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势能持续积蓄。经济运行量质齐升。规上工业预计总产值802.86亿元,增速超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7.4亿元,限上商业预计营收784.4亿元,总量全区第2;规上服务业预计营收275.5亿元,增长11%以上。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构建“处级领导+挂点部门+挂点社区+股份公司”五级联动招商模式,赴武汉、非洲等地开展招商,招引落户项目112宗,推动星元云智等40宗优质项目落地,新增纳统8家企业,预计带来增量76.21亿元。企业服务用心用情。全面落实“三个一”企业服务机制,街道领导走访服务1992家企业,“马上办”解决诉求126件。落实航城车辆段土地整备项目49家重点企业安置工作,结合企业安置需求开展“一对一”空间匹配,已确定12家重点企业安置意向。产业空间保障有力。探索存量工业园区二次开发路径,推进嘉皇源工业区作为转型增效试点园区,通过单一来源谈判方式将优化调整的2.56万平方米出租给优质企业易赛通信,预计带来产值4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加快推动“准四上企业”新增入库,预计全年可新增“四上企业”244家,贡献170亿元。
(二)突出建管并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重点片区成型成势。完成“腾讯村”产业园区11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固戍风情街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启动重点区域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工作;积极推进大铲湾片区建设,配合跟进前海石公园(大铲湾段)工程,开工建设辅七路、纬二路、纬三路道路新建工程。产业空间优化释放。有序推进34个城市更新单元进展,释放研发空间18.6万平方米。积极推进20号线航城车辆段、中油润德等15个土地整备项目,完成大铲湾远洋渔业地块、银田地块等3个项目42.19公顷土地验收入库。推动十大园区整治,预计完成后可优化重塑产业空间42.34万平方米,带来产值19亿元。交通路网加速构建。开工建设春蕾路、通锦路、共和工业路,完成拓展路、宝丰路等4条道路新建工程,重点片区道路微循环进一步畅通。全力推进轨道15号线、20号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城市环境提档升级。广深高速宝安(西乡大道)出入口周边市容景观提升、沿江高速西乡大道节点景观提升等工程完工,大铲湾片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麻布社区街边口袋公园建成投用,铁仔山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完成验收,坪洲篮球公园宠物友好空间打造完成,“腾讯村”公园、凤凰岗麒麟公园等5个公园年内完工,悦和路街心公园开工建设。市容环境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大铲湾片区、地铁站周边等重点区域“六乱一超”集中整治行动,劝导整治乱摆卖摊贩1.5万余人次,市容环境综合指数创下近4年最好成绩。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持续发力,60个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对象通过审核;厨余垃圾分出率实现每季度稳步提升。
(三)突出基层基础,平安建设不断深化。矛盾化解更具成效。持续擦亮“说事评理”特色调解品牌,调解矛盾纠纷2775宗,挽回经济损失833万元。化解各类信访案件3.6万宗,成功销除包案19宗,化解宏嘉源音乐餐吧等11宗重大劳资纠纷。综合治理成果显著。创新商务楼宇综合治理,排查106栋商务楼宇、1.9万家企业,重点关注企业55家,严格监管企业3家,实现风险防范全覆盖。强力推进扫黑除恶,涉黑涉恶案件同比减少80%以上。法治政府高效有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审查各类合同3815份、制度性文件18份,处理各类案件34宗,提供法律援助601次。深入开展“八五”全民普法,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72场。安全生产平稳可控。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1.01%,受伤人数同比下降200%。清退违规废品收购站经营站点341家。落实分租式厂房“四项工作机制”,分租厂房528栋、分租企业3188家全部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累计安装烟感报警器520481间(套),实现自建房住宅类场所烟感报警器100%全覆盖、100%完好。安全基础牢不可破。新建充电站接口4766个。全面纳管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专业巡查3842次,排查小散隐患6199处,已整改3562处。交通安全日益强化。交通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8.1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0.00%,受伤人数同比下降33.33%。在西乡宝运达物流园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宝安区首个交通安全培训基地和首个交通志愿者培训基地。安装1050个TPU反光柔性道路警示标,深圳首创。
(四)突出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明显增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新建托育机构10家、社区托育点68个,新增托位2256个。海语西湾、坪洲新村二期普惠性托育园开园运营。推动2家幼儿园完成“民转公”、2家幼儿园建成开园,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770个。稳步推进流塘小学、天骄小学改扩建工程,西湾小学拆除重建工程完成79%。医养服务品质提升。宝安区中心医院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全国首位女性国医大师工作室落户中心医院。建设长者服务站1家、长者服务点5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76个。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宣教罚”结合开展城中村水电燃气价格治理,立案处罚8宗,罚款1.2万元。精准高效处理民生诉求5.6万件,占全区总量22%,按时办结率100%。有序推进安居乐寓等项目,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815套。全力推动名城花园、安源居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探索“家事智慧联调”机制,家暴案件同比下降70%,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全市最大规模“北帝三月三庙会”,获央媒等27家媒体报道,全网曝光超7.3亿。新建3家社区阅读中心,全区首家“图书馆+书店”模式的服务点旭书店开馆营业,社区级阅读体系设施覆盖率达88%。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优服务、稳增长,巩固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加强走访服务,完善监测机制,分类分析、预警监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产值外溢倾向、增资扩产需求,引导生产线、产能回迁。建立潜力企业库、中小企业服务库,全面摸排目标企业,协调解决税务开票、空间拓展诉求,指导达规纳统。发挥前海“双15”税收优惠与“互联网+”未来科技城、“腾讯村”重大项目虹吸作用,做好产业链招商、重点园区招商,适时筹备赴外招商,吸引更多市外优质企业落户。加强商办楼宇政策培训指导和宣讲解读,匹配优质企业进驻楼宇,依托前海科兴科学园、金环宇大厦等打造一批“亿元楼”。做实做细2025年度预算,压缩非必要支出,盘活冗余资金,提升财政资金审计质量。
(二)坚持拓空间、抓项目,加快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建立产业空间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审核长效化机制,综合整治雍启工业园、麒裕工业区等老旧园区,同步改造产业园区内部设施和外部配套,实现周边环境、硬件设施、产出效能“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持续整治产业空间租金,多部门联动严厉打击“二房东”扰乱租赁市场。强化大铲湾片区工地巡查,依法严厉打击扬尘涉事单位,全面整治提升片区环境。完成轨道20号线航城车辆段房屋拆除及场地移交,配合轨道15号线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完善道路网络,协调推动臣田东路、金圆路、纬四路等7条道路开工,拓宽尖岗山大道、整治通成路南段。开展多轮城市形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从严查处“六乱一超”、非机动车乱停放、泥头车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精细化提升城中村品质。
(三)坚持防风险、促和谐,不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全面摸排分租式厂房、“九小场所”、再生资源回收站、电镀企业等安全隐患,做到“隐患清、情况明”和“早发现、早处置”。排查整治燃气用气安全,加大自建房管控及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日常巡查,推进11处隐患点整治工程。严格落实工程备案登记制度,规范装修小散、零星备案流程,坚决做到“无备案不施工、无资质不作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诈反邪反恐,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协调推进辖区治安盲区视频监控设施布点工作。紧盯龙珠花园棚改项目等案件、越秀潮樾府等重点楼盘问题。妥善运用“社区发令”工作机制,摸清企业底数,排查“问题公司”,提前预警预防非法集资、电信诈骗、传销等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坚持补短板、增福祉,彰显民生幸福更足成色。加快优质学位供给,加快推动流塘、天骄、西湾小学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缓解学位供需矛盾。加快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和樾府社康。加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城中村规模化租赁、非居改保、盘活闲置用地等多类型保障性住房筹集工作,完成宝兴花园老旧小区改造、固戍花园噪声治理试点项目,推进雅涛花园、鸣乐花园等18个老旧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持续提升居住品质。推动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地方特色“文旅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