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1993年政府公报 > 1993年第12期(总第48期)
索 引 号:
分 类:市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1993-12-30 17:21
名 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文 号: 深府[1993]460号
主 题 词: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计划工作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的精神,并按照国家计委下发《关于编制一九九四年计划(草案)和一九九五年框架计划的通知》中所要求的“明年国家将在加快财税、金融、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外贸外汇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年度计划也要相应进行改革。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年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体制环境的变化,注意把改革和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及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年度计划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一九九四年年度计划改革的初步意见》,结合我市宏观管理体制和计划体制的改革进程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要求,决定对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市计划局起草的《关于我市改革年度计划编制的方案》和《深圳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指标》经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作为我市今后编制年度计划和次年年度框架计划的操作方案,请按新的方案认真进行明年计划编制工作,有关事宜请与市计划局及时联系衔接。
附:1、《关于我市改革年度计划编制的方案》
2、《深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指标》
关于我市改革年度计划编制的方案
一、年度计划编制的现状
特区成立以来,我市就对年度计划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减少指令性计划内容,1982年,取消了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1984年取消了工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1986年又开始减少下达商业贸易系统的实物指标,在减少实物指标的同时,相应增加了价值指标。其次是考虑到特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求计划具有较大的弹性,指标的设置主要以总量、方向性和体现经济效益为主,1984年编制36本计划,1988年计划已减少到16本,计有综合、工业生产、农村经济、运输邮电、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财政收入、信贷、综合外汇收支、外贸出口商品、主要物资需求、重点科技项目、教育、卫生、人口、职工人数等,指标更有所简化。1992年,在加快改革步伐的新形势下,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年度计划又作了较大改革,主要是加强了宏观总量指标,取消了一部分个量和实物指标,目前计划指标数量大大缩减,从而增强了年度计划的宏观性、政策性和导向性作用。但从实际执行效果看,仍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例如现行计划指标虽经过简化,但仍比较繁琐,有的指标已没有实际意义;一些年度计划指标与经济发展实际差距较大,缺乏预见性;而以部门经济概念编制计划导致计划的面面俱到,不能很好体现年度宏观调控的重点,对企业而言,这样的计划所起的宏观指导作用,有时就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年度计划编制的改革,是关系计划体制改革能否深化、市场经济能否向纵深推进的一项重要而紧追的任务。
二、年度计划编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年度计划编制的精神,结合我市计划体制率先改革的实际情况,拟对我市年度计划指标体系、编制方法及计划下达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改革,力求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改革后的年度计划主要包括综合、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利用外资、教育等五大本计划。具体思路如下:
1、制定年度计划指标的新分类原则
现行年度计划指标体系是以传统的两大部类分工理论为基础,按主要生产消费部门进行分类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要求逐步建立以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和使用为核心的计划平衡体系,形成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结构、效益、宏观调控等内容的综合指标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性分析,我们将资金、商品、劳动力、技术信息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年度计划指标的四大因素,以此为原则,我们将原来按部门、行业分类的年度计划指标重新按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四方面因素进行归类分列,把年度计划分为总流量、资金流、商品流、人力流和技术信息流等五大部分
2、建立新年度计划指标体系
我局将年度计划编制的改革重点放在年度计划指标体系上,力求在计划形式上形成完备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即将年度计划的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改为预期指标和调控指标。所谓预期指标,是鉴于以往年度计划指标体系中重要经济活动的计划指标,往往与经济发展实际差距较大,而在修正指导性计划基础上形成的,它既不等同于一般的预测,又不等于原有的计划完成指标,而是以科学的预测为基础,并充分体现政府宏观调控意图,带有宏观指导性的计划指标。所谓调控指标,主要由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指标所组成,体现为指令性计划,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据此,总流量类的计划指标由预期指标和调控指标组成,在原有综合计划指标表基础上,根据宏观监测、调控的要求适当予以增减,重点体现年度宏观调控的要点,便于宏观调控。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工业、农业和交通通讯业发展规模、全社会信贷总规模、有价证券发行总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财政收支总量、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和外汇收支、人口总量及自然增长率、全社会土地开发利用总量、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重要经济效益指标等。这些指标是经济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资金、商品、人力与技术信息四大流量类的指标体系是在原有的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重新进行供需平衡的。资金流部分主要由财政收支、金融信贷、外汇收支和固定资产投资四方面的指标构成;商品流部分包括社会商品需求、产品生产、进出口和货物运输四方面指标;人力流部分包括人口、人口流动量、社会劳动力、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五方面指标;技术信息流部分包括邮电通讯、科技开发两方面指标。
3、改革原有年度计划的框架
根据上述设想,新设的总流量和四大流量指标将基本包括原先的16本计划的内容,定名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因此整个年度计划将由原来的16本缩减为一大本,分总流量和四大流量五部分同时,属于指令性的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利用外资及教育等4个计划,按照该大本计划所确定的总量、结构比例分列项目和人数,即相应地再编制3个项目计划和1个招生人数具体计划,项目计划更名为××年投资(重点科技、利用外资)项目计划,原有教育专业计划改为××年教育招生人数计划,绝大多数指令性指标仍予以保留。
4、调整计划指标内容
按照新的分类、新的指标体系和新的计划框架,对原先不必要的和没有实际作用的计划指标予以简化和取消,对需要保留的指标加以改造,并增加少量必需的宏观经济总跫指标,总流量部分只列主要指标,结构类型的指标在四大流部分体现。初步考虑:
工农业生产,工业总产值中不再将特区与宝安和龙岗区分列,化学医药、中成药、机制纸及纸板、化学纤维、纱等主要产品产量不再列入计划,保留的总量计划指标改为预期指标。农业生产除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外,其它指标也予以取消。
交通运输,全社会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指标作为预期指标,管道运输不再列入计划,全社会客运量、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及邮电业务总量分列调整入人力流计划与技术信息流计划部分,作为预期指标。
社会事业,教育指标将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总量指标列入人力流指标部分,社会劳动力指标中增列经济活动人口(即在业人口)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两项预期性指标。
5、强化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1994年年度计划编制始,改计划说明为年度计划报告制,包括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专项计划报告和专题经济政策报告三种形式,综合报告着重分析年度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及市场运行趋向,提出年度经济发展基本方针,以及宏观调控重大政策措施,综合报告由综合处负责起草;金融形势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导向、市场供求预测、人口发展、科技发展趋势、教育招生等专项计划报告则主要针对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项重点和主要矛盾,提出相应的宏观政策和措施,由各专业处负责起草;专题经济政策报告则是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即期调控和协调的经济政策报告,由局组织专人负责起草。
6、改革年度计划的编制、审及下达
按照以上设想新的年度计划采取企业和部门预报,结合经济预测模型的办法进行编制,各专业处于每年9月20日前确定下一计划年度的主要计划指标,报综合处统一平衡。10月正式编制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起草年度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各专业处按照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计划指标表(五大部分)编制年度固定资产项目计划、年度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年度利用外资项目计划、年度教育招生人数计划,并起草若干专项计划报告。
综合报告和总量部分计划指标(即原编制的深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表),仍按惯例报请市人大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众发布,其中综合报告每年固定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发布,各专业处的专项计划报告也可有选择地对外公报。
计划的下达则由专业处根据总体计划的总量数据和信息导向,负责调控指标的具体分解下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整个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市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和宏观经济预警预测系统进行反馈、监督和评估,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报告经济运行情况。
附:深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指标
深圳市计划局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日
深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指标
目 录
一、总流量
二、资金流
财政收支计划
金融信贷计划
外汇收支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三、商品流
商品需求计划
产品生产计划
进出口计划
货物运输计划
四、人力流
人口计划
人口流动量计划
社会劳动力计划
教育计划
卫生计划
五、技术信息流
邮电通讯计划
科技开发计划
一、总流量
1、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2、工业总产值 亿元
3、农业总产值 亿元
4、交通、运输
全社会机动车总量 万辆
万辆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民航运输总周转量 亿吨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6、进出口总额(贸发局口径)亿美元
进口总额 亿美元
出口总额 亿美元
7、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对外借款 亿美元
8、金融
银行存款余额 亿元
银行贷款余额 亿元
全社会有价证券发行总规模 亿元
9、预算内财政收入 亿元
预算内财政支出 亿元
10、全社会固定资源投资 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全民)亿元
商品房投资 亿元
技改投资 亿元
集体投资 亿元
个体投资 亿元
11、外汇收入 亿美元
外汇支出 亿美元
12、年末总人口 万人
户籍人口 万人
职工人数 万人
人口出生率 ‰
13、全社会土地开发总量 平方公里
14、经济效益指标
工业净产值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工业百元产值利税率 %
工业流动资金周转 次/年
工业百元资金利税率 %
商品销售毛利率 %
商品费用率 %
15、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 %
零售价格总指数 %
服务价格总指数 %
二、资金流
(财政收支)
1、预算内财政收入
工商税收 万元
农业税和耕地占用税 万元
企业收入 万元
国家能源交通建设资金 万元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万元
排污费收入 万元
国土收入 万元
教育附加收入 万元
其他收入 万元
财政收入返还 万元
2、预算外财政收入 亿元
其中:(1)国土收入 亿元
(2)增容费 亿元
(3)投资管理公司 亿元
3、政府统筹收入 亿元
4、财政支出 亿元
(1)经常性开支 亿元
(2)建设性投资 亿元
(二)金融信贷 亿元
1、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
企业存款余额 亿元
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财政性存款余额 亿元
农村存款余额 亿元
其他存款余额 亿元
2、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
流动资金贷款余额 亿元
固定资产贷款余额 亿元
农业贷款余额 亿元
其他贷款余额 亿元
3、证券发行总规模
普通股票(A)股 亿元
特种股票(B)股 亿美元
债券(含可转让债券) 亿元
(三)外汇收支
1、外汇收入 亿美元
出口收汇 亿美元
其中:三资企业 亿美元
来料加工工缴费 亿美元
销售商品收入 亿美元
非贸易外汇收入 亿美元
购入调剂外汇 亿美元
中央拨汇 亿美元
2、对外借款 亿美元
外国政府贷款 亿美元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万美元
商业贷款 万美元
出口信贷 万美元
对外发行债券 万美元
其他 万美元
3、吸收国外直接投资 万美元
合资经营 万美元
合作经营 万美元
4、外汇支出 亿美元
进口付汇 亿美元
非贸易付汇 亿美元
上缴中央外汇 亿美元
偿还借用外资本息 亿美元
国内外汇结算支出 亿美元
其他支出 亿美元
5、外汇收支差额 亿美元
6、年末外汇结存 亿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 万元
农林水利系统 万元
输邮电 万元
商品贸物资 万元
金融
文教卫生体育 万元
科研 万元
城建 万元
房地产旅游 万元
其他 万元
三、商品流
(一)商品需求
1、全社会总购进 亿元
全社会总销售 亿元
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3、主要物资需求
钢材 万吨
水泥 万吨
木材 万立方米
煤炭 万吨
煤气 万吨
粮食 万吨
肉类 万吨
成品油 万吨
(二)产品生产
1、工业生产
(1)工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轻工业 亿元
重工业 亿元
(2)工业增加值 亿元
(3)工业净产值率 %
(4)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彩色电视机 万台
房间空调器 万部
数字程控交换机 万门
小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录像机 万部
卷烟 万箱
2、农业生产
农业增加值 亿元
农业总产值 亿元
蔬菜 万吨
水果 万吨
肉类 万吨
禽类 万吨
蛋类 万吨
奶类 万吨
水产类 万吨
(三)进出口(贸发局口径)亿美元
1、出口总额 亿美元
(1)其中:工矿产品 亿美元
农副产品 亿美元
“三来一补” 亿美元
(2)其中:一般贸易 亿美元
三资企业 亿美元
“三来一补” 亿美元
2、进口总额 亿美元
3、海关口径出口额 亿美元
海关口径进口额 亿美元
(四)货物运输
1、全社会货运总量 万吨
铁路货运 万吨
公路货运 万吨
水路货运 万吨
航空货运 万吨
2、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集装箱 万标箱
3、全社会货运周转量 亿吨公里
铁路运输 亿吨公里
公路运输 亿吨公里
水路运输 亿吨公里
航空运输 亿吨公里
四、人力流
(一)人口
1、年末总人口 万人
特区内 万人
特区外 万人
(1)户籍人口 万人
特区内 万人
特区外 万人
(2)暂住人口 万人
特区内 万人
特区外 万人
2、人口出生率 ‰
户籍人口 ‰
3、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二)人口流动量 万人
全社会客运量 亿人公路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万人
(三)社会劳动力 万人
1、在业人口 万人
其中:户籍在业人口 万人
2、全部职工人数 万人
其中:户籍职工人数 万人
3、全部职工平均工资 万人
4、户籍待业人口 万人
户籍人口待业率 %
(四)教育
1、普通教育在校生 人
其中:招生 人
高等院校(含师专) 人
其中:招生 人
中等专业学校 人
其中:招生 人
技工学校 人
其中:招生 人
特殊学校 人
其中:招生 人
职业高中 人
其中:招生 人
普通中学 人
其中:招生 人
全日制小学 人
其中:招生 人
幼儿园(含学前班) 人
其中:招生 人
2、成人教育在校生 人
成人高等教育 人
其中:招生 人
成人中等专业教育 人
其中:招生 人
3、工读学校在校生 人
其中:招生 人
(五)卫生
医院床位数 张
卫生防疫站 人
妇幼保健站、所 人
专业卫生工作人员 人
四、技术信息流 人
(一)邮电通讯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电话装机总容量 亿元
(二)科技开发
1、科技进步贡献率 %
2、科技三项经费 亿元
3、科技开发项目
微电子及元器件等 项
计算机 项
机电一体机 项
通信 项
新材料 项
新能源 项
生物工程 项
仪器仪表 项
机械 项
石化 项
轻工 项
纺织 项
食品 项
建筑与建材 项
医药 项
农业 项
环保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