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罗湖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集体资产管理局)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罗湖区财政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09-23 11:2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活水引渠蓄势能,固本强基拓新源——构建财政收入增长极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财政紧平衡态势,必须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收入组织,坚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财政良性循环。

  一是聚力挖潜增收,夯实财政根基。强化财税协同,依法依规加强征管,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确保应征尽征、应收尽收。协同住建、规自等部门,加快解决城市更新项目遗留问题,推动复工建设;优化土地供应计划,按“应收尽收、能收尽收”原则清单化推进项目,力争全年突破。

  二是高效盘活资产,释放存量价值。联合区住房建设局、物业办等部门,立足我区资源禀赋,依法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推动资产盘活收入及早入库。深度梳理国有资源资产状况,争取尽早公开处置并上缴收入。

  三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部门优先为纳入国家、省、市的重点项目申请上级支持。积极对接中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扩大辖区居民消费需求,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切实增强财政韧性与可持续性。

  五是用好政策工具,拓宽财源渠道。用好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两个扩围”政策,提升专项债项目的主动谋划意识和整体谋划水平,实现项目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把国家、省委和市委等重要决策部署作为财政资金保障的首要任务,增强全区大事要事保障力度。

  二、精准滴灌保基本,硬核压减焕效能——重塑财政支出新格局

  在财政收支紧平衡、强约束的背景下,必须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有限财力精准投向关键领域。

  一是优先保障民生底线,强化重点投入。兜牢“三保”底线, 坚持“三保”支出绝对优先地位,精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对就业、科技、教育、医疗、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保障力度,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压实支出责任压实各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强化对“三保”项目、刚性支出等重点项目的执行监控与督促,确保应支尽支,做好绩效管理。

  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支出,严控新增项目。落实过“紧日子”严格遵循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对2025年各部门一般性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重新梳理评估。清理低效项目摒弃固化思维,坚决清理压减必要性不足、效益不高、“锦上添花”类项目。拧紧预算“水龙头”,2025下半年除“三保”和法定支出外,一般性项目预算力争压减30%以上,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原则上不安排新增支出。

  三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绩效管理。贯彻零基理念,将零基预算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依据财力状况、事项轻重缓急合理确定支出规模,足额保障刚性支出,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健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罗湖区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严把预算审核关,健全预算排序与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严控政府购买服务。强化绩效理念,实施全流程绩效管理,加强全过程成本分析,努力实现“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

  四是高效盘活公共资产,深化改革落地。持续深化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改革,对照《任务清单》,与各部门深度对接并实地调研重点项目,推进莲塘街道公配物业整合、桂园街道打造“长者服务中心+社康+文体中心”三位一体项目等落地。

  五是加强库款运行管理,前瞻预算编制。加强对库款情况的监测和分析预判,不断提高库款预测精准程度,保持合理库款规模,提前部署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根据财力情况和轻重缓急优化预算安排方式,坚持“先有项目、再排预算”,严格预算审核。

  三、穿透监管破梗阻,闭环监管立新规——打造财政治理新高地

  一是提升评审效能,强化源头防控。优化评审机制,实行限时办结,集中力量攻坚,加速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结决算,力争完成10个以上项目工程合同结算审核(合同额超40亿)及瓶改管项目全部结决算。强化源头管控建立评审问题清单,总结常见问题,对超标准、超规模、超概(预)算、虚报瞒报项目进行源头“防火墙”管控,提升项目单位投资管控能力。

  二是整治采购秩序,促进规范运行。开展集中整治,联合审计、公安等部门,深入排查政府采购违法违规线索,依法查处,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强化过程监督,开展代理机构现场检查,抽查项目评审评分,调取监控录像,监督“一项目一评价”结果,规范代理行为和专家评标。提升采购能力,通过培训、指引、队伍建设,指导采购人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质量效率,落实政策功能,强化廉政风险管理。

  三是履行监督职责,提升管理效能。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开展2024年度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推进资产清查处置,加大力度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督促剩余7家涉改或转企单位完成清查处置,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善资产绩效制度,起草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办法,优化预算一体化系统绩效功能。狠抓巡视巡察整改,对省委巡视、区委巡察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深刻剖析根源,一抓到底落实整改。

  四是加强履约监管,加速数据融合。强化履约检查,依托合同平台梳理全区购买服务合同,加强数据分析研判;选取重点项目开展履约检查进行成本穿透分析。加速数据整合,打通政府合同平台与工程招投标数据对接,加快数据赋能一体化建设,提升协同监管能力。

  五是完善三资管理,助推转型升级。完善监管体系,落实集体资产“1+8”监管制度,优化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功能。强化审计运用,指导街道督促公司开展2024年度财务审计,强化结果运用转化。引导转型升级,出台股份合作公司特色产业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发挥扶持资金导向作用,鼓励股份公司优化产业空间、开展多元化投资、参与公共项目等,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四、空间筑基强引擎,资本赋能塑标杆——驱动国企战略新跃升

  一是多元空间拓资源,产业住房强支撑。开发存量用地,进场实施B1地块场平,年内完成法图调整;开工建设新质科技大厦二期;同步完成一期基础工程。盘活存量园区,加快推动莲塘第七工业区等老旧厂房改造,筹集研发制造空间。加大物业购置,按计划完成1.92万平方米配建物业回购。改造低效物业,启动人福大厦改造、完成黄龙小区改造;启动边检闲置物业(总站遣返所等)改造,筹集保障房超800套。

  二是多维资本聚合力,金融活水促发展。厘清投资方式,统筹“拨改投”、股权直投、子基金等,有效利用返投机制及关联方力量做强产业投资,合力引入不少于10家优质企业。完善投资链条,对标罗湖区财富管理集聚区,指导罗湖私募基金公司7月底前取得管理人牌照,联合战新投公司打造“募投管退”全链条体系,掌握投资主动权。强化投后管理,对未完成返投或产业落地不及预期项目(如五矿金通、环球新材),年内推动完成返投和产业落地;对退出期或收益不佳项目(如宝诚文化基金),明确退出路径,实现资金回笼。

  三是多元融资筑根基,资金保障稳大局。发行公司债券罗湖投控分期发行20亿元公司债;罗湖城发公司(已获AA+评级)分期发行20亿元公司债。拓展多元融资通过项目贷、流贷、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保障重大项目与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挂牌销售润弘大厦,预计全年去化面积超8000平方米;探索盛华大厦、深业泰富科创大厦等优质物业资产证券化。

  四是多维招商引活水,资源配置优效能。强化资本招商,加快对上海卓越等高潜企业尽调,力争“以投带引”招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优化空间招商,引入专业园区运营商,提供“选址+定位+装修+招商运营”全链条服务,培育壮大园区企业。深化场景招商,调研兄弟区优秀经验,梳理国企物业场景,改造旧空间、筹集新空间,以场景驱动产业升级。拓展对外招商,积极拓展市外资源,扩大外资增量,紧盯光集芯科技、喜马拉雅等外资注资进展。

  五是多维改革塑核心,国企赋能提质效。完善公司治理,落实董事会职权,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并建立人才库,逐步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提升决策科学性。组建罗湖文旅投资公司,推动区域文旅产业升级、整合辖区文旅资源。优化绩效考核,结合功能定位制定考核方案,强化重点工作指标、弱化财务指标、减少主观评议,激发内部活力。拓展新兴业务,指导国企布局新领域(如无人机高空清洗、小散工程建设中心等),增强造血能力与发展后劲。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