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村民“康哥”的手机最近成了“新农具”,他养的胡须鸡脚上戴着二维码脚环。“深圳来的工作队给每只鸡都办了‘身份证’,说是‘区块链’技术,手机一扫连鸡在哪座山头长大的都清楚。”他笑着说。
这座粤北群山间的村庄,半年前迎来了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从前海湾到九连山,他们用脚步丈量出乡村振兴的道路,通过“资源整合、智力融合、资金汇合”的“三合模式”,让鹤湖村悄然焕新。
破局:基建强基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在鹤湖村南网E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这个零碳服务中心建成后,既能当电商直播间,又能展示村史文化,还有充电桩配备到位。”深圳市驻连平县元善镇工作队队员、驻鹤湖村第一书记解玉庆指着图纸介绍。该项目既是河源首个零碳党群服务中心,又是粤北首个集“光-储-充”为一体的南网E站。
解玉庆介绍,工作队进驻半年以来,以三大举措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补短板,建成全镇第二间智能图书室“南网知行书屋”,惠及300余学子,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双通道,将鹤湖农产品送上大湾区餐桌;二是强产业,打造“鹤湖胡须鸡”全产业链,去年8-12月助销3000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三是促消费,通过“订单农业+暖阳义卖”采购连平农产品254万元,帮扶规模居全县首位。目前,鹤湖村河道整治、村道黑化、农房外立面改造等多项配套工程正同步推进。
攻坚:精准对接需求助推产业升级
过去,胡须鸡养得好,但是品牌缺失、设施落后、管理粗放,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如今,在深圳供电局与深圳技术大学的帮扶下,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鸡脚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养殖数据。
开发“认养一只鸡”线上程序,吸引了超2000名消费者参与认养,认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同时打造“鹤湖胡须鸡”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带动线上销量增长80%。鸡场老板康哥骄傲地说:“有一个深圳的消费者回购了28次。”
目前,鹤湖胡须鸡产业已初显成效:去年8-12月助销3000只,同比增长25%,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新增8个就业岗位,吸引了8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从1.2万元增长至1.8万元。
蝶变: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站在半年的节点上,深圳市驻连平县元善镇工作队已着手谋划更远的未来。
基建强基方面,今年2月8日深圳供电局落地首笔帮扶资金171.8万元,全年将投入800万元推进“光储惠民”工程;6月底将建成南网E站,实现村级绿电全覆盖,同步改造鹤湖村灌溉系统,破解200亩农田“靠天吃饭”用水难题。产业升级方面,将投入70万元打造胡须鸡全产业链2.0,建成标准化车间及区块链溯源系统,预计带动农户年增收50万元。农文旅融合方面,将开发“认养一只鸡+研学”特色线路,完成农房彩绘和5公里绿道建设,争创典型示范村。
通过基建强基、产业升级、农旅融合三管齐下,鹤湖村正成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的生动实践。随着各项工程落地见效,这座粤北小村将实现“党建引领阵地化、集体经济产业化、乡村发展景区化的跃升”,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本。(来源:深圳乡村振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