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1990年政府公报 > 1990年第8期(总第12期)
索 引 号:
分 类: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
发布机构: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日期:1990-12-31 16:08
名 称:深圳市199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1990年12月23日在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陈锡桃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出深圳市199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1990年预算执行情况
深圳自建市以来,作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已经历了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十年间,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在财政工作方面,我市各级财政在中央和省给予的“收入留用,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下,充分运用了中央和省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政策、财力和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积极外引内联,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改善了我市投资环境,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为财政收入的高速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国家的贡献也逐年增多,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一九八九年,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97.8亿元,比建市初期的一九七九年增长48.8倍;国民收入为72.2亿元,增长44.2倍;预算内财政收入为18.77亿元,增长108.1倍;预算内财政支出17.3亿元,增长57.5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随着深圳地方财力的增长,每年上交中央和广东省的财政支出也逐年增加。从1981年至1989年九年共上交12.4亿元,其中上交中央财政11.2亿元,上交省财政1.2亿元。为平衡全国和全省的财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九九〇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认真贯彻全国和全市计划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财政治理整顿目标和紧缩财政这个中心,大力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认真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管理,继续探索和深化财政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市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财政收入已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较好地保证了我市建设和改革的各项资金需要。
今年一至十一月我市的财政收入累计为191,553万元,完成预算的120.99%预计全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00,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6.3%。如果不出现其他特殊情况,还可能再超收一些。一至十一月份我市的财政支出累计为155,352万元,完成预算的111.28%预计全年的财政总支出为171,51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7.8%。一九九〇年全市预算内财政收入预计数200,000万元,加上全年海关代征工商税上划上后中央返拨我市基数收入14,622万元和上年财政结余等,总收入为222,869万元;减去全年预计财政支出数171,514万元和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上解中央(含计划单列后各项包干上解)专项上解省的支出等,支出总额为217,491万元,收支相抵,全市财政预计可以再次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这些预计数字,在将来决算编成以后,还会有一些小的变化。
一九九〇年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计完成数如下:
(一)工商税收收入完成160,000万元,为年度预算129,500万元的123.5%,超收3亿元。其中产品税增值税收入1.1亿元,与年度预算持平;营业税收入84,000万元,为年度预算70,000万元的120.0%,超收14,000万元。
(二)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600万元,为年度预算1,459万元的41.1%,短收859万元。
(三)企业收入完成2,450万元,为年度预算2,723万元的90%,短收273万元。
(四)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完成15,250万元,为年度预算7,200万元的211.8%,超收8,050万元。
(五)排污费收入完成200万元,为年度预算140万元的142.8%,超收60万元。
(六)其它收入完成14,000万元,为年度预算12,000万元的116.7%。
(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7,500万元,为年度预算5,300万元的141.5%,超收2,200万元。
一九九〇年,全市财政支出预计完成171,514万元,为年度预算145,614万元的117.8%,增加支出25,900万元。
一九九〇年财政支出主要项目预计完成数为:
(一)基本建设支出68,000万元,为年度预算45,000万元的151.1%,增加支出2.3亿元。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5,000万元,为年度预算4,800万元的104.2%,增支200万元。
(三)科技三项费用支出720万元,与年度预算基本持平。
(四)农口事业费及支农支出4020万元,为年度预算3,520万元的114.2%,增支500万元。
(五)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支出960万元,与年度预算基本持平。
(六)城市维护费支出7,200万元,为年度预算7,000万元的102.8%,增支200万元。
(七)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5,090万元,为年度预算22,800万元的110%,增加支出2,290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3,980万元,为年度预算12,380万元的112.9%,增支1,6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89万元,增长13.7%。
(八)科学事业费1,050万元,为年度预算1,020万元的102.9%,增支30万7元。
(九)其他部门事业费7,300万元,为年度预算7,000万元的104.3%,增支300万元。
(十)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720万元,与年度预算数持平。
(十一)行政管理费支出8,360万元,为年度预算6,500万元的128.6%,增支1,860万元。
(十二)公检法经费支出8,900万元,为年度预算6,900万元的128.9%,增支2,000万元。
(十三)价格补贴支出1000万元,为年度预算800万元的125%,增支200万元。
(十四)其它支出包括归还贷款本息、拨付办案经费及临时开支等32,484万元,为年度预算31,796万元的102.2%,增支688万元。
财政支出超过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为进一步完善特区投资环境,我们增加了基建拨款,投资于我市的九大基础设施建设,并花大力气保证了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为服从稳定社会的大局,我们又增加了公检法部门及行政管理费的支出。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保证了必要的价格补贴,增加了城市维护和市政建设的开支等。这些必要支出的增加,是建立在各级财政超收的基础上的,是有其财力保证的。
需要指出的是,受全国总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全国许多地方的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我市的经济效益也不太好,但在今年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我市财政收入仍然达到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一是财政收入中包含着部分上年税收结转。二是占我市税收绝大部分的是流转税,这部分收入受经济效益好坏的影响比较小。而与经济效益关系密切的国营企业所得税收入占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小,即使在今年经济效益下降使所得税短收二百多万元的情况下,对整个财政收入的增幅也未呈现出明显的制约作用。三是我市每年都有一批新建投产和减免税到期的企业,财政收入增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源千这些新增财源的。四是今年以来财税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征管工作,抓紧清理拖欠漏税,抓紧现税入库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财政收入的流失,加快了入库进度。此外,还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的增收,如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是1989年出台的政策,去年八月份才开始入库,而今年从年初起就有收入入库,所以增幅相当大。
我市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并保持自建市以来连续十一年都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这既是全市各级政府和各级财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全市人民和各行各业的理解与支持分不开的。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在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加强管理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辟财源,努力组织收入,较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收入任务。我市各级财税部门始终把组织财政收入,搞好收入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今年由于继续实施紧缩政策,我市财政又肩负着为中央财政作贡献、挑担子的艰巨任务,新增加的上缴任务共达三亿多元,使我市财力的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增加财政收入,我市财税部门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财源,另一方面认真整顿财税秩序,大力推进以法治税,加强征收管理工作,加强了对罚没收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收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管工作,使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任务。
(二)贯彻紧缩财政的方针,控制和节减了一些非重点的财政支出。控制需求,紧缩支出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我市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继续实行了“分级管理,切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包干办法,充分调动各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我市财政还建立了专项资金的追踪反馈制度,规定各单位在用款之前必须填报专项资金用款申请表,经审核备案后拨出经费,并不定期检查,合格后方可核销所拨经费,由此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我市财政还扎扎实实地做好控购工作,严格控购纪律,对违控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调整支出结构,增加了能源、交通、农业、教育、科技等重点的投入,并注意了管好用活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市财政在今年的支出安排上,按照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在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的同时,又安排了必要的资金保证能源、市政、交通等重点建设的进行,在分配财政资金时,还充分注意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力争少花钱多办事。据统计,1990年一至十一月份,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能源、交通、通讯等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43.8%。同时,各级财政还挤出财力,较多地增加了对农业、教育、科技的投入,1990年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的支出预计为4020万元,比上年增加914万元,增长29.43%;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支出预计为26,140万元,比上年增加1,811万元,增长7.44%;其中教育事业费预计为13,980万元,比上年增加1689万元,增长13.74%,超过了我市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四)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开展财税大检查和清理“小金库”工作。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大检查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一九八九年税收财务大检查重点检查的复审、处理和收尾工作及1990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查“小金库”工作,严肃了财经纪律,堵塞了漏洞,确保了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我市财政还加强了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监督,把财务监督和检查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把单位自查和财政部门进行重点检查结合起来,纠正了一些违反财经纪律和不执行财务制度的现象。今年,我市各级财政还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部署,积极参予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订了有关管理办法,对扭转“三乱”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我市财政还积极进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改革,制定实施了特区的会计改革方案,并在一些企业进行了试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今年我市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收入项目之间完成预算进度不平衡。一至十一月份大部分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项目完成较差,如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0.71%,主要是因为财政部下达我市的耕地占用税任务包括特区,而我市决定特区内不开征,兼之农林特产税零星分散,征收困难,因而难于完成任务。二是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今年我市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所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主要是工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亏损增加,国有资产在少数企业中流失严重,国营企业所得税仅完成年度预算的53.43%,比去年同期下降60.45%。预计全年的企业收入比预算短收273万元,比上年减收1443万元,下降37%。这些都必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制约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支出需求有增无减。今年在安排支出预算时,市财政已明确经费由主管部门切块包干使用,年度执行中临时用款在包干指标中调剂解决,但目前一些主管部门和单位在包干指标以外的请款报告较多,要求增支的呼声较高。这当中既有计划安排的财政收入增长满足不了各单位的增支要求的原因,也有一些单位的增支要求太高的原因。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我市财政不可能满足所有各方面的要求,在此也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能够给予充分地理解和支持。
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受全国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由前几年累积下来的,也有的是今年以来才出现的,这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总结经验,坚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1991年预算草案
各位代表,现在报告的1991年预算草案,是根据中央对我市的现行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结合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我市1991年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草案来制订的。由于今年我市召开人大会议的时间较为特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还来不及贯彻,比较具体的收支计划也还来不及讨论,因此,这个草案还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待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讨论确定我市财政收支计划以后,再做必要的修改,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形成正式的预算,报人大常委会审定。
一九九一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220,000万元,比上年预计收入数200,000万元增加20,000万元,增长10%。主要项目的收入计划是:
(一)工商税收收入、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预算调节基金收入205,300万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22,550万元,增长12.3%。
(二)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收入640万元,比上年增长6.7%。
(三)企业收入2,800万元(包括国营企业所得税和弥补计划亏损补贴),比上年增长14.3%。
(四)排污费收入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0%。
(五)其他收入11,000万元,比上年减少21.4%。主要是该项收入属不稳定收入,不宜估计过高。
一九九一年财政支出计划,根据全市财政收入220,000万元,加上中央、省专项安排,上年财政结余,减除按现行财政体制和财政计划单列后规定上缴中央和省的各项支出,减除增设预算周转金后,一九九一年全市可支配财力为184,400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也安排支出184,400万元,比上年预计支出数171,514万元增长7.5%。这个财政支出盘子是很紧的。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特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方针,在保证稳定大局需要的前提下,对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的支出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切实控制和节约各项行政经费支出。一九九一年财政支出主要项目计划是:
(一)基本建设支出63,000万元,比上年预计支出数68,000万元,减少7.3%0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5,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三)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四)农口事业费及支农支出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五)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六)城市维护费支出7,700万元,比上年增长7%。
(七)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八)科学事业费支出1,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九)其他部门本业费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
(十)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780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十一)行政管理费支出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6.4%。
(十二)公检法经费支出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
(十三)价格补贴支出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十四)其他支出39,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归还以前年度财政性基础设施贷款本息1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增长44%。
(十五)各级财政总预备费5,000万元,主要用于突发事件和不可预见性支出。
各位代表,我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于财政预算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程序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已进入第二个十年,创造“深圳效益”的目标,将促使我市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我市各区、县建制的完善以及市与各区、县财政体制的明确,必将调动地方各级增收节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完成明年财政预算任务的有利条件。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明年将面临的困难,现在提请大会审议的预算草案,已经考虑到明年我市经济将面临的形势对财政的影响,这种形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治理整顿期间,由于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亦会相应减缓,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仍然比较突出,各种经济政策和改革方案还在调整,加上财政收入基数大,不可能再保持原来那种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我市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成立特区后建起来的,财政投资很少,主要靠贷款起家,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还贷包袱和利息负担沉重,制约着财政收入的增长。第三、国家调整进出口政策和外汇政策,导致出口成本上升,进口受到严格限制,企业难以“以进养出”,使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第四、深圳电力紧张的状况虽较去年有所缓和,但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用电的需要,部分企业将因缺电而造成开工不足,人力物力闲置,经济增速受限,效益下降。今年以来,我市的供水能力已到极限,水资源的短缺将成为继缺电之后又一制约我市财政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五、我市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主要表现在企业占用资金增加,成本费用增加,实现税利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改观,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第六、深圳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特区产品大部分出口外销,由于海湾危机,油价上涨,将使西方工业国家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经济衰退,从而使深圳特区吸引外资、特区产品出口遇到新的困难。此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等。考虑到上述种种原因,我们认为在编制1991年财政预算草案时,不可能把收支指标定得再高。
各位代表,1991年我市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财政上缴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全市的财政形势将比较严峻。我们要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努力完成中央和省的集中资金任务;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贯彻过几年紧日子的思想,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有保有压,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开拓新财源,加强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实现收支平衡。为了完成1991年的财政预算任务,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全局观念,确保完成中央、省分配的集中资金任务,为国家财政平衡和稳定大局作贡献。自建立特区以来,中央和省对我市实行财政包干体制,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使我市财力得以迅速增长。现在,我市经济已转入稳定增长阶段,而中央财政困难较大。中央提出要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要求我市多作贡献,我们必须坚决完成。同时,为了满足全市性的资金需要,增强市的调控能力,市也要适当集中一部分资金。我们要根据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将有关集中资金的任务适当分配到各区县。各级财政部门都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此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财税征管工作,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发展经济,增加财源,抓紧组织财政收入,把该收的钱及时足额地收上来,是实现财政状况好转的根本途径,对于解决当前的财政困难,完成各项财税任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1991年里,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在搞好生产和流通的同时,大力加强财税管理与监督,推进以法治税。要坚决按财税法规办审,依法征税,严格减免税的管理。对已经实行的减免税,要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充分发挥减免税的效益,减免到期要及时恢复征税。要进一步做好出口退税工作,提高出口退税工作水平。加强纳税户管理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个体税收征管制度。认真抓好零星税源的征管工作。同时,还必须继续巩固治理“三乱”和税收财务大检查的成果,严肃财经纪律,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纠正各种截留利润、乱摊乱挤成本(费用)截留坐支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巧立名目滥发钱物和奖金补贴等违法乱纪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严肃法纪,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办事。要认真搞好财政、税务、国有资产、审计等方面的监督,对无视政策法令,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继续违法乱纪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坚决查处。各级政府要健全税收财务大检查机构,加强力量,使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除了动员广大财税和财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搞好一年一度的税收财务大检查以外,还要认真做好经常性的检查工作,及时查处各种违纪案件,严肃财经纪律。
(三)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并继续深入地探索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各有关制度的改革,通过各种有力的改革措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尽可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是解决当前财政困难的需要,而且是少投入,多产出,增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保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和特区建设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前些年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整个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取得的。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今后我市经济规模的增长将受到一定制约。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进一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双增双节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的重点是要抓好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抓住时机,帮助企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物质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加速资金周转,克服各种浪费现象,努力扭亏增盈。对亏损企业,要落实经济责任制,经营性亏损要限期扭亏,政策性亏损实行定额补贴,超亏不补。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外经、外贸企业管理,促进经贸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减少出口亏损。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并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
(四)贯彻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的方针,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虽然我市财力增长较快,但在安排财政支出时,仍然要坚持量入为出的方针,大力压缩和控制财政支出,认真过几年紧日子。这不仅是预算平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使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都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市区县各级都要从紧安排1991年的财政支出盘子,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的增长;要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增长,节约和压缩各项公用经费开支,严格预算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开减收增支的口子;要继续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控制专控商品特别是小汽车的购置;要严格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各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要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在压缩和控制财政支出的同时,又要贯彻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要保证农业、文教科卫事业支出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并合理安排和调度基本建设资金,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
(五)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工作水平。首先要进一步搞好财政队伍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廉政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勤勤恳恳,廉洁奉公;其次要抓好业务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学习,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财政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推动特区财政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1991年全国财政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在大气候的制约下,实现我市可支配财力增长将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是,经过十年来的建设,我市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改革也比较配套,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础。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人民,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我市1991年的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