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应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扎实履职,有效践行了“两个维护”,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
一、2025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
(一)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工矿商贸及其他领域,初步判定为生产安全事故9起,事故起数同比12起下降25%。其中死亡事故7起(7人),死亡事故起数及人数较去年同期10起(10人)下降30%。
亡人事故根据行业类型来划分,分别为:建筑行业3起(3人),清淤作业1起(1人),零星作业3起(3人)。
(二)自然灾害事故情况
森林火灾情况,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同比森林火灾起数和过火面积均下降100%,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
台风暴雨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2025年上半年,市气象台在我区发布暴雨预警21次(黄色16次、橙色5次)、台风预警2次(白色1次、蓝色1次),我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9次、防台风应急响应2次,其中1次实现提前响应。台风暴雨期间,全区汛情总体平稳,未收到重大灾情报告,无人员伤亡报告。
二、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拧紧责任链条,确保安全形势平稳
1.优化体制建设,深化责任传导。一是高效推进“十五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覆盖10街道、13部门、7领域的深度调研,明确构建“大应急”体系的发展方向,围绕体制机制创新、风险防控体系、应急救援能力等六大领域提出23项重点任务和15个重点项目,最终形成《宝安区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初稿)》,为未来五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蓝图。二是强化统筹协调与重点任务督办。上半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党组会等会议专题研究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11次。坚持定期调度机制,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6次,下发工作提示单6期。三是优化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统筹协调。依据《深圳市宝安区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统筹安排2.4亿元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加强预算编制、支出执行、绩效监控等环节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经费保障。四是推行干部责任清单管理。系统制定《区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职责清单》及《2025年度宝安区区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明确区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切实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履职规范化水平。
2.强化源头预防,严守安全红线。一是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行“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模式,引导企业自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上半年全区新建双重预防机制企业15家,组织开展宣讲会1场,宣讲企业115家,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二是强化事故灾难类风险管控及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按照《深圳市安全风险管控暂行办法》要求,推进全区性及工贸领域风险管控,已完成200个风险点现场复核。同时,在松岗街道开展事故灾难类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机制建设试点,推动300家企业上线运行“安全码”,探索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新机制。三是强化风险分析研判。根据国内和区内事故形势,每月编发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和形势分析,剖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提高行业领域安全防范预见性、针对性,累计编发《形势分析》9期、《预警信息》6期。
3.统筹隐患排查,提升防控水准。一是协调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上半年,全区累计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421个,已完成整改418个,限期整改3个。部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64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按要求带队检查9377次;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196次;行政处罚710次,处罚款678.28万元,省市级主流媒体播放安全生产专题栏目12次,曝光安全生产突出问题12个,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行动578次,宣贯培训人数4.29万人。二是开展生产厂房一键启动简易型消防声光报警装置。针对生产厂房消防安全薄弱环节,联合区消安委办开展全区生产厂房推广安装一键启动简易型消防声光报警装置,制定专项方案,成立联合工作督导组,建立任务台账,实行“每月督导+限时验收”,组织各街道开展动员部署和摸底排查、生产厂房宣传及推广安装工作,定量定时,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实现全区生产厂房100%安装到位。上半年,全区累计推广生产厂房一键启动简易型消防声光报警装置1450栋。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1.切实强化执法检查力度。一是科学制定计划。制定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相结合,明确年度执法检查目标,对不同风险等级生产经营单位确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上半年,完成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进度58.33%。二是严格精准执法。结合工贸领域重点执法事项,突出对企业现场、重大事故隐患的精准检查,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上半年,全区执法检查工贸企业4038家次,发现隐患3529项。监督处罚534次,处罚344.4202万元,监督处罚率24.4%,其中立案处罚234次,立案处罚率43.82%,办理“一案双罚”案件38宗,处罚金额88.75万元。聚焦执法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挖掘典型案例,累计报送典型案例7宗至市局和应急管理部,报送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三是规范执法检查。组织召开“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要求,督促各街道应急办严格落实,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执法程序问题自查自纠,狠抓执法案卷质量,督促街道严格核查执法文书,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执法典型案例,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质量。同时,开展安全生产普法指导,向辖区所有企业下发《宝安区工贸企业十大常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处罚清单(部分)》,普及安全生产常见违法行为,引导企业强化安全意识、法治意识。
2.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一是开展现场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聚焦安全基础薄弱、安全风险较高、现场安全管理较混乱的工贸企业、工业园区,持续开展现场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目前网格共纳管企业35049家,其中10237家纳入现场专项整治范围,占比29.21%;巡查企业7086家次,完成率69.22%;查出隐患数31154项,已整改隐患24820项。二是开展“散乱污危”园区(企业及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全区纳入整治园区13个,纳入整治企业184家,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203人次,排查企业406家,发现隐患1108条,整改隐患1097条。执法检查企业13家,立案查处3宗,简易处罚8宗,处罚3.72万元。三是开展工贸企业“三违”行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聚焦高温熔融金属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环节以及涉爆粉尘、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其他存在“三违”现象突出的企业及作业现场,重点整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行动以来,整治“三违”现象突出的企业9家,已处罚9万元,拟处罚6万元。四是推动超高层建筑风险隐患整改。统筹协调全区力量,对82栋超高层建筑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建立“一栋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502处,整改完成率达100%,筑牢超高层建筑安全防线。五是加强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上半年,组织全区巡查(执法)检查持危化品许可证生产、经营企业,非持证化工、医药企业,共出动3553人次,检查企业1024家次,复查企业650家,发现隐患2096项,整改隐患1961项。六是严格开展重点时段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各街道、各单位累计出动10.55万人次,检查各类门店、街边摊贩、仓库等重点场所23.90万家次,共查处违规储存、销售烟花爆竹2340箱,查处数量同比上升52.05%,行政处罚1人,行政拘留1人,劝阻烟花爆竹燃放事件1519起,警告38人,未发生因烟花爆竹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3.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上半年共现场处置各类事故13起,对13起事故开展调查工作,召开事故评审会7次,集体讨论通过10起事故的调查报告,批复结案10起(含2024年事故),共作出行政处罚634.78万元,将3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其中2025年发生的8起亡人事故(含1起交通事故),5起已经获区人民政府批复。5起已经批复的亡人事故拟对13个单位、17名个人共处人民币434.9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将2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其中1起事故2个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内部处理。
(三)构筑安全防线,提升灾害防治能力
1.压实防汛安全责任,深化风险隐患排查。一是印发《2025年宝安区三防指挥部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成立5个区级督导组,开展全区汛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紧盯关键环节,狠抓落实推进。上半年,开展督导检查21次。二是组织全区开展汛前防汛防风大检查,针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边坡、在建工地等6类高风险领域,小型水库、河道、海堤、水闸、排涝泵站等关键水利设施,实施“过筛式”检查,实现风险隐患“全量摸排、动态清零”,累计巡查15149处次。三是强化地下空间防汛工作。针对地下空间防汛薄弱环节,制作地下空间防汛安全教学视频,系统指导管理单位科学开展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10个街道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检验防汛挡水板及沙包沙袋安放速度和操作规范;深入实地对地下空间防汛物资储备、责任落实、应急预案制定、设施配备等项目,累计开展专项督查6轮,检查重点部位27处。在航城街道开展地下空间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系统评估安全风险状态,确定各地下空间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和风险管控措施,并召开全区推广会,进一步夯实我区地下空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四是及时调整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成员名单。共有53个成员单位,包括10个街道、43个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落实各类三防责任人2433名,100%完成安装和激活“一键通”APP。五是印发《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要点》,全面梳理防灾减灾共8大类42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要求对标对表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六是完善内涝积水点“四个联系人”机制,按照“一点一方案”要求,明确1名社区现场负责人统筹指挥协调宝排、交警、消防等应急力量,做到“社区吹哨,部门响应”,确保在响应启动后15分钟内抵达现场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强化三防应急保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一是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编制印发《深圳市宝安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近、中期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细化重点建设任务和项目,涵盖安全韧性制度完善、空间治理、设施建设、应急管理提升、社会培育等23项工作机制及保障措施,进一步补齐全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短板弱项,形成区级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构建“52333”安全韧性体系,高质量打造深圳市安全韧性城市标杆城区。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实施《深圳市宝安区地震应急预案》《宝安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调整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及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单位及成员,进一步细化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与应急处置流程,压实工作职责。三是夯实避难管理基础。印发《宝安区避难场所管理细则》《宝安区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专项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落实,重点完善临灾转移安置机制,建立避难场所启用时街道干部现场指挥制度,保障场所运行高效有序。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室外应急避难场所104处,可容纳122万人。四是构建区-街道-社区分级分类储备体系,目前,全区143座三防仓库储备冲锋舟、橡皮艇、水泵、救生衣等物资约47.3万件。五是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三防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全区各类三防抢险救援队伍涵盖35个部门、共计16520人,其中,专业抢险救援力量涵盖17个部门、99支队伍共计4171人。
3.抓实三防演练培训,精心组织宣传引导。一是组织开展6场区级内涝、地下空间应急处置拉动演练,有效提升相关单位综合实战应急抢险能力。全区累计开展各类三防演练613场,参演人数13519人次。二是组织防御超强台风“山竹”总结桌面推演,设置内涝积水、树木倒伏、人员被困、城市生命线受损等27个科目,检验极端情况下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全过程。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三防责任人开设5班次,培训区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1208人次;今年全区累计开展三防业务培训共534场,培训人数17864人次。四是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营造防灾减灾宣传氛围。五是依托学习强安“宝安强安号”政务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防灾减灾科普内容,覆盖辖区3.7万家企业、4.2万名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及300万常住居民。六是协调主流媒体资源,在《晶报》《宝安日报》、宝安湾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等平台累计刊发防灾减灾专题报道。全区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1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放宣传物资约3万份,参加活动人数达30万人。
4.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筑牢生态安全防线。一是印发《深圳市宝安区2025年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联合规自、公安、城管成立联合督导检查组,开展防灭火督导检查和调研,督促街道及有林责任单位进一步夯实森林防灭火基础。二是采取“无人机空中巡防+护林员地面巡查”形式,加强重点山头、重点地段、重点人群的管控,今年以来,各级森林防灭火部门累计开展林区巡查2571次,出动队员18532人次,出动无人机294架次、车辆9749车次,设立防火哨卡1422个,收缴火种1076个。三是对全区61处森林高火险区、165处重点防护区域,以及森林防火区内种植户和养殖户等开展督导检查45次,发现火险隐患21处,均已落实整改。四是今年以来,累计在林区主要进山路口、森林郊野公园等设点宣传19次,悬挂防火宣传横幅23条,发放宣传礼品资料5260余份。五是通过宝安日报、宝安湾等媒介推送节前森林防火风险提示,提高市民森林防灭火意识;开展森林火险隐患“五清”行动,充分利用高压水泵、消防栓等对重要部位进行洒水增湿减患,对缺少水源无法增湿风险点开辟隔离带或喷洒阻燃药剂。
(四)强化应急准备,增强处突应对效能
1.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修编《深圳市宝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3年12月区政府印发),印发提醒函要求区应急委各成员单位结合总体应急预案,按照《深圳市宝安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开展区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预案编修工作以及重大活动的编制。二是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升全区应急救援能力。包括为开展“2025年宝安区地面坍塌事故综合应急演练”,与中铁四局联合开展的“阳台山隧道出口坍塌事故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以及与宝安海事局联合开展的“深海晏清--2025年深圳宝安海域危险品船与游船碰撞综合应急演练”;紧盯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假期等重点时段,针对性开展了“双盲”应急拉动演练7场,场景包括地面坍塌、森林防火、工业园区火灾等。三是实现企业备案“零跑腿”,对企业申请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实现企业备案网上全流程服务(2025年累计备案302家企业)。
2.加强应急力量建设。一是打造专常兼备的应急队伍体系。以消防综合救援队伍为主体,以民兵应急力量为突击,以专业应急队伍为支撑,以社会救援队伍为补充,宝安区应急救援队伍总数为:317支,总人数为5798余人,其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90支,人数约为2689余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151支,人数约为2395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65支(包含驻区央企20家),人数为264余人;民兵应急力量11支,人数为450余人。二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深圳市道路救援协会、深圳市光明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捷安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方舟应急救援中心、心怡&菜鸟等社会救援力量加强联系对接,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三是加大与驻区央企(国企)应急联动力度。充分发挥驻区央企(国企)在救援力量、装备、设施等方面分布广、人员队伍强、重型机械多的特点,与政府专业救援力量形成有益补充,满足应急救援需求,目前已跟新安、西乡、航城、福永、福海等5条街道10家央企进行联动协作。四是完善“1+10+N+124”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提高灾时救援能力,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应急物资仓库272个,储备各类应急物资总量超过290万余件。五是督促各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宝安区应急物资储备指引》要求,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
3.统筹强化地面坍塌防治工作。一是印发《宝安区地面坍塌防治2025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我区地面坍塌事故防范及治理工作,提高事故、隐患防范治理能力。二是全面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排查、检测。2025年计划联合交通部门、各街道完成1000公里车道地质雷达检测,按照较高风险道路检测不少于2次、一般风险道路检测不少于1次开展工作。三是开展培训、演练工作。举办宝安区2025年度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及在建工程项目人员地面坍塌防治意识及能力;开展宝安区2025年地面坍塌事故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地面坍塌事故联动处置能力。四是科学高效完成地面坍塌应急处置工作,上半年,全区共发生3起地面坍塌事故,均未发生衍生事故和人员伤亡,全部科学完成治理。
4.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宝安赛区综合保障。一是印发区综合保障工作总体方案(2025年修订稿)。参照市有关文件,结合宝安工作实际,修订印发区综合保障工作总体方案。二是印发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并督促各工作组编制宝安赛区《医疗卫生保障专项工作方案》《交通保障专项工作方案》《食品安全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电力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场馆电力保障工作方案》《文明观赛工作方案》《文明观众组织工作方案》《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闭幕式场馆侧电力保障技术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预案,并编制了宝安体育场、宝安体育馆、松岗体育中心、五指耙水库等4个赛事场馆的医疗、交通、食品卫生、供电、气象、文明观赛综合保障“一馆一策”工作运行手册(已编制完善3.0版)。三是做好赛事保障经费申报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认真梳理各项经费需求,两次申报综合保障经费预算。其中第一批经费预算批复4916.695万元;第二批经费预算批复5701.03万元。四是统筹做好宝安区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电力、气象、文明观赛等赛事综合保障工作,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梳理阶段工作进展,明确任务目标,压实责任,确保每项工作按计划推进落实。
5.全时高效完成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上半年区总值班室接报、处理全区各类突发事件信息1114条,报送区领导285条,报送市委值班室、市政府值班室和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239条,未出现迟报、漏报现象。共办理市、区领导批示指示247条,编印《每日值班情况》180期、《每月值班通报》6期。
(五)夯实安全根基,建强基层应急管理
1.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2025年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纳入宝安区民生实事,为落实好该项工作,组织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议,明确目标和建设任务。同时,强化对各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的服务与业务指导,深入交通、水务、城管、教育等重点行业部门开展实地走访和督导调研,共走访站点23个,出动人员70人次。上半年,全区共建成297个应急管理服务站,其中安全教育基地4个、社区8个、工业园区206个、加油站69个、物资仓库5个、养老机构3个、街面站点1个、其他(人民武装部)1个。
2.推进落实高危行业企业投保安责险。统筹全区安责险投保的持续推动,组织住建、交通、规资等部门在各自高危行业落实相关工作,专项组织街道、局相关科室在高危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和电镀企业持续推进安责险投保和事故预防服务,并召开电镀企业投保安责险座谈会和现场推介会,邀请10家保险机构分享安责险经验,其中6家保险机构参加了推介会并做产品宣讲,帮助现场69家电镀企业深入了解安责险。上半年,全区477家高危企业,477家投保,投保率100%;电镀企业共230家,已投保173家,投保率达75%,保费规模共计426.45万元,保障额度达98400万元。
3.统筹开展工业园区外来作业全链条安全管理工作。下发《关于持续抓好“八个一”措施强化工业园区外来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对照落实好工业园区外来作业“八个一”措施,进一步压降工业园区外来作业事故,上半年,已在全区工业园区更换外来作业安全警示公告牌411个、印刷案例展板465份;督促各街道应急办开展高处作业专项安全整治,已检查外来作业174家次,发现隐患82处,整改隐患70处。
4.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管理、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行为治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培训机构场所风险特征,形成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安全检查自查33项要点,指导各培训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对变更登记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开展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今年已落实4家培训机构的变更登记工作。三是持续督促各机构按时报送学员开班教学信息,今年以来共接收各安全培训机构6期开班报备223班8317人,报考6417人,基础科累计组织抽查19班次。四是开展培训机构年度全覆盖执法检查,目前已完成2家培训机构执法。五是强化培训机构日常安全检查,督促各机构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宣传,今年已对培训机构累计检查17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06项。六是督促各培训机构规范招生和教学,今年共受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投诉举报共8起,均妥善处理。
5.组织安全专家下基层,指导帮扶促安全。制定《宝安区应急管理局2025年度“安全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工作方案》,16名局安全专家挂点120家应急管理服务站和120家重点工贸企业,通过安全专家到企业现场开展安全检查、业务培训、指导应急演练等措施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目前局专家已到42家企业、31家应急管理服务站开展服务,共发现指导隐患整改711条、组织开展60场安全宣讲培训、指导16家应急管理服务站和26家企业开展应急演练。
6.全面加强科技信息化工作。一是建设应急管理主题库,数据治理方面,完成2949项应急业务相关原始数据接入,数据应用开发方面,完成应急管理主题门户PC用户端和PC管理端开发,正在推进安全生产防范专题应用和监测预警专题应用开发。二是建设监测预警前端感知体系,一方面,持续推进有限空间、电镀车间、锂电池仓库、危化品仓库的监测感知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全区电镀车间及锂电池仓库等火灾高风险场所安装AI光谱防火预警分析仪,目前,全区共有包括电镀、锂电池企业在内的54家企业安装多光谱防火预警设备,总计安装设备322台,有效消除火灾隐患4起(航城2起,松岗2起);另一方面,完成20套智能视频监测预警系统、15套多功能林火因子监测系统、5套水源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实现对火点、雨量及水位的实时监测,累计触发火情预警提示4098宗。三是推广应用智慧应急系统,基于用户反馈及业务单位实际需求,重点对突发事件处置模块进行功能升级与优化,当前系统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35,000个,总访问量达22,175次,日均访问量122次。四是推进宝安区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系统测评工作,上半年已完成10个街道安格员培训推广,针对每个安格挑选3家试点企业,累计试点企业698家,推动各街道各试点安格企业开展日常巡查,累计提交2788条隐患,实时跟进各街道试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系统运维及功能反馈优化,同时通过AI算法识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上半年共预警并实时推送企业315条隐患记录,其中企业完成处置闭环204条。五是开展应急安全VR宣教科普,针对宝安区生产制造企业高发多发的事故类型定制典型事故3D模拟场景,运用VR体验台、眼镜、智能手柄、振动台等设备实现业务场景体验,持续开展全区50个站点VR宣教科普服务工作,上半年累计组织9000余人次参加。六是探索应急领域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依托深圳市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圳应急APP、宝安区政务外网视频联网平台等26个系统,持续提升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指挥救援等核心业务场景的信息化能力。在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实操大比武中,完整呈现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一键启动、现场音视频采集、风险研判、事故复盘等环节的数字化全流程,充分展现外来作业智能移动终端、低空巡查无人机、隐患排查机械犬、多光谱火灾监测仪等应急领域先进技术应用成果,在应急指挥、救援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得到市局认可。
7.全媒体矩阵做好应急管理宣传。一是做好大白话海报品牌。累计制作设计19款海报,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领域,依托户外宣传资源,在公交电视下屏、地铁灯箱、商场楼宇LED大屏等超8000个电视终端轮流播放安全公益宣传广告,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二是推出“漫说安全”系列科普漫画。利用漫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降低阅读门槛,使安全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上半年制作发布4期漫画,涉及小散施工、高处作业、危化品储存等重点领域。三是做好安全文化塔式微宣传。依托塔式微信工作群组,以学习强安为宣教平台,以“宝安强安号”发布应急知识科普、政策解读、事故案例警示等内容。截至6月底,“宝安强安号”粉丝达74.43万人,累计发布应急管理动态159篇,其中以案释法曝光典型案例14篇。
8.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积极推动工贸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广泛动员宣传,街道、企业共张贴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海报48192张,目前已推动12619家重点工贸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行动以来,企业内部报告问题隐患2460项,已全部整改,内部发放奖励金额16.1575万元,切实让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向主动排查隐患转变,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安全生产局面。
(六)坚持党建引领,锻造忠诚担当铁军
1.突出政治引领。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局党委会12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2次,组织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4次,开展集中研讨2次。二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局党委开展集中学习7次,专题研讨5次。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共计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45次。按要求开展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查摆工作,形成集中整治台账。三是开展党建活动。各支部开展“三会一课”80余次,局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内伶仃岛、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市民生诉求服务中心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次,组织退休党支部前往燕罗森防基地开展“银发应急心向党 赓续初心护平安”主题党日活动。四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应急管理系统280余名党员干部挂点联系212家应急管理服务站,其中区局挂点联系15家主要应急管理服务站,各街道挂点联系197家应急管理服务站。五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局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8次。六是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参与龙川新城建设项目开展,参加龙川县招商及推广介绍活动;参与新能源建设和AED建设项目、开展“龙川山茶油”地理标识及农业产业开发培育项目、奔跑吧少年等助学项目,积极联系深圳派驻龙川支教支医队开展帮扶及党建活动。
2.抓牢组织建设。一是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完成3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4名副科级干部任职试用期满转正、1名试用期公务员按期转正,新录用公务员1名,调出干部2名,科室间轮岗交流干部4人次,按照上级要求派出4名干部参与巡察、事故调查、退出消防员安置等专项工作。二是落实雏鹰计划。开展“应急青年说”系列微课堂2期(总19期),组织4名年轻干部参加区“勤学春来早”“雏鹰训练营”等集中展示活动。组织年轻干部围绕涉及我局职能的全区重点改革事项揭榜领题,认领攻坚破题项目5个。三是组织干部培训。组织全局干部参加各类培训54人次,组织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约200人次参加省应急管理厅主讲的全省“镇街公务员讲堂”,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约40人次参加全市应急工作专题讲座,组织局各科室、各街道应急办及重点社区业务骨干参加应急管理系统核心业务教程宣讲培训。
3.坚持正风肃纪。一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开展违规吃喝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针对中层正职以上开展违规吃喝廉政谈话21人次。联合政法委、纪委、党校等部门,组织应急系统党员干部职工、雏鹰干部参加全区基层治理队伍法纪宣讲暨廉政教育“送课下基层”专题学习会。运用警示录、忏悔录、教育片等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活动4次。紧盯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发送廉洁提醒短信1400人次。二是落实谈心谈话。对局内新入职人员、雏鹰干部、科级干部、安全专家、安全员骨干等干部职工分类分级开展谈心谈话80余人次,多措并举引导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从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应急指挥与协调机制,明确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有关事项,优化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二是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暨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对重点行业领域、人员密集场所、危险作业、重大工程及敏感节点开展穿透式隐患排查,重点开展金属冶炼、文物保护等单位负责人消防培训,年底前实现100%覆盖;推进安全科技支撑与工程治理,年底前完成危化品等重点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全覆盖;更新技术装备,推进“小散乱”企业关闭、“三无”船舶清理及老旧化工装置改造。
三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持续推动执法质量巩固年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聚焦金属冶炼、铝加工(深井铸造)、涉爆粉尘、液氨制冷、有限空间、喷漆涂装作业等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高危工艺实施精准严格执法,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查处力度,着力提高执法质量。推广执法监督码, 落实“扫码入企”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四是做好极端天气防御。继续加强与气象、水务等部门联动会商,密切监视台风及降雨动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完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精准触达;强化防台风“六个百分百”,督促做好海上陆上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全方位提升防御能力
五是强化安全知识精准宣传。 以“精准宣传”作为工作切口,打造隐患报告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员工及时发现和报告身边的事故隐患,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保障企业安全运行。持续推进星级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安全教育场所,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广泛科普应急避险、安全生产、 自救互救知识,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捷的体验式安全教育服务。继续推动《深圳市安全应急知识宣教科普空间建设工作方案》落地见效,打造“5分钟安全科普圈”。
六是巩固超高层建筑整治成果,持续推动隐患“动态清零”。着力构建超高层建筑常态化巡查、科技监测应用与责任落实捆绑的长效管理机制,严防隐患反弹。
七是统筹多领域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原则上做到应急管理服务站基本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各行业领域场所应建尽建。结合“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在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开展“送课进站”服务,指导应急管理服务站有效运行。
八是做好全区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督促各街道及区交通部门开展2025年度地面坍塌隐患检测工作,按要求完成1000公里车道及人行道探地雷达检测工作任务。
九是持续推进全区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区生物防火林带清理维护工作,切实发挥其隔离火灾效能,计划建设80个消防水桶,设置在林区枢纽位置,方便取水,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实现快速扑灭初期火情,防止火势蔓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救援效率。
十是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持续强化对宝安区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在各街道、安格及企业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收集使用反馈并进行系统优化,同时完成项目终验准备并启动项目终验流程。持续推进全区50个应急管理服务站VR宣教科普服务,配备专职运营人员组织企业开展宣教培训,收集街道、企业需求及使用反馈,进一步优化场景,提升从业人员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十一是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宝安赛区综合保障工作。按照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正式赛和测试赛进程安排,开展宝安赛区正式赛和测试赛综合保障工作。督促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按照专项方案预案,模拟真实的赛事场景,进行桌面推演和实兵实装演练。
十二是抓好森林特别防护期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压实森林防灭火网格化管理责任,将“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等措施落到实处,提升“科技灭火”“以水灭火”“打早打小”能力,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从责任夯实、隐患整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实防灭火工作,确保我区森林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