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文体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支点作用,推动文体事业与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体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拓展增量,精准发力招大引强。2024年共梳理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招商目标企业100余家,举办招商推介会3次,开展赴外招商20次,推动企业落地52家。二是谋划变量,推动招商业态升级。鼓励支持辖区老旧酒店改造升级,推动10家酒店启动改造。办好第二十届文博会,主会场罗湖展区及辖区各分会场意向交易金额达68.6亿元,推动5个项目招商成果签约,涉及投资额约15亿元。三是提升质量,全面加强产业服务。培育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支持辖区旅行社举办跨境旅游产业交流、产品推介等活动。推出“罗湖印象·悦享生活”酒店直播消费季活动,线上直接销售金额超170万元,带动消费近1000万元。
(二)以城区品牌塑造构筑文商旅消费新场景
一是布局“低空+商旅文”应用场景。引进低空相关企业3家,举办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试飞活动,开通3条区内观光航线及直飞盐田、大鹏航线。在东湖公园举办无人机飞行表演活动,观看群众累计13.8万人次,观赏人流峰值达到3.5万人。二是推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引进超竞集团EDG电子竞技俱乐部,获得第四届无畏全球总冠军,成为中国赛区首支冠军队伍。启动动漫基地改造提升,挂牌落地罗湖区数字创意产业园。出台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广东省微短剧审核中心挂牌落地罗湖。三是打造高规格文体品牌。举办第二届梧桐山音乐会、第五届深圳国际摄影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粤剧周等品牌文化活动,引进“Creamfields奶油田电音节”。持续打磨深圳罗湖国际网球公开赛、梧桐山登高赛、国际标准舞全国总决赛等体育赛事。举办品牌展览活动28场,接待观众35万人次。举办商圈系列文体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近10万。四是发挥竞技体育明星效应。罗湖区培育输送的游泳健将陈俊儿与队友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获得第四名,取得突破性佳绩。我局联动陈俊儿举办“奥运健儿回罗湖”系列活动,提升“体育+文旅”消费吸引力。
(三)以高标准建设促进文体旅空间提质跃级
一是全面拓展旅游产业空间。挂牌HALO广场数字文旅产业园、太平洋旅游产业园,分别进驻旅游企业11家、55家。推动金威旅游产业园改造提升,入驻企业74家,园区出租率已达100%。二是打造优质的公共文体空间。建成开放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二期),入园游客超45万人次。推动“一馆一中心”、深圳棋院、多功能赛事中心及银湖会议中心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升级改造等前期工作。超时序完成深圳市文体旅固投任务,全市排名靠前。三是优化基层文体设施网络。建成开放笋岗街道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建成率达100%。充分挖掘“金角银边”建设体育设施,2024年建设社区便民健身点10个。四是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金啤坊艺术街区获评第三批广东省工业遗产项目,全市唯一,成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成功试点案例。加快推进翠园华府体育配套项目、深业泰富科创大厦文体中心项目、街道综合文体中心的社会化运营工作。
(四)以多样化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一是全面激活群众文体活力。在广东省文旅厅公布的2023年省地级市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工作中,罗湖区获全省(112个县区)第五名、全市第四名。2024年共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全民健身活动600余场次。出台《省运动会、市运动会赛事奖励办法》,罗湖代表团在市运会群众体育组29个项目比赛中共获奖牌174枚。二是繁荣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95个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中,由罗湖培育的深圳市剧说小品话剧团成功入选,全市唯一。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扎实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金石艺术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惠风古陶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仙湖南炮楼”“仙湖北炮楼”维修、元勋旧址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
(五)以高品质服务优化文体旅市场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加大旅游违法查处力度,2024年立案调查旅游行政处罚案件40宗,罚没款32余万元,办案数量居全市首位。妥善化解旅游投诉,2024年接处旅游投诉918宗,同比下降超30%,为游客争取赔偿金134万余元。二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2024年共召开各类安全工作会议40余次,检查各类场所1479家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74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推动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备尽备”,已备案41家,备案率达96%。三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2024年共审批业务490宗,所有审批事项做到100%网办,66项审批事项时限均在3日内。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招大引强,推动文旅龙头企业优质集聚
一是培育影视产业新动能。落地深圳微短剧服务中心,持续招引影视头部企业和新兴业态。支持点石数码、宝视达等数字视效重点企业建设高科技数字影棚。二是优化住宿产品供给。争取落地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万豪酒店等中高档酒店项目,支持辖区老旧酒店启动升级改造。三是推动文旅产业园区打造。打造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在金威旅游产业园举办旅游资源集中推介或展览发布活动。加快HALO广场数字文旅产业园、太平洋商贸大厦旅游产业园打造,提升园区集群效应。继续推进怡景动漫基地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大力招引数字创意产业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入驻。四是举办首届旅游未来大会。积极推动特色旅游产品发布、旅游项目合作签约,争取落地一批规上旅游企业。
(二)聚焦业态升级,促进文商旅融通发展
一是推动文旅产品数智化升级。引导支持在东门步行街、人民南街区打造过程中加强裸眼3D、VR/XR技术应用,探索引进沉浸式演艺、古风文旅街区、娱乐消费场景等。二是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开展梧桐山文旅规划研究,重点打造低空飞行观光、康养民宿集群、演艺娱乐体验等文旅新玩法,打造“罗湖桥”等具有改革开放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塑造城区文体旅消费品牌。发展动漫电竞产业新业态,落地EDG赛训中心项目,策划举办冠军见面会、水友挑战赛等电竞衍生活动。打造艺展中心“家居文化+国潮非遗”、金啤坊“工业遗存+潮流音乐”、东门“红色文化+街头民谣”特色街区品牌,推出系列品牌活动。四是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承办好十五运会四项棋类比赛,加快推进银湖会议中心二期建设和笋岗片区周边酒店项目落地,支持辖区旅游机构、低空企业推出赛事、演艺活动组合产品,引入举办2025无畏契约官方赛事。
(三)聚焦空间打造,优化公共文体设施布局
一是加快打造新型演艺空间。开展辖区剧场、演艺新空间、电竞场馆物业摸底和体育、娱乐板块招商工作,加快推动深业泰富科创大厦、粤海城引入数字创意产业新业态。二是推进公共场馆社会化运营改革。整合翠园华府、深业泰富、各街道文体中心等公共文体空间资源,探索社会化运营新模式。与橙狮体育、京东方等合作,鼓励第三方引入数字体育、黑匣子等新型消费项目。三是推动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加快“一馆一中心”、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升级改造、深圳棋院、多功能赛事中心及银湖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罗外新校区音乐厅升级改造实施方案研究。四是打造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配合区深港指挥部办公室加快罗湖口岸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完善旅游咨询、纠纷调解、旅客集散等多种功能。
(四)聚焦机制改革,优化文体旅市场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允许符合条件且深圳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旅行社开展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与境外机构合作,引进全球知名旅游龙头企业。二是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研究新业态文体旅游场所安全监管方式,以电竞酒店、密室逃脱为重点,探索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打造消防管理行业示范。三是完善文艺作品创作机制。探索联动“开心麻花”、置顶喜剧脱口秀等进行剧目和形式创新。依托与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合作资源,支持城区文化主题话剧《东门,东门》创作并举办展演活动。四是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强化出版物市场监管,聚焦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旅行社等领域,探索推进柔性执法,深入开展问题源头治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