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11期(总第71期)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1995年政府公报 > 1995年第11期(总第71期)

索 引 号:

分 类:深圳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辑

发布机构: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发布日期:1995-06-15 16:02

名 称:深圳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圳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信息提供日期:1995-06-15 【字体:

  ——1995年5月18日在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计划局局长    张溯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深圳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请审议。

  一、199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994年,我市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积极开拓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0亿元,完成年计划108.7%,比上年增长27.9%。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年实现镇及镇以上工业总产值638.7亿元(90年不变价),完成年计划106.3%,增长30.9%;工业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31.8%。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销率达到96.4%。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7.2%,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产值4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二)市场繁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亿元,完成年计划110.8%,比上年增长37.8%。物价持续攀升势头基本上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零售物价总指数分别比上年上升18.2%和16.4%。汇率并轨顺利,外贸出口迅速发展,全市出口总额183.1亿美元,完成年计划123%,比上年增长28.8%。旅游业保持兴旺,境内游客37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3%,但国际游客186.4万人次,增长3%,旅游收入6.8亿美元,增长24.3%。

  (三)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完成年计划110%,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三个变化:一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得到控制,全年完成140.6亿元,增长15.1%,增幅回落。二是企业技术改造、交通、邮电、通讯业的投资比重加大。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特别是建高级别墅、度假村等基本得到控制。

  (四)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落实。年初确定的30个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妈湾电厂一期2号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东深三期工程提前供水,梅林水厂一期工程提前完成,深圳机场停机坪扩建、梅林至观澜高速公路等其它重点项目都较好地完成了计划进度。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十件实事得到落实。计划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000个;日供水30万吨的梅林水厂、日供水14万吨的笔架山水厂应急扩建工程均建成投入使用;景田住宅小区、松坪山小区全面开工,全年新增7000套单元住宅和1000间单身公寓;万亩蔬菜基地已全部完成征地并移交经营管理,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大厅开工建设;电话放号16万门,移动电话放号2.5万户;市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市急救中心前期资金及时到位,均已开工建设;消防设施工程用地基本落实,有关设备已采购到货;南头检查站完成主要工程,布吉检查站改造工程基本完工;15座垃圾站和公厕建设资金落实,其中11座已按计划建设。

  (五)外商实际投资继续上升,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去年,引进外资工作呈现新趋势,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来洽谈投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多。全年新签订外资合同2223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1.7%和40%,但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完成年计划108.1%,比上年增长20.8%。

  (六)金融形势比较稳定,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各项存款余额933.4亿元,增长46.5%。各项贷款余额642.1亿元,增长32.1%。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4.4亿元,完成年计划132.8%,扣除新纳入的投资管理公司利润收入及教育附加费收入等不可比因素,按可比口径,增幅达42%,其中地方工商税收完成57亿元,增长54.7%。中央工商税收同步增长。

  (七)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全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达3.5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8%,工业资金利税率达12.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商业费用率3.4%,下降0.1个百分点;商业毛利率11.2%,提高0.7个百分点,商业资金利税率12.5%,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实力继续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八)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职工年均货币工资收入10572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9.8%;农民人均分配年收入3692元,增长21%;特区内人均居住面积13.69平方米。市政府投入3亿元资金,兴建了一批文教卫体设施,进一步改善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去年我市总体经济情况良好,呈现较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资金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建设项目不按程序办理和政府投资项目超概预算的问题较为严重;投资环境优势减弱,外商投资势头趋缓,特别是特区优惠政策弱化,各种成本、费用提高较快,企业外迁趋势加大,全市厂房空置增多;零售物价上涨16.4%,虽低于全国21.7%的平均水平,但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国有企业亏损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好转;农业生产继续负增长;房地产、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问题仍较突出等。

  二、199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第二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继续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加快能源、交通、水务、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市场供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加快发展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加强社会治安和环境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安定和良好生态。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690亿元,增长22%;

  ——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增长21.5%;

  ——农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亿元,增长15.3%;

  ——出口总值190亿美元,增长3.8%;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13%(可比口径);

  ——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港口吞吐量3500万吨,增长16.6%;

  ——邮电业务总贵35亿元,增长37.2%;

  ——旅游业创汇收入8亿美元,增长17.6%;

  ——年末总人口345.51万人,增长3%;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85万元/人,增长8%;

  ——零售物价上涨15%,下降1.4个百分点。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是:

  1、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抓紧口岸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的要求,完成50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授权占用改革试点,向产权管理集中化、资产营运多元化方向过渡。从产权制度、领导体制、分配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体系。

  今年我市经济增幅安排22%,国内生产总值净增130亿元,总量达690亿元,基本构成为:第一产业14亿元,占2%;第二产业365亿元,占52.9%,第三产业311亿元,占45.1%。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努力遏止新生亏损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今年的目标是:全部资金利润率14.5%,提高0.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6%,下降0.5个百分点;全部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2.1次,加快18天;产销率98.4%,提高2个百分点。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2、严格控制物价上涨,保障市场供应

  当前影响经济全局的突出矛盾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国物价涨幅控制在15%,我市也要控制在15%之内。

  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是艰巨的,必须加大调控力度,实现既定目标。为此,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抓紧“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万亩蔬菜基地和水产品出口基地,抓紧落实30万亩农业用地保护区,加快梅州、河源、肇庆等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发展无土栽培及塑料大棚栽培、喷灌栽培;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配套布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建福田、平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福田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市场管理,严格差率控制,打击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同时,抓好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建立价格调节基金,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投资环境

  继续加快能源、交通、水务、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政府投资安排23.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完成下列建设任务:

  解除口岸瓶颈。全面完成梅林联检站工程建设(已于5月上旬初步完工),完成布吉联检站的配套工程。

  打通外围主要通道。实现梅林-观澜高速公路通车(已于5月6日初步贯通),加快龙岗干线路网系统建设进度,争取二线(惠深线、平蛇线)一桥(龙岗立交桥)全部完工,机荷高速公路(已于5月5日开工)完成主要桥涵工程。抓紧东部沿海快速公路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修建龙华至罗田一级公路、清水河至龙岗的东部第二条通道。

  缓解市内交通。春风高架路今年实现全线通车,福田中心区主要路网竣工,北环线实现全封闭运行,南环线填海段加快建设进度。

  扩大空港海港吞吐能力。完善机场与广深高速公路的桥路工程,争取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继续抓好东西部港口群建设。盐田港区二期工程展开建设;加快妈湾、蛇口、赤湾港区的续建和配套工程,抓紧大铲岛专用港区、西部深水出海航道的前期工作,继续抓好港口支持保障系统,配套建设大型远洋航运船队,确保全年的港口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

  提高供配水能力。东深三期供配水工程今年基本完工,梅林水厂二期主体工程完成,梅林至大冲输水管建成交付使用;东江企石引水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完成铁岗水库库区增容工程,抓紧库区内塘头村的搬迁;西枝江引水工程全面展开,松子坑水库实现蓄水,全市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3%以上。

  提高防洪排涝和排污处理能力。继续整治河流,清理管渠。深圳河治理第一期工程全面展开,完成投资1.2亿元(未含港方投资)。抓好罗湖区6.4平方公里的防洪排涝工程,继续清理雨水管渠淤污,抓好水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政府投资4.24亿元,安排13个项目的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污水排海海洋放流段工程、滨河污水处理厂、罗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垃圾焚烧厂一期三号炉主体工程、垃圾填埋厂首期工程完工,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搞好环境的综合治理。

  提高后续供电能力。南山热电机组余热利用工程年内竣工并网发电;抓紧西部电厂机组主体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动工建设前湾105万千瓦燃机电厂,做好东部电厂前期准备工作,抓紧兴建福田保税区等13个11万伏输变电工程,完成福田中心区供电管网建设。

  完善通信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2.5G光传输系统、邮电信息大厦、国际信息城和电话汇接局,电话扩容20万门。继续抓紧HJD型局用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项目建设,年内达100万线能力。

  4、控制投资规模,为民办好实事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265亿元,增长15%。投资基本结构为:农林水利10亿元,占3.8%;商粮贸20亿元,占7.5%;工业80亿元,占30.2%;运输邮电48亿元,占18.1%;金融3亿元,占1.1%;科研2亿元,占0.8%;文教卫体10亿元,占3.8%;城建70亿元,占26.4%;房地产旅游16亿元,占6%;其它6亿元,占2.3%。优化投资结构,确保续建项目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建设条件齐备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的项目。集中力量抓好西部电厂、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盐田港二期工程、机场航站楼工程、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等37个重点项目,年度总投资65.6亿元。

  今年政府投资计划安排38.8亿元,资金来源是:预算内财政收入21亿元,自筹收入11.8亿元,国有企业上缴利润2.3亿元,特区基础设施增容费3.7亿元。政府投资的重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供电、供水、道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和社会事业。今年决定为民办好十一件实事,包括住宅、中小学、垃圾处理、道路维护、自来水、医疗设施、梅林口岸等,计划年度投资5.1亿元。

  5、加快骨干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为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必须认真修订和实施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重点发展计算机及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元器件、视听、机电一体化、重点轻工、能源等七大工业主导行业,不失时机地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相配套的电子信息行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推进拳头产品的规模化。工业总产值计划净增14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2.9%,提高5.7个百分点。科技开发项目计划安排102项,科技三项经费计划安排0.6亿元,增长27.7%。

  6、保持合理信贷规模,积极发展金融市场

  继续千方百计稳定储蓄,扩大存款。全市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计划1212亿元,净增278.6亿元,增长29.8%,其中居民储蓄405亿元,增加114.6亿元,增长39.5%;企业存款725亿元,增加166.8亿元,增长29.9%。全市贷款余额计划848亿元,净增205.9亿元,增长32%,其中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净增154.1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新增及收回再贷19亿元,农业贷款新增2.5亿元,其它新增贷款30亿元。今年资金缺口仍大,要用好用活资金,合理安排贷款结构,防止房地产和非生产性贷款挤占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搞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监管,确保高新技术型、出口创汇型和效益型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完善、配套证券市场,加快证券市场建设,稳步增加上市品种,扩大市场规模,增大交易量。安排企业债券4亿元,可转换A类债券3亿元、可转换B类债券2亿美元,证券市场交易规模3500亿元。抓好市场开拓,探索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方式、中外合作基金及国内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的运作方式、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融资的路子,改进B股运作方式。进一步搞活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上档次、上规模,交易量超过2000亿元。

  7、继续发展商贸旅游,大力拓展远洋市场

  今年国内外市场拓展要达到新的水平,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巩固香港、北美、西欧传统市场,重点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一般贸易中远洋贸易比重由去年的35%上升到45%。

  加强市场体系的完善配套,今年计划安排商贸投资20亿元,抓好11个大型商业零售市场、6个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保税生产资料市场。组织到全国大中城市建立深圳名优产品销售中心,继续提高国内市场商品占有率。组织好主要商品流转供应,粮食调入60万吨,扩建5万吨粮库,抓好粮食储备;成品油需求340万吨,增长17.2%,其中三资企业进口245万吨,此外,市场需求成品油95万吨,争取列入国家计划。

  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进一步抓好旅游景点改造和建设,充分利用对外国游客。实行72小时免签的特殊政策,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旅游业有新的突破。外汇收入8亿美元,增长17.6%;接待国际游客196万人,增长5.4%。

  8、注重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是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年,深圳作为新兴的城市,尤其要重视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为此,加大教育等公共事业投资,改善医疗、住房、文化娱乐设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搞好优生优育,优化人口结构;搞好社会治安和环境两个综合治理,实行巡警制度,加快市、区两级公安看守所、收容所、拘留所的规划建设,继续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巩固除“七害”成果,搞好市容卫生、防洪排涝、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治理,净化美化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全市普通教育计划招生85813人,增长12.7%,其中高等院校招生2300人,增长38.1%;中专(中技)1610人,增长20.6%;职业高中3744人,增长15.1%;普通中学招生28884人,增长20.5%;小学招生30360人,增长7.1%;幼儿园招生18915人,增长7.7%。全市成人教育招生7530人,增长27.6%;其中成人中专招生2940人,增长23.8%;成人高等教育招生4590人增长30.2%。全市普教在校生人数达到301729人,净增26382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达到16642人,净增4553人。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中学学位4800个,小学学位1350个。

  加快医疗设施建设,使病床位和医护人员的增加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今年医院病床计划达到7022张,增长7.3%,专业卫生工作人员15780人,增长8.2%。计划医疗卫生投资1.1亿元,兴建市急救中心、市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网点。

  做好迎接世界妇女大会的筹备工作,妇女儿童大厦交付使用。为解决文化艺术团体活动场地的新洲大厦今年全面动工,新华书城争取全面交付使用。

  认真抓好人民生活,加快福利房、微利房建设,续建2260套,新建单元式住宅4869套,单身公寓1000间,共42万平方米。同时,逐步实施福利房与微利房并轨。

  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清理“三无”人员。年末总人口345.51万人,增长3%,其中暂住人口247.04万人,增加5.5万人,增长2.3%;常住人口98.47万人,增加4.5万人(其中自然增长1.5万人),增长4.8%。新增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实施“先市内后市外”的原则,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调剂。推出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在布吉镇搞好试点,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化人口结构,按照新的标准做好基础设施增容费征收工作。争取今年10月份完成人口普查。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现优生优育,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今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九五”计划打好基础的一年,要抓紧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规划》、《深圳市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衔接的基本方案》、《深港主要产业衔接方案》以及城市发展、第三产业等37个专项规划,并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

  各位代表,从现在到2000年,深圳面临香港回归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工作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今年和“九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而努力。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