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1-24期(总第85-108期)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1996年政府公报 > 1996年第1-24期(总第85-108期)

索 引 号:

分 类:农林水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1996-10-29 11:20

名 称: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

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 信息提供日期:1996-10-29 【字体:

  (1994年3月5日市政府一届七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1996年9月19日市政府二届四十二次常务会议《关于修改 <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御洪水、台风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安全,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洪水、台风的防御及抢险救灾,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三防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三防指挥部(以下简称区三防指挥部)在市三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本辖区的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工作。

  各有关单位和驻深部队、武警、预备役部队及基干民兵等,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市、区三防指挥部的指挥下,组织或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与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的义务。

  第四条  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  抢险救灾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三防办)是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为:

  (一)编制洪水、台风灾害的风险图表;

  (二)发布排洪预警信号;

  (三)联络、协调各有关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收集、报告险情、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

  (四)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命令,发布灾情公报;

  (五)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决定,公布临时避险场地的位置及撤退、疏散的路线;

  (六)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决定,组织临时抢险救灾队伍;

  (七)经市三防指挥部授权,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八)完成市三防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公安机关负责指挥灾民的疏散、撤退和负责陆地的突击救生。

  第七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卫生部门应组织突击救护队伍,负责伤病人员救护及灾区的卫生防疫。

  第八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计划部门及经济发展、贸易发展部门负责制订抢险救灾物资、器材及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调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抢险救灾及善后恢复所必需的费用由市、区计划及财政部门负责筹措。

  第九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水务、供电、邮电部门负责抢修供水、供电及邮电设施,市、区水务部门还应负责水利工程的抢险,并负责疏通排洪河道。

  第十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抢修毁损道路,调度抢险救灾车、船及航空器,运送抢险救灾物资。

  第十一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建设部门负责在建市政工程抢险和维修,市、区城管部门负责已交付使用的市政工程抢险和维修并负责及时疏通排水管网。

  第十二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城管部门负责或责令有关单位负责在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附近划出警戒区域,挂出警戒标志并组织警戒,及时组织疏散、转移该危险区域的人员、财产,有关单位应予协助。

  第十三条  防灾救灾期间,市、区民政部门及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灾民的安置及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发放,并协助做好灾民疏散、撤退和避险。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十四条  台风、暴雨的监测与预警由深圳市气象台(以下简称气象台)负责,各有关部门应予协助。

  第十五条  台风、暴雨的预警信号由气象台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台风、暴雨的预警信号。

  非气象台直接提供的气象信息不得向公众传播。

  第十六条  台风预警信号为:

  (一)〔T1〕台风一号风球,其含义为:距离我市8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生成或移入,48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

  (二)〔○2〕台风二号风球,其含义为:距离我市5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生成或移入,24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风力可达6-7级;

  (三)〔△3〕台风三号风球,其含义为:距离我市2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移入,12小时内将影响我市,风力可达8级以上;

  (四)〔◆4〕台风四号风球,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将严重影响我市,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11级以上;

  (五)〔+5〕台风五号风球,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在我市或其附近登陆,平均风力10级以上,阵风12级以上;

  (六)〔●〕台风解除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已登陆减弱或中途转向,将不再对我市造成严重影响。

  第十七条  暴雨预警信号为:

  (一)黄色〔雨〕,其含义为:6小时内,我市将有较大的降雨;

  (二)红色〔雨〕,其含义为:在刚刚过去的1-2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

  (三)蓝色〔雨〕,其含义为:在刚刚过去的3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

  第十八条  台风伴随较大降雨过程的,气象台应同时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及暴雨预警信号。

  第十九条  气象台发布了〔T1〕或〔○2〕或黄色〔雨〕后,应每三小时重新确认或更新一次;发布了〔△3〕或红色〔雨〕后,应每一小时重新确认或更新一次;发布了〔◆4〕或〔+5〕或蓝色〔雨〕后,应于每30分钟重新确认或更新一次。

  第二十条  气象台和市三防办应根据本规定编制预警信号的宣传手册,以备公众随时查询,并应说明相应预警信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事项,提示可采取的适当措施。

  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有专门栏目定期对预警信号进行宣传。

  第二十一条  水库及滞洪区的排洪监测与预警由市三防办负责。

  第二十二条  排洪预警信号为:

  (一)白色水波线≈,其含义为:水库或滞洪区水位已达到防洪限制水位(以下简称防限水位),在随后的时间里可能排洪;

  (二)红色水波线≈,其含义为:水库或滞洪区水位已超过防限水位,将于标明的时间开始排洪。

  发出红色水波线≈信号的,水波线上应同时标明排洪流量(排洪流量以m³/秒单位表示),并在水波线右侧标明排洪时间;

  (三)蓝色水波线≈,其含义为:正在排洪。

  发出蓝色水波线≈的,水波线上应同时标明排洪流量(排洪流量以m³/秒单位表示)。

  发布前款排洪预警信号,应同时标明排洪的水库或滞洪区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  市三防办发布红色或蓝色水波线≈信号的,应根据排洪流量或排洪时间的变更,相应变更排洪预警信号。

  第二十四条  水库或滞洪区的防限水位,由市水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排洪流量的大小,以保证堤坝及上、下游安全为原则,由市水务部门具体确定。

  第二十五条  除遇特大洪水外,水库或滞洪区排洪,应至少提前三小时发布红色水波线≈信号。

  第二十六条  水库或滞洪区停止排洪时,市三防办应通知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取消排洪预警信号。

  第二十七条  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及市三防办发布的排洪预警信号,及时向公众传播。

  第二十八条  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接到气象台和市三防办发布的预警信号的,应于接到信号后15分钟内向公众播出。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台和市三防办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

  第四章  防灾救灾

  第三十条  〔T1〕或黄色〔雨〕信号发布后:

  (一)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提示公众注意防洪、防风;

  (二)市港务部门、渔政渔监部门应负责通知港口码头调度部门、海上船只做好防洪、防风准备。

  第三十一条  〔○2〕信号发布后:

  (一)市港务部门应通知在港船舶准备避风;

  (二)幼儿园停止上课,对已经到达幼儿园的儿童,幼儿园应负责保护。

  第三十二条  〔△3〕或红色〔雨〕信号发布后:

  (一)市、区三防指挥部和成员单位以及区、镇、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应派出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并准备应急措施;

  (二)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相应的抢险队伍,准备抢险物资、器材;

  (三)水务、供电、通讯、交通运输部门的三防负责人应上岗值班,并派出巡查人员,检查工程设施;

  (四)城管部门、建设部门、规划国土部门应在可能发生山泥倾泻、山体滑坡、道路坍塌、广告牌塌落等险情的危险地带划出警戒区域并负责警戒,组织当地人员、财产疏散、撤退;

  (五)住宅管理部门和物业管理机构应组织对危险住房和可能发生建筑物倒塌地带的警戒及住户疏散、撤退;

  (六)市三防办向公众发布公告,告知临时避险场所及撤退路线;

  (七)民政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应通知开放全部临时避险场所;

  (八)市港务部门应通知港口码头船舶停止作业,并告知选择适当地点避风;

  (九)中、小学停课,学校应负责保护已到达学校的学生;

  (十)公安机关应组织力量,指挥人员疏散、撤退,并维护治安秩序;

  (十一)霓红灯及其他有危险的室外电源应一律切断;

  (十二)建设、规划国土部门及有关单位应负责通知在建工程停止作业,加固或拆除有危险的建设施工设施或其他临时设施。

  第三十三条  〔◆4〕或〔+5〕或蓝色〔雨〕信号发布后:

  (一)市、区三防指挥部成员应到三防指挥部集中,三防指挥部成员不能亲自到达的,应派出联络人员到三防指挥部参与工作;

  (二)各抢险队伍应进入各自岗位;

  (三)市港务部门应通知各港口码头,采取措施防止船舶、设施走锚、搁浅或碰撞。

  第三十四条  红色水波线≈信号发布后:

  (一)各河道管理单位应根据排洪流量及潮汐水位情况,编制沿河主要站点的水位图表,并报告市三防办;

  (二)市三防办接到排洪河道的水位图表后,应即时通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向公众公告;

  (三)各有关单位应根据三防指挥部的命令采取相应的应急抢险措施;

  (四)人员、财产须撤离的,各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财产的撤离。

  第三十五条  出现特大洪水的,水库防洪按照已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预案”进行抢险救灾。

  第五章  海上救援

  第三十六条  深圳市海上救援中心负责深圳市附近海域的海上救援。海上救援以拯救生命为首要目标。

  第三十七条  海上救援中心接到海上遇险求救信号后,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并迅速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报告。

  第三十八条  遇险现场附近的船舶、设施接到求救信号或发现遇险情况的,应立即向海上救援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及本船舶、设施的名称、呼号和位置,并服从海上救援中心的统一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各部门、各单位未履行本规定防洪、防风及抢险救灾工作职责的,给予其行政领导相应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有关行政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未履行其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未按规定向公众播发气象台或市三防办发布的预警信号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台风,是指热带气旋。

  第四十三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气象台等单位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