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亦是罗湖区“产业提升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紧扣“三力三区”建设目标,锚定经济关键指标、重大战略项目、核心民生实事、安全稳定底线、可持续发展根基五大领域攻坚突破。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增长根基
(一)聚焦招大引强,产业招商显成效。构建“政策包+主题楼宇+三级调度”招商体系,精准开展产业谋划和图谱招商,重点招引国企、央企总承包龙头企业和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先后赴上海、杭州、广州、长沙、郑州等重点城市招商引资,拓展区域合作。深度调研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全面考察国内先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态势。聚焦建筑领域前沿科技应用,成功举办多场“科技赋能建筑转型”系列活动,助力辖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坚持项目为王,固投引领显担当。聚焦新开工项目纳统、续建项目深度挖潜等重点工作,推行“一项目一专班一方案”“五表一督办”及“固投三位一体”预报机制,高频调度、日清日结,精准疏通纳统堵点,形成全员抓项目、全流程跟进的固投攻坚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完成额居全区首位,其中房地产领域完成率全市第一、城市更新领域完成率全市第四。
(三)践行培优育强,产业指标稳增长。建筑业挖潜增效,紧盯重点龙头企业产值及新落地、新迁入企业入库纳统。工服业集群发展,力推EPC模式,引育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监理造价、检测监测机构,形成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集群;用好政策工具箱,激励企业向外拓展增活力,扩大外地、外区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整体产值。房地产精准去化,指导在售项目多渠道宣传推介,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商办“存量-需求”双清单及楼宇网格合作机制,联动招商降空置。其他房地产业,组建工作专班联动、深度摸排企业底数,力争实现应统尽统。
二、聚力攻坚关键项目,锻造发展强引擎
(一)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破局起势。笋岗客整所重大片区开发提速,创新采用“集中连片+复合开发”模式,成功推动客整所上盖综合开发项目正式立项,取得关键突破。
(二)提质增效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锚定“打造全市城中村改造示范标杆”目标,全链条推进螺岭片区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获市发改委、财政局“双审通过”,成为全市首个城中村改造专项债项目。首批3个城中村整治提升试点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系统调研梧桐山村、望桐路等区域现状与需求,前瞻布局谋划新一批整治提升项目。率先开展城中村改造五年规划研究,融合街道数据与实地调研成果深化编制方案。
(三)提速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完成中粮物流产业园、中通地块等4个项目计划公告,加速清水河片区由物流仓储区向总部经济与宜居新城转型升级。推动长安-国宾等4个项目计划有效期调整,筑牢产业升级空间根基。优服务、通堵点,协调推动湖贝A2、新新地酒店等项目开工,加快边检二大院、船步街棚改等项目进度。
三、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持续夯实保障房惠民作用。创新保障房筹建模式,区属国企收购万科老地方B栋公寓和办公部分用作保障房,成为全市首单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性住房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市级“商改保”年度任务,文锦渡边检大厦项目获全市首个获认定的“商改保”项目。坚持“以房引才”策略,新推人才住房保障五项政策,精准支持科技新兴企业人才;主动摸排企业需求,为重点招商及稳增长企业提供实物住房保障;全力支持高层次菁英、港澳等专业人才创新创业,“量身定制”安居服务指引。
(二)提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牵头制定2025年全区房屋安全管理要点,圆满收官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常态化管控既有房屋、建筑幕墙及危险房屋等重要区域。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统筹制定全区加装电梯方案,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高效完成上半年加梯任务。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登记年限超15年的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意向调研。
(三)强力推进家装补贴政策赋能促消费。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激发市民住宅装修改造需求,精准惠及民生。本年度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组织多场宣讲活动,线上线下解答市民咨询逾2000人次,实现政策广覆盖、深触达,有序审核发放补贴,有效撬动市场活力。
四、筑牢安全发展防线,营造稳健社会环境
(一)严控建筑施工安全。强化监督执法,上半年累计监督1636项次,出动7489人次。全力推进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深化市区联动、压实项目主体责任,倒排工期、强化通报、精准施策,实现培训覆盖率90%目标。创新纳管机制、前移防控关口,组织新纳管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集中约谈和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测试,压实责任主体的准入关、责任关、能力关。纵深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汛前检查、文明施工提升、建筑废弃物治理、保障房质量提升、政府投资项目专项治理等行动,建立问题台账,定期通报并跟踪整改闭环。
(二)深化燃气安全治理。强化街道、物业、燃气企业三方联动,完成入户安检18.4万户;累计出动278人次,完成139家非居燃气用户安全检查;联动全区物业单位推送安全警示800条次,覆盖居民8万余户;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8场,覆盖群体1000余人次,有效增强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日常巡查+月度联检”长效运维机制,实现问题井盖100%销号;累计巡查燃气管网540公里,出动1100人次,常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审批涉管动土工程73项,检查施工项目180项次,第三方破坏事故“零发生”,严格执行“四个一”“六个100%”防护机制。
(三)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深入摸排全区物业管理现状,制定145个老旧小区土地整备“一表一图”,持续研判其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全区新纳管无物业小区情况,明确物管领域五大症结;赴北京、重庆调研改造经验,编制“党建引领居代业”基层治理方案,获住建部指导。科学建构全区物业服务评价机制,精准提升管理效能与居民满意度。深度参与住宅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既有小区增设停放和充电设施等建设工作,上半年辖区住宅小区累计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枪)982个、既有小区新增内充电(换电)端口1838个。组织烟花爆竹、有限空间等专项培训5场;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演练,百余人参与“四员联动”机制测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出动96人次检查物业项目42个,全面开展物业服务行业专项整治,检查66个小区,整改问题31项。
五、注重改革创新赋能,厚植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高站位谋划“十五五”规划。对标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深度衔接市区“十五五”规划战略导向,结合罗湖现状和“十四五”中期评估情况,制定规划整体工作计划与思路,夯实规划战略基底。调研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及全域10个街道,系统评估罗湖区住房发展和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情况,基于城区现实条件、房地产市场环境、项目难点堵点以及城市体检情况,科学制定“十五五”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与策略,打造产城融合、宜居韧性的标杆城区。
(二)高标准构建老旧小区功能再造机制打造“完整社区”。严格对标国家省市关于城市体检和老旧小区功能改造相关政策要求,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充分借鉴浙江未来社区等先进经验模式,初步明确从功能再生、设计美化、联动现存等维度,探索罗湖老旧小区功能改造路径和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罗湖模式,力促市有关“完整社区”布局落地。
(三)高协同打造旧住宅区“自筹改造与土地整备”新模式。在旧住宅区自筹资金改造方面,以市中医院职工宿舍老旧住宅小区为试点,采用“政策宣导+技术支撑+业主共治”模式,通过业主宣讲、专题展示、入户回访等多元方式,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同时,争取市级政策支持,联动街道、设计院等单位研讨方案,深化细节拟报区级会议研究,力促项目落地。在土地整备做地模式探索上,充分借鉴我市“一、二级土地开发分离”土地整备模式经验,结合罗湖实际情况,择优选取典型老旧小区试点研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备前期工作,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存量改造经验,开辟政企协同新路径。
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