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03-17 14:4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区科技创新局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深圳东部创新高地。龙岗区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873.7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17.33%,均突破历史新高及位居全市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354件,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由龙岗企业高校参与的项目共有1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深圳获奖项目的46%。全国创新百强区从第6位跃升至第4位。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谋篇布局,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1.完善科技政策供给。全面修订《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实施细则》,为全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刚性支持。拨付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超3亿元,扶持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超2000家次,有效撬动各类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2.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市科技创新局将龙岗区列为光载信息产业重点承载区,签订相关协议共同助力龙岗光载信息未来产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二)市区联动,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1.推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自主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大学前沿交叉研究等8大自主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CIM+AI创新研究院建设AI+数据要素创新实验室、区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

  2.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相关研究院发展。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入驻大运AI小镇办公、科研,开展多项分子聚集体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支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在全区12家医院落地华佗AI智能导诊,智能导诊已服务达26万人次。

  (三)激发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梯队培育计划,将5731家企业列入第一梯队,分至各街道逐一走访发动。开展全面宣传发动和培训,组织15场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及申报培训会议,超过1400家企业代表参加。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4家、总数达3612家。

  2.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的模式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873.77亿元、同比增长26.0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17.33%,均突破历史新高及位居全市第一。

  3.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建立服务台账,“专班专人结合、一企一策匹配”精准助企。全年累计走访企业800余家次,解决政策咨询、对接高校医院及拓展市场等各类问题140个。

  4.稳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全力贯彻落实《深圳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经济稳增长工作方案》,全区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总额超90亿元。

  (四)合作共进,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1.建设深圳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自2024年6月18日上线以来,通过构建“线上撮合+线下服务”机制,录入科技成果供需信息1483条,举办对接活动70余次,促成合作及意向合作项目55项、合作金额超1000万元,逐渐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路径。

  2.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联合街道、商协会、金融机构深入产业园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指导和优惠政策宣讲,全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390亿元,涉及项目超1400项。

  (五)协同联动,推动科技金融蓬勃发展

  1.有序推进种子基金设立。全区覆盖科技创新各环节的创业投资基金体系更加完善。区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经相关会议审议通过设立,重点投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等3个集群领域。

  2.发挥科技保险的保险保障作用。宣传推广科技研发等四大类39个经备案科技保险产品,合计41家科技企业购买相关保险产品,累计保费超800万元,拉动风险保障资金规模达124亿元。

  3.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融资为支点助力企业盘活知识产权,变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为“真金白银”。全年全区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60亿元、280笔,笔数同比增长30%。

  (六)近悦远来,打造科技人才栖息地

  1.精准服务科技人才。为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条件保障和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协助,免除人才后顾之忧。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生物医药等领域遴选重点企业18家,审核推荐36位人才。新增创新创业团队2个、累计达5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达5家。

  (七)深耕厚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制定全年招商活动计划方案,组织赴外招商6次,举办招商推介活动2场,对接目标企业、科研机构130多家,挖掘招商项目线索56个,成功签约或注册落地项目17个。

  2.擦亮品牌活动成色。成功组织第十六届深创赛(国内赛)龙岗区预选赛第四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688个创新项目报名参赛。组织第二十六届高交会龙岗展区,筛选了38家企业(单位)的105个高科技企业(单位)展品,7家高校和企业分别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优秀展示奖。组织2024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龙岗展区,筛选了41企事业单位的展品,充分展示我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资源。

  3.完善产业空间保障。全区新增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面积 3.1万平方米,累计达46家、面积超过56万平方米,为科技型初创企业、人才团队提供低成本空间。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25万平方米完工,并获批深圳市“AI+”药械专业园区,为全市授牌的四个园区之一。金活龙德生命健康产业园、百旺达健康科技产业园、亚辉龙启德大厦等优质空间有序运营。

  4.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5家、总数达334家。

  (八)壮大力量,做强科普之翼

  设计印制《龙岗科普地图》万余份,充分挖掘11个街道和全区55个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科普资源,围绕龙岗区特色产业,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百余场,打造万人科普盛宴。红立方·科技馆全年接待人数超130万人次,接待港澳代表团共105批次10768人、接待量全市第一。打造打造“科学普及,与你同行,FM991空中科普小课堂”品牌全年共播出67期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聚焦技术、数据和场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1.围绕“技术”要素,做好深圳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广。优化线上工研院网页以及录入匹配等功能,争取与电商平台有同样获得感,争取链接更多国内外更加高端科研资源,建立“龙岗成果超市”,常态化开展各类型科技供需对接活动,全年争取促成各类合作100宗以上。

  2.围绕“数据”要素,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围绕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工作目标,积极发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在科研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算力、数据、大模型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围绕“场景”要素,搭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承接全省应用场景创新应用试验区,把宝龙先导区打造成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园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真正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应用上。

  (二)聚焦科技赋能,大力开展“科技篇”应用

  1.推动完善组织架构。推动成立“科技篇”应用工作专班,推动组建“科技篇”应用产品库和专家团队,建立“科技篇”应用审核工作机制,督促和协调各部门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加强科技创新应用。

  2.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提质增效。通过广泛发动科研人员、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应用,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开展项目痛点难点攻关,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提质增效。

  (三)聚焦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

  1.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以结构优化升级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深入企业、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调研,立足我区实际,做好我区科技创新发展顶层规划布局,推进“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

  2.推动高校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大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度融入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高校深度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创性研究,与企业建立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

  3.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持续引导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建设各类创新平台,争取更多重大创新平台落地龙岗,推动建设更多概念验证和中小试平台。积极鼓励仪器设备共享,推动建设产业互联网共享平台,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力争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5家。

  (四)聚焦产业发展,进一步发展三类产业

  1.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平台建设,支持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做好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和招商服务工作。

  2.抢抓光载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联动市科技创新局依托辖区优质产业空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探索建设光载信息专业孵化器。争取在国内光载信息产业聚集城市举办2场光载信息营商环境推介会。

  3.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做好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的服务,积极培育中间骨干企业,实现年度增长目标。依托重点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鼓励成立更多的技术服务企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五)聚焦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积极承接各类创新活动。承办好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第五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2.助力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提供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引导种子基金投向区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型初创企业。依托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各知识产权机构,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协助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常态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活动。多措施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培育工作,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

  3.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丰富全区科普载体,全年新增区级科普教育基地5家以上。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质量,引导相关基地探索“科普+产业”新路径。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品牌科普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