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好“三员”,深入推进基层社区健康网格治理
创新建立“健康促进员、健康统计员、健康指导员”三员制度。统一培训社区网格员、卫健专干和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共同组成“社区健康推广大使”队伍,免费为每户家庭制定一张“居民家庭健康账单”——记录家庭人口结构、老幼孕重要健康信息及需求,推进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及家庭病床建床等;提供一份“居民家庭健康宝典”——包括控油壶、限盐勺等物品,推行减油减盐减糖“三减”行动,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
“三员制度”试点以来,全区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率及重点人群签约率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新建家庭病床增加200张。家庭医生“三员制度”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截至2024年底,罗湖区每万人全科医生达到7.48名,提前完成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5名),6家社康中心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2条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创新举措全省学习推广。
二、建设健康县区,罗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55.04%
罗湖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健康县区,将健康素养提升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获得“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全省十强健走示范区”。顺利推进无结核城区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区人民医院获批广东省县(区)级癌症防治中心和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重点癌症早诊率达66%以上,提前完成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25年60%的要求。2024年罗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55.04%,创历史新高。
加强“卫健、疾控、社康、街道、社区”五部门联动,开展居民健康宣教、举办重点人群讲座和健康干预活动,打造健康肉菜市场、健康公园及健康小区等场所。建立“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在区疾控中心新址打造416平方米的一体化健康科普基地——“小罗健康科普中心”。
出台《深圳市罗湖区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雏鹏“139”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搭建“家校卫”学生健康工作平台。《多层次精准构建城市儿童肥胖防控模式》获评国家优秀案例,罗湖模式被编入深圳市学校卫生工作手册2024年修订版,并在全市推广。
三、开设全市首家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助力创建生育友好城区
2024年9月19日,罗湖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全市首家公办公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该托育中心由罗湖医院集团运营管理,可提供135-150个托位,集婴幼儿照护、科学育儿指导、婴幼儿生长发育管理、从业人员培训于一体,实现“医+育”有机融合。11月27日,市卫生健康委在罗湖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加挂“深圳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截至2024年底,我区共有托位5716个,提前完成省市托位建设任务,千人托位数达5.52个,建成12家嵌入式社区托育点,努力实现“医育融合”服务体系全覆盖。
四、罗湖区人民医院清水河院区开业,聚焦生殖健康特色服务
2024年12月28日,罗湖区人民医院清水河院区开业运营。院区建筑面积20094平方米,运行初期开设生殖医学科、妇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等十多个科室门诊,开放床位173张,后续将规划完成门、急诊及住院部所有功能,床位超500张。院区重点打造生殖医学科、妇科等优势学科特色品牌,一站式解决有关生育的全部问题,将建设成为集先进管理、创新服务与智慧化运营的高水平医院。罗湖清水河片区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智丰大厦生命健康产业园,是罗湖重点打造、支撑未来城市发展的总部经济集聚区。罗湖区人民医院清水河院区,将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依托医改成果,重点发展生殖医学、细胞治疗、个性化精准医疗等医疗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并协同促进罗湖大健康产业发展。
五、推进社区健康养老,打通医养融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罗湖区着力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成立区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深入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安宁疗护、高龄老人健康关爱、失能失智防控、老年综合评估、老年营养改善和我爱我足-糖尿病足筛查防治项目等,全方位全周期保障辖区长者身心健康。
推进社康中心与老年人日照中心建设一体规划、整体升级,截至2024年底,建成3个社区嵌入式老年人医养融合服务综合体。卫健、民政联动,实现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病床“两床合一”。居家的老人享受“健康体检+防跌倒工程+银龄安康+整合照护”四重健康服务。政府为户籍长者免费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累计为辖区老人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1731户,老年人每年可以享受1次免费健康体检。
罗湖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医养融合实践经验全国推广。2024年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观融合典型案例集》,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医养融合典型案例“‘融荣’与共,长者无忧享天伦”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集,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六、正式获批“港澳药械通”,深港医疗融合又进一步
2024年9月10日,罗湖区人民医院获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三批指定医疗机构,是罗湖区唯一一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可申请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及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
罗湖区人民医院地处罗湖商业繁华地带,紧邻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与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去年已开通深港跨境远程门诊,实现从线上预约、内地护士医生陪诊、港医视频问诊、港药直送的全流程闭环诊疗服务,今年获批“港澳药械通”资质,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升级。
七、中医药学科发展阔步向前,实现国家级优势专科“零的突破”
2024年5月10日,罗湖区中医院老年病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建设项目。目前罗湖区中医院在全国568家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位列第94名,跻身全国排名前100、等级A的队列。2024年4月,罗湖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广东省中医药局专家组现场评审。
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学重点学科29个,其中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7个、市级重点学科(含特色专科、建设单位)11个。
八、全市最大社区医院开业,获批深圳市首批残疾预防服务资源中心
2024年8月23日,经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评审,罗湖医院集团成为深圳市第一批残疾预防服务资源中心。2025年1月9日,深圳市残联在罗湖医院集团东晓社区医院开展市残疾预防服务资源中心授牌仪式。东晓社区医院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集预防、诊疗、康复、保健为一体,以儿童疾病诊疗和神经康复服务为特色,为全市面积最大的社区医院,也是罗湖第一家社区医院,主要承担东晓、东湖街道片区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近25万人。依托东晓社区医院残疾预防主基地,罗湖医院集团聘请中国康复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将集团康复学科发展与残疾预防平台结合,突出小儿神经康复技术优势,未来将打造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残疾预防服务资源中心。
九、打响罗湖医美品牌,激发消费潜力
出台《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方案》,首创1+4+N全员招商工作模式;制定《关于加快医疗美容发展的工作措施》。2024年落地医美相关企业48家,纳统14家,实产营收、税收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形成医疗美容“一街一区”集聚。近日,深圳首个口岸港式综合医院——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开业。成立罗湖区医疗美容质控中心、口腔医疗质控中心和口腔专科联盟;主办深圳医疗美容高质量发展暨医美药械追溯体系建设研讨会。
2024年7月13-14日举办全市首届放心医美节。聚集20多家知名医美机构,展示行业前沿技术、产品,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全方位展现罗湖医美品质,打响罗湖医美品牌,激发消费潜力,让爱美者安心变美、放心选择、舒心体验。
十、“梧桐药膳坊”引领中医食疗“轻养生”潮流
罗湖区中医院组建研发团队开设“梧桐药膳坊”,以药食同源为基础,以四季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为主线,推出五行面点、中药奶茶、养生茶饮、养生粥、中药糕点等9大种类共60余个品种药膳产品。药膳在大湾区-东盟前海博览会论坛及第二届深港中医药文化集市上展示,深受市民好评。目前“梧桐”药膳在院内及翠湖文体公园设置两个销售点,日均客流量近450人次,月均销售额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