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推动城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第一议题”集中学习55次。落实“三会一课”“城管党员学习日”“党员初心日”等制度。2024年以来共开展城管党员学习日116次、主题党日活动110次,参加党员共1540余人次;讲党课30次,参加党员共437人次。
(二)扎实开展精准招商工作。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认真落实招商“四个一”机制,局领导带头开展赴外招商考察,加快项目落地。2024年以来共赴外招商5次,落户项目企业13家,对接挖潜企业55家。
(三)高标准完成深中通道沿线综合整治工作。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提升”原则,整治深中通道门户片区沿线24个园区,完成77栋楼宇外立面提升、4.5万平方米景观及绿化工程、沿线183栋楼宇泛光照明。
(四)推动宠物经济加速发展。积极挖掘宠物经济的增长潜力,吸引8家宠物行业企业落地宝安,实现宠物服务行业企业纳统“零的突破”。
(五)深化推进“山海连城,绿美宝安”生态建设。一是推进深中西部“八园”步道连通;二是推进山海连城平峦山山廊、凤凰山-立新湖山海连廊和五指耙山廊、宝安大道(蚝乡路-新和大道)慢行贯通工程、外环高速(宝安段)桥底贯通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示范段建设。三是开展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慢行贯通工程,完善全区“一脊一带六廊”建设格局,已完成形象进度40%,预计年底实现贯通。加快“一脊一带”滨海骑行带宝安机场替代线建设,宝安大道(福洲大道-蚝乡路、新和大道-茅洲河)健步道贯通工程、宝安大道(新安六路-福洲大道)健步道贯通工程、松福大道(广深公路-沙福路)健步道贯通工程等3个项目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均在开展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审工作。
(六)积极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办赛事、办城市”,开展中心区漫游城径建设工程(一期)(示范段除外),已完成总形象进度80%;推进高标准、高品质推动宝安中心区宝华路、宝兴路、海秀路及中心区滨海绿轴南区(含湾区书城)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新安公园游客服务中心被评为宝安区首个“近零能耗建筑”;四季绿道项目设计方案获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分析与规划类卓越奖。
(七)加强绿美生态治理能力建设。一是以会展片区“一带一轴六桥多节点”为核心,高品质完成会展中心片区3.35平方公里的全域市容景观品质提升,为会展经济厚植“绿美基底”,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城市环境,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得到与会领导嘉宾和市民群众点赞。二是新改建公园10个,打造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100处、共建花园20个,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新改建远足郊野径22公里、绿道10公里。三是打造一批“企业林”“青年林”等主题林,深入推进“百园万树”,种植乔木6.7万株。四是“树木银行”入选广东省住建厅的第一批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并在省住建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人民城管”进行报道。目前,已建成约2万平方米的区级周转苗圃场,收储树木400余株,逾1200株树木已实现内部或项目间“消化”。五是我局2024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种植乡土景观树种3330株,完成45亩人工造林任务、434亩森林抚育招标工作。
(八)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创建“欢乐港湾”等4个美好街区,创建11个严管区。二是推进西乡、航城、松岗、燕罗及石岩街道以“城市管家”模式开展新一轮环卫外包服务采购工作,实施一街一企,目前五个街道已完成新一轮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十个无人智能环卫作业清扫应用场景试点。三是坚持“可检查、可对照、可量化、可落实”原则,制定4类67项工作清单,下达3期工作指令单,组织街道企业对短板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全区222个建筑工地全面整改提升,“一地一策”。2024年市容环境综合指数等次均为A,较2023年得分大幅提升。
(九)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见成效。一是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前两季度我区工作评估均居全市第2位。全区66个社区顺利通过市级认定,38个社区荣获百优社区称号,创建数量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蒲公英讲师团,2024年共开展各类垃圾分类推广活动3300场次。二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总量达926012.9806吨,日均收运处理量为2530.09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合计为1500吨/日(不含餐厨垃圾跨区处理400吨/日),基本满足全区处理需求。三是推进多场景回收试点和“百商千店”零废活动,全区可回收物回收量达14.4吨/日。优化完善“视频+AI”智慧监管,办结率达99.49%。
(十)抓好公园精细化管理工作。一是推动“党建强”与“服务好”深度融合,建立多种活动社群,推出系列公益社群活动。2024年以来在宝安公园举办了“云涌浪趣”新年嘉年华、公园跨年跑系列活动、国潮非遗表演、“端午情浓,诗意新安”端午节等50多场社区活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社区凝聚力。二是在海滨广场、四季公园各完成三次时花换种项目,根据季节种植如洋凤仙、孔雀草、穗冠、大红鸡冠、千日红、千日粉等特色花卉,公园、广场复绿及苗木补换种面积约32.36万平方米。三是开展智慧公园试点建设项目,选取宝安公园、罗田森林公园作为试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宝安公园基础数据库、宝安智慧公园信息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硬件设备,截至目前形象进度为100%。
(十一)大力推动城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一是开展城管信息采集工作,2024年共采集立案139.76万宗,结案138.64万宗,结案率99.20%。二是建立民生诉求“三个一”工作机制,做到“每日一清、每周一议、每月一结”,实现民生诉求按时办结率和满意度“双百”目标。2024年民生诉求案件2098宗,美丽宝安公众号立案3861宗,城管服务热线立案1411宗,均已按时办结。三是做好数字宝安建设考核,基于统一CIM基础底座建设应用场景,建设城管运行监测应用,新增公园设施、区收治流浪犬统计等5条数据开放目录,协助开展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做好“i深圳”APP宝安专区对接工作。
(十二)多措并举推进2024年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一是2024年以来我局完成非经营性国有储备土地清查整治6宗,面积约1.59万平方米,完成验收入库58宗。完成“2024年市卫片执法”2824宗图斑核查,面积共3855.84亩,其中119宗纳入本年度绩效考核,目前均已完成集中会审。二是全年拆除消化违建465.16万平方米,完成率101.65%,从年初排名倒数跃居全市第一。其中,完成历史违建处理38.14万平方米,处理量占全市一半。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方面。执法人员能力有待加强。我区地域范围广,管理人口众多,工作任务繁重,基层执法工作人员流动频繁,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均有所欠缺。
(二)垃圾焚烧处理方面。未来两年,随着光明、龙华垃圾焚烧项目的逐步投产,宝安垃圾发电厂进厂垃圾量将下降明显,预计每日进厂垃圾量将不足7000吨,严重低于设计产能,需要长期停运部分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赓续传承宝安薪火精神,突出“进”字,以党建引领城管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科级领导职位、职级选拔工作;强化年轻干部培育培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人才引进,不断充实城管队伍。
(二)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一是高品质推进中心区品质提升相关工作,完成宝华路和宝兴路品质提升示范路建设工程、海秀路(宝兴路-湖滨西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区滨海绿轴南区(含湾区书城)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建设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山海连城”建设,完成四季绿道建设工程、外环高速桥下(宝安段)慢行贯通工程、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慢行贯通工程、宝安公园沿路复合提升工程等“八园连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公园建设,加快推进青年公园一期施工任务并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春晖公园及铁仔山公园东入口片区改造工程建设。
(三)高质量开展绿美宝安生态建设工作。以扩绿、兴绿、护绿为抓手,深入推进远足郊野径、绿道、健步道、骑行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加大小微空间和桥下空间公园化改造,新改建公园5个,新增口袋公园5个,建成中心区滨海绿轴南区(含湾区书城)公园、宝安青年公园、春晖公园,新改建绿道10公里、外环高速桥下慢行贯通项目建成开放;新增乔木3.6万株、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石岩湖等赏花胜地建设,营造四季有花、全年有景、处处可赏的多彩生态景观。
(四)优化智慧城管体系建设。一是利用区人工智能中台能力打造城管问题上报AI助手,系统自动立案,提高城市管理问题上报效率。二是利用区人工智能中台能力打造城管问题上报AI助手,系统自动立案,提高城市管理问题上报效率。三是探索打造更广泛的城市管理案件AI视频分析能力,完成城市管理案件AI自动分析和自动核查结案,提升我区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五)持续加强综合执法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严格落实每月对全区执法队伍现场督查及网上督查,提高街道执法水平。二是建立健全部门会商和协同联动机制,明晰执法边界,加强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三是进一步组建全区城管执法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市容违法行为劝导志愿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体现城管执法的温度。
(六)继续推进查违各项工作。按照“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推进非经营性国有储备土地和超期临时用地的清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侵占行为。多措并举推进存量违法建筑治理。通过执法拆除、没收、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土地整备、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确认、完善手续等多种方式,“拆除一批、没收一批、整改一批”违法建设,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