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中扎实履行民生服务保障职责,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困难群众关爱帮扶更加全面。一是综合救助机制不断健全。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生活扶助金、特困供养金等救助资金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创新探索“资金+物质+服务+保险”多维救助模式,为全区在册困难群众统一购买商业保险、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救助精准水平逐步提升,区民政局与住建、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制度更加完善,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全区8个街道建立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二是儿童保障体系更加全面。建立困境未成年人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一体的综合反应机制。搭建未成年人业务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入开展儿童保护关爱服务,积极发掘社会慈善资源,结对帮扶困境儿童家庭。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儿童主任专兼职率均达100%。三是流浪人员救助更加高效。扎实开展流浪人员救助管理服务,积极协同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组织开展街面巡查工作,对有需求的流浪乞讨人员予以救助。
(二)养老服务供给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养老服务政策更完善。先后出台《南山区长者助餐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南山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推动南山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优化。推进社区居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全区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7个,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达85%,“小而精”养老服务驿站303个,在蛇口、桃源街道试点以小区长者服务点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普惠。持续推进喘息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独居老人智能看护、探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项目,惠及50万人次。四是机构养老建设更专业。区社会福利中心三期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有序推进三期医疗区域按照护理院标准建设。五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更智慧。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动设置5处老年科技产品展示点及租赁服务点,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活动。六是养老服务体系有创新。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获批民政部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
(三)专项社会事务更加温情便民。一是持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体验。依法依规办理婚姻登记业务,同时为新人提供免费颁证仪式服务,实现办证、颁证、照相、打印和复印等“一站式”免费贴心服务。举办“不七而遇,今夕何夕”七夕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推出周末婚姻登记延时服务,提升重要节日婚姻登记服务体验,并吸引20余家企业参与婚庆集市,有效助力婚庆经济发展。二是持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会同公安、交警等部门,全力保障群众清明、重阳等重要节日祭扫服务。开展公益性墓园建设专题调研,确立区聚仙居墓园改扩建和环境提升项目增加保障性墓位、新增生态葬区等节地生态、小型公园、公益普惠的建设方向。
(四)社会组织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一是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更优质。全区3A及以上社会组织数达46家,4A及以上社会组织数量居全市各区第一。社会组织书记工作室培养45名党员“头雁”队伍,立足社区治理“小切口”,解决群众烦心事。二是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更显著。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超亿元。首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示范项目遴选,首批22个示范项目服务社区居民超5万人次。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动员重点行业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赴汕头市南澳县投资兴业,落实投资金额超560万元。三是慈善事业发展更完善。顺利完成南山区慈善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夯实区慈善会平台枢纽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总数居全市各区第一。落地南山区首单区级慈善信托,用于资助青年教育、青年科学研究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和项目。
二、2025年重点工作
(一)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完善“资金+物质+服务+保险”多维社会救助模式。重点发展服务类救助,鼓励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探访关爱、心理支持等救助服务。充分发挥“双百社工”优势,提供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社工服务。联动市级基金会、区级慈善组织和社区慈善组织,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二是拓展儿童关爱帮扶服务。联合妇联等相关部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对留守和困境儿童实行精准摸排100%、信息更新100%、一人一档100%。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强化温情陪伴等心理健康服务,整合教育、卫健、妇联、残联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政策和资源,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儿童权益保护。
(二)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南山区“幸福老人计划”项目资助实施办法》,鼓励和推动老年社会组织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老有所为”社会价值。二是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100%覆盖。落实落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自愿原则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喘息服务、长者助餐、智能看护、家庭养老床位等养老服务。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及家庭护老者培训工作。三是打造机构养老服务标杆。重点推进区福利中心三期建设,推动三期医疗区域按照护理院标准建设,完善福利中心三期综合性功能布局,打造集医养康养相结合、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养老产学研基地于一体的示范性公立养老机构。四是推动养老服务机制创新。建设100个小区长者服务点,推广以小区长者服务点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实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五是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梳理全区银发产业发展现状和产品情况,推动建立银发科技产业集聚区。整合南山“政策+空间+资金+平台+人才+环境”等优势资源,做好银发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优质银发企业集聚南山。发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优势,提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水平。推广智慧老年用品使用,进一步促进银发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三)推动社会事务改革创新。一是打造婚俗文化创新示范地。加快推进增设区婚姻登记分点,举办七夕交友、集体婚礼等婚恋活动,提升婚姻登记服务体验感和城市婚恋活力。设置世界婚俗文化展示厅,打造集摄影、珠宝、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婚庆一条街,助力“婚姻+文旅”“婚姻+消费”发展。二是持续做好殡葬管理服务。稳步推进区聚仙居墓园改造及省公益性示范公墓建设,打造园林式、公益普惠、生态节地、便民利民的现代公益性公墓示范样板。统筹做好重要节日祭扫服务保障,积极推广绿色殡葬新风。三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统筹开展街面流浪人员巡查救助行动,做好救助政策法规宣传,加强分类主动救助。
(四)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强化健康规范发展。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布局,引导和支持前沿领域、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登记成立。加强对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估,举办“领头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现3A及以上社会组织占比超8%。二是完善培育扶持体系。出台《南山区社会组织培育激励管理办法》,为更多初创型、成长型、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能力提升等综合服务保障。开展“益创荟”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创新项目大赛、“益创星”大学生社会创新项目大赛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示范项目遴选,支持优秀项目落地。三是强化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等。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引导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四是营造社会组织发展优质环境。将社会组织相关内容纳入干部培训,做强南山区社会组织嘉年华,完成“智慧民政”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设,畅通各类购买服务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供需对接。
(五)推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慈善力量专业化。提升慈善组织和从业人员在慈善项目管理、线上线下募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新技术新方式提高慈善募捐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二是推进慈善活动多元化。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大力发展社区慈善,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推动社区慈善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拓展慈善空间,打造一个区级慈善超市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