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以更高水平法治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民生
党建引领层面:
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司法行政工作。一是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筑牢拒腐防变防线,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19次,召开警示教育会3次。二是落实深中党建共建,制定我局第一党支部与中山市司法局第一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方案,促进党建业务双融合,助力深圳、中山法治建设。
全面依法治区层面:
一是组织召开2024年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依法治区办主任办公会、第五次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切实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协同推进作用;二是抓好“关键少数”,举办2024年依法治区专题培训班,全区领导干部学法考试优秀率99.88%。三是落实法治建设相关任务,完善“法治宝安”绩效考核考评指标及考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罚款尺度)专项督察。
建设法治政府层面:
1.切实履行政府法律参谋助手职责
服务全区发展战略,在政府投资、产业政策、土地整备征收、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2024年共办理法制审查、法律顾问事项2384件。起草《宝安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探索建立街道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机制和街道法制审核工作机制。
2.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充分落实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强化案件受理前端服务,优化案件受理登记制度,细化案件审理过程,注重开展复议申请受理前引调工作,践行复议便民为民原则,审慎办理复议案件1675宗。制定印发《宝安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优化提升工作方案》,运用多元化解建议函、协调会等多种方式推动行政争议进一步实质性化解。
3.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
印发《宝安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广“场景式”执法培训工作,开展直播执法活动9场次,建立行政执法案例库,编发专项执法指引,提升执法水平。
建设法治社会层面:
1.切实优化调解服务
一是创新“人民调解+仲裁调解书保障”工作模式,通过调解在劳动仲裁前深度介入劳动争议案件,积极破解仲裁资源不足与仲裁程序繁冗两大瓶颈。相关专班春节前夕进驻35天,成功调解案件103宗,让劳动者“安薪”过大年,相关经验获《深圳信息》上报。二是协助建立深圳中山跨界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动涉边纠纷及时依法化解。三是推动宝安商事调解行业扬帆起航,为企业依法化解商事纠纷提供更多途径,通过提供设立服务、指导完善制度、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促成5家商事调解机构成立,成功调解商事纠纷案件118宗。
2.切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创新推出“校园零零欺”项目,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教职员工举办反欺凌讲座、模拟听证等赋能活动110场次。二是充分发挥宝安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全市“八五”普法基层联系点辐射带动作用,共接待越南、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中外团体调研参观220次,服务群众494168人次。基地视觉设计获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览奖,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3.切实打造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度,在福海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进一步规范各街道、园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更好地便民惠企。二是深化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法律咨询14792人次,处理法援案件11938宗,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约1.64亿元。全面清理及修订法援制度文件,强化法援质量监督,直属机构宝安区法律援助处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更务实举措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
1.积极招商引资。积极赴外调研招商,先后赴北京、厦门等地沟通洽谈,成功与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共引进14家律所落户宝安。与宝安区引导基金合作,推动深圳一村淞灵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在宝安落地。
2.多措并举赋能。一是落实区律师行业支持政策,已资助9家律所、66名青年律师和2名港澳法律人士597.49万元,打造3家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型百人大所。二是通过举办“湾区律师大讲堂”“律司课堂”活动、召开北京市大兴区司法局和深圳市宝安区司法局律师行业党建交流会暨政策宣讲会等手段拓宽与区外律所的沟通渠道。三是通过向企事业单位推介区内律所、在亲清政企平台设置律师宣传资料专栏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宝安虚拟园区开设法律服务专栏,已有12家律所入驻,发展律师行业与完善企业服务“两手抓”。四是通过鼓励辖区律所参加首届深圳法律服务博览会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律所案源渠道。五是重视青年律师专业素养提升,例如,8月,支持宝安律师工作委员会联同前海律工委等机构共同主办“湾区律师——逐光计划第三期涉外法律主题分享”,助力前海宝安片区青年律师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3.多方拓展业务。以公证行业为例,成功举办“新时代·新公证”深圳公证行业高质量发展第六次大讲堂,打造业务交流平台,推广宝安公证形象;为新田、和平、燕川等区内股份合作公司的换届选举和股改提供公证服务,助力股份合作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持续打造公证+调解的新亮点,主动受理人民调解+赋强公证业务,并联动商事调解行业。
4.稳步推进企业合规建设。持续以高质量合规服务助推辖区企业稳健发展。一是加大企业合规制度供给。全市率先出台企业合规建设(标准)指引和评价指引及系列操作明细,指导编制安全生产、财税、廉洁、进出口管制、合规信息建设等多个专项合规指引。二是探索民营企业合规官制度试点。开展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能力辅导和合规官集中培训12期,助力企业培养合规人才,共吸引526家企业的797名管理人员参加。三是建立重点产业(园区)合规服务中心或驿站。遴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和行业,先行探索制定行业(产业)合规指引,建立合规服务驿站;依托园区、协会、商会、律所等平台,支持福永、西乡等街道和半导体协会等组织探索建立“一站式”合规服务中心。目前,已指导新安率先成立全市首家街道级“企业合规服务驿站”;以石岩创维创新谷产业园为试点,将数据合规与虚拟产业园相结合,推动深圳数据交易所工作室(服务点)落户。
(三)以更全面监管护航平安宝安,守牢底线
一是完善体系,优化工作机制。调整区社区矫正委员会组织架构,组织召开2024年第一次社区矫正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完善社矫工作领导体制。二是配齐配强社矫安帮专职队伍。已建成包含社工和法律背景社矫专员的专职队伍,并制定印发社矫安帮专职社工考核管理制度,加强队伍管理;选聘一批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矫监督员参与监督工作,构建“法律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的多维监督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面依法治区统筹力度不够大,缺乏有力抓手,各部门在依法治区方面的融合协同有待提升。二是社矫监管压力大,亟需更紧密的沟通协作,与公检法和各街道在调查评估、执行地核实等方面的协调联动还需加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服务大局保障民生方面
1.关于全面依法治区,一是做好中央、省、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等制度评估总结工作,积极谋划下一阶段法治工作。二是配合完善我区涉外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提升我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2.关于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有序推进《宝安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制定印发,推动沙井街道落实法制审核集中处理平台试点。二是组建行政复议委员会,不断探索优化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中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三是完善区、街综合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机制,紧跟各类执法重难点问题,继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3.关于法治社会建设,一是跟进“i调解”智慧平台(二期)立项,增设商事调解管理模块,实现商事调解服务人员、收费金额、网上申请、受理投诉等数据或功能“一站式”管理,提升商事调解效率。二是持续升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推出更多有创意、有看点、有关注的普法好产品;进一步强化对我区领导干部、青少年、来深建设者等重点人群的普法宣传。三是推进2025-2027年法律援助律师团队组建工作,打造专业法援律师队伍,并优化法援业务管理制度。
(二)助力经济增长方面
1.关于律师行业,主抓辖区内较大规模律所的营收,“挖存量”;在亲清政企平台上开设“找律师”栏目,进一步做好律所宣传推广工作;持续落实律师行业专项资助政策,加强青年律师及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关于公证行业,从三个方面“添新量”:(1)努力拓展金融赋强公证和人民(商事)调解协议书赋强公证业务。(2)进一步推广公证法律意见书,转化为新的业务来源。(3)优化公证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鼓励公证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远程视频公证)办理业务,并持续推出“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服务举措。
3.关于合规建设,协调推动企业合规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合规服务能级;加强企业合规宣传力度,制作“一分钟合规”短视频等宣传材料,面向全社会广泛倡导合规文化。
(三)护稳定守底线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持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信息化核查力度,全力确保我区特殊群体安全稳定。二是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及验收工作,逐步打造集智慧矫正和现代化教育帮扶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中心“宝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