.02万人,比上年下降5.6%,其中国内游客360.55万人,比上年增长0.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部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出增速加快,基本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
全年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131.75亿元,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的特殊性因素,比上年增长15.5%,呈适度增长态势。各主要税种增幅均超过一成,工商税收收入完成102.49亿元,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因素,比上年增长13.9%。企业所得税完成14.89亿元,增长25.6%。
财政支出坚持建设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并重,支出结构比较合理。全市预算内财政支出1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其中基建支出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75.2%;文教卫生事业费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行政管理费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公检法支出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金融业认真落实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压缩库存现金,积极组织货币回笼,信贷总量控制与信贷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信贷投向,对主导行业和支柱产业实行信贷倾斜,实现了紧中有活,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3.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65.2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4%和21.9%。存差568.26亿元,比年初扩大156.33亿元,增长38.1%。全年货币净回笼55.71亿元,是货币回笼数量较多的一年。全年累计办理企业商业票据承兑67亿元、贴现111亿元、再贴现69亿元。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完善,运作逐步规范。全年批准设立外资银行分行和金融机构代表处3家,使总数达到54家。金融机构资金拆借累计发生额5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61%。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全年承保金额5703.86亿元,保费收入29.66亿元,已决赔款8.27亿元。证券市场交投活跃,全年总成交金额13949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12217亿元。上市公司237家,比上年增加102家。深交所挂牌股票270只,其中A股227只,B股43只,总发行股本439.54亿元,总流通股本158.76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登记鉴定科技成果10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项,国内首创或先进水平71项。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其基础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电一体化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新成果65项,占总数的61%。科技成果应用率高达90%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全市落实科技三项经费7500万元,科技贷款5200万元,支持了150多个科技项目。全年完成无形资产评估32项,评估价值近7亿元。专利申请创历史新高,达1405件,专利授权923项,专利文献检索895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深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深圳市教育事业发展“九五”计划》,教育强市的蓝图日益清晰。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全市共有幼儿园380所,比上年增加31所,在园儿童6.88万人,比上年增长9.9%;共有中小学345所,比上年增加9所,中学在校学生7.6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7.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8.8%;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0.3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0.6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22.7%。高考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录取率达87.9%,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繁荣,文化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深圳书城建成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书市。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戏院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文艺创作和表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取得丰硕成果,粤剧《情系中英街》和电视剧《琴童的遭遇》双双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29个,其中公共图书馆4座,馆藏书总量152.8万册(件),比上年增加8.3万册(件);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中心台1座,有线电视台4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和99%;图书出版印数3从8万册,杂志出版印数1121万册,报纸出版印数31583万印张。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422所(包括个体医疗诊所和农村卫生所),其中医院69所,比上年增加6所;卫生机构病床7455张,比上年增设731张,其中医院病床7196张,增设556张;卫生技术人员147万人,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医生和护师、护士分别为0.73万人和0.47万人,比上年增长20.1%和15.4%。市急救中心建设工程完工,进入设备、人员配备阶段,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楼等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医疗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预防治病能力不断提高,甲、乙类传染病比上年同期下降16.1%。全市中心卫生院以上35间医疗保健机构全部创建为“爱婴医院”四个月母乳喂养率比创建前提高了200%,被广东 省评为“爱婴城市”全市卫生系统科研立项84项,比上年增加90.9%,获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3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福田中心区的规划论证。
全市用电量101.3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特区内用电量54.05亿千瓦小时。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328.2万吨,供水总量64743万吨.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84.2万吨,供水总量35655万吨。全市用水普及率95%,其中特区内用水普及率100%。特区内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0.34万吨,其中家庭用量12.40万吨,液化石油气普及率77.7%。
全市建成区面积299.5平方公里,其中特区内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特区内年末实有道路长度737公里,下水道排水管长度2092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17万吨。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汽车及专线车1510辆,“的士”8505辆,大中小巴3512辆。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积极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取缔关停了一批小制革、小印花、小电镀企业;整治乱摆卖、乱张贴、乱搭建等现象,恢复城市绿地;对市区16条道路进行了大修改造,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得以改善。
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10.4%,工业废水处理率99.2%,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6.8%,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7%,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8.0分贝,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值71.8分贝。特区内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454公顷,绿化覆盖率44.1%,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稳步增长,户籍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所增加,特区内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特区外,且特区内人口重心移向福田中心区。家庭户规模进一步趋向“夫妇加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58.48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特区内160.30万人,增长6.0%,特区外198.18万人,增长2.2%。
全市户籍人口103.38万人,比上年增加4.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8.8%;暂住人口 255.10万人,比上年增加9.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1.2%。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仍然保持较低水平,人口出生率稳步下降。户籍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2.09‰,自然增长率为10.91‰;人口出生率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54个千分点。
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继续改善。根据200户户籍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费收入为14943.48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上年实际增长18.1% (下同);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044.0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7%。消费层次提高,投向于教育、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个人消费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所占比重上升。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6.1%,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4.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4.7%。农民人均纯收人541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82.23亿元,比年初增长24.8%。
劳动就业稳定增长。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5.4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89.13万人,增加0.38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49.33万人,增加3.67万人;镇和村办各类企业从业人员102.55万人,增加2.82万人。全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失业员工和富余人员1.84万人。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城镇职工工资总额1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职工年平均工资14507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上年实际增长9.7%。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1996年末,全市有68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55.6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4.9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185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490.4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75.37万平方米。
注:
①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②国内生产总值及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③农业年统计范围较上年扩大,包含了市内农业生产企业,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④人口指标根据年市公安局年报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