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深圳市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02-27 11:1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的积极指导下,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上级有关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发展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通过局党组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以局领导带头学、中层干部主动学,带动全局党员干部跟进学,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各部门、各党支部年度重点学习内容,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坚定信仰、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对局内重大事项决策、干部推荐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始终坚持通过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进行集体研究并现场表决,确保各项决策合法合规、透明合理。二是通过局党组“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并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持续提升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与业务技能。三是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机构对局内的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制度以及采购流程等事务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流程,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审核合同、采购文件、规范性文件等310余份,审核修改局及龙华区其他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出具法律意见75份。四是强化窗口纪律监督,通过日常纪律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方式,每日对三级政务服务场所进行监管,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各个政务服务窗口。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开展明察暗访2096次,其中明察1815次、暗访281次。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潜能

  一是全面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规范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新增废置及动态管理,推动78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权责清单系统统一管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军涉密事项外,均实现100%网上可办。全区215项行政许可事项352个情形实现“零跑动”办理,承诺时限压缩率达90.53%,即办率达79.26%。二是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全市域通办”,不断缩减“全市域通办”负面清单,已实现624项事项在区内任意政务服务场所可办。今年以来,全区业务受理量达5385件,位列全市第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龙华区已与近100个市区县签署“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了涵盖人才津贴申领、政策扶助申请、民生保障服务等八大领域,超过11000项服务事项的跨地域办理。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实现全区606项事项2928份材料关联电子证照,累计签发电子证照57万份,累计调用量超227万次,位居全市第二。五是全市率先发布64项“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事项清单,打造覆盖网上办和指尖办的告知承诺事项服务专区,创新形成“承诺办理+信用监管”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推动政府履职数字化转型,赋能政务服务智慧化变革

  一全市首创“政务+直播”活动,开展商事登记、民政服务、人才服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等六期专题直播,吸引超368万人次实时观看,点赞量超248万次,互动次数超3.6万次,收集观众评论超2.53万条,解答疑难杂症超300个,累计访问量突破730万次。二是打造全市首个区级“云上政务大厅”,上线13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提供在线视频咨询、视频辅导、视频受理等服务,实现“线下实体窗口”向“线上虚拟大厅”延伸。三是持续推进“政务精算师”服务,AI赋能“出生一件事”,为辖区41000余名孕产妇建立数字档案并推送超11100条生育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指引信息。相关做法获“新华社”及“深圳特区报”A01版报道。“免申即享”惠企利民补贴事项增至116项,兑现政策红利20.15亿元,惠及79万企业和群众,实现四个“全省之最”。该项工作两次登上《人民日报》,国务院办公厅也充分肯定龙华的经验做法,并在全国推广;荣获智慧中国年会政府服务优质奖、粤港澳大湾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案例等奖项。五是率先打造“政策AI计算器”,全量汇聚全区14个部门310个政策补贴事项431个补贴情形,创新构建六大特色功能模块,通过政策“拆解、匹配、直申”全流程服务,从查询到申报仅需3分钟。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超55万次,超3200家企业申报资助补贴达16亿元。相关工作经验荣获第三届“深圳人工智能奖”“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奖”和2024深圳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成果案例。

  四、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不断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一全市率先打造GPT智能客服平台,有效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达率。自2月底上线以来,平台访问量超21万次,累计收到用户咨询超15万条。深化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建设管理。出台《龙华区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清理不规范新媒体账号120个;推动中外文政府网站升级改版;推动“教育服务专区”“文体场馆预约”等289项服务同步接入政府网站、“i深圳”龙华专区、“i龙华”。三是创新“政务公开+服务”模式,探索“政府开放日”新形式,让“政府开放日”走进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基层社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群众期盼,充分释放政务公开惠民利企红利。活动亮点及成果获央视网、中国新闻周刊、南方日报、深圳卫视都市频道、龙华融媒矩阵等媒体、平台关注报道,全网阅读量超200万。四是强化监督,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通过服务评价、实时上报、差评回访、整改反馈“四步”措施,形成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截至11月,龙华区政务服务好评率超过99.9%,差评整改率为100%,无二次差评。

  五、为基层治理加“数”增“智”,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打造数字治理“龙·眼”AI引擎,实现对国家公布的65类社会治理场景中30多类场景的识别,涵盖店外经营、人脸识别、危险品车辆、横幅标识、电动车入户等超50种算法,识别事件总量超4435万件。一是创新开发“智慧工地AI安全监管”,通过AI算法,实现建筑工地漏盖绿网、未穿反光衣、未戴安全帽等智能监测,目前已接入890路视频,识别违规事件达30.2万件,有效事件数量达80%以上。二是全市率先部署“智慧施工AI监管”,目前已接入9906路摄像头,对全区主要市政道路进行实时监管,通过施工占道的算法监管,更加科学规划和管理占道施工活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占道范围,提高道路的整体使用效率。三是基于智能运算能力平台的智能化支撑和高性能算力支撑,新部署上线了电动自行车治理算法十余种,算法准确率超85%以上。

  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2023年,我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干部职工对外交流学习机会少,眼界、思路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新的发展趋势,法治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局限;法治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宣传方式、方法缺少创新等问题。针对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局采取了三点措施进行整改:一是积极鼓励并支持年轻干部投身于市、区级不同领域专项工作,包括党建方面主题教育、土地整备、“百千万工程”等项目,提升干部职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着力推动“登台授课”常态化,通过“传帮带”学习、集中学习、讨论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干部队伍数字化思维和技术素养。三是全市首推“公共WiFi+公益视频”全新政务宣传新模式,今年以来共开展了四期公益视频宣传活动,公益视频观看量超220万,公益宣传日均覆盖近万人次,有效提高公众对法治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024年,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创新举措不足,与企业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差距。二是基层治理方式相对单一,智慧化场景应用不够丰富,特别是AI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仍需增加“想象力”“行动力”。

  七、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努力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法治建设,更好地把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着力推动重大改革、重要规划、重大民生、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决策法治化。三是持续探索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创新亮点。持续扩大“免申即享”事项覆盖范围,优化“政策AI计算器”政策推荐导办功能;巩固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服务模式;扩大“跨域通办”合作范围,逐步从华南地区向华中、华东等地区推进。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