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深圳市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深圳市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01-21 09:2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悉心指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两个服务”“三个体系”“五好”“两让”等重要要求,扎实推进我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重要思路、重大举措、重点项目,在服务强国强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展现了宝安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新担当新作为。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促管理,以党建强保障,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局党组书记带头向三级服务体系全体工作人员宣讲全会精神,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局党组“第一议题”学习38次,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8次、支委会13次、党课5次。全年组织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621场次,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135家老班长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活动410场次。举办宝安区首届退役军人“老兵永远跟党走”双拥杯风采文化大赛,通过街道服务站“搭台”、社会力量“共建”、退役军人“参与”,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二)思政引领见效显。一是思政教育全面铺开。制定《宝安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责任分工方案》,细化五大方面60项具体任务,并将其作为“1号文”部署推动。积极落实《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思想政治工作实用手册》和“思政落在站上”措施,并将其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项目。指导各街道、社区服务站设立“党建联络员”133人,推动新安、松岗街道成立“网格兵队长”“思政小屋”。二是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定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管理服务清单,开展志愿服务培训2期,示范带动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全年70支红星志愿服务项目共开展活动823场次,服务时长3846小时,服务4067人次,在奉献社会中展现老兵风采。探索打造更多“红星”系列品牌,组建首批“宝安退役军人红星跑团”“红星讲师团”。积极评选“十佳”和优秀红星志愿者,3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市优秀项目。三是用活用好各类平台。依托洪浪社区长者服务站,探索成立首个社会力量共建的宝安区退役军人思政工作社会实践基地,2024年入选鹏城老兵优待服务企业首批授牌代表企业。建好辖区现有红星堡垒户,充分发挥沙井街道地域优势,突出堡垒户在思政教育、文化传承、困难帮扶、创业平台、堡垒驿站、国防教育等模块建设,打造蚝乡文化传承堡垒户示范点。2024年,该堡垒户组建的沙井街道退役军人红星足球队代表宝安区双拥办参加深圳第十一届军民运动会足球比赛,连胜五场,勇夺冠军。

  (三)双拥工作结硕果。一是打造社会化拥军新品牌。制定《宝安区建立社会化“拥军矩阵”工作方案》,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宝安区社会化拥军体系,打造出全市体量最大的智慧双拥示范商圈(前海壹方城购物中心、海雅缤纷城),形成“松岗满纷天地拥军商圈”“创业天虹双拥商场”“大仟里拥军商圈”等拥军聚合体,通过与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行业商户签订拥军协议,为服务对象提供6大类共计500余项优待项目,并形成《宝安区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社会化拥军优待服务清单(第一批),广泛掀起双拥热潮。二是奏响拥军支前新旋律。出台《退役军人工作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拥军支前军地协调行动方案》,健全完善拥军支前体制机制。赴部队深入调研拥军支前需求,发挥“双拥办”桥梁作用,落实“军地”需求提报11项次,清单化解决驻地部队官兵急难愁盼问题。在用心用情服务好3支驻区部队基础之上,自我提高,春节、“八一”前夕到28支深圳驻地部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联系走访慰问部队50余次,赠送慰问物资300余万元。

  (四)安置就业开新局。一是积极协调对接,迎难推动安置落地。高质量完成17名转业军官、16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工作,转业军官首次达到100%安置公务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在安置数量较上年度翻番达到历史最高位、面临巨大筹集困难情况下,按时按质完成筹集,成为我市唯一按照1:1要求筹集区属国企岗位的安置大区。积极促成2名军官“双选”安置、1名军官“直通车”安置,提高安置对象与安置单位满意度。二是促进高质量就业,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调查与服务,建立未就业退役军人帮扶台账,推介各级下发招聘岗位信息3000余条;全区247家军创企业为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创新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红星志愿服务队,召开3场全区军创企业座谈交流会,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有效推动军创企业健康发展;举办2024年深圳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宝安区分赛,吸引多个项目参赛,推荐2个优秀项目参加市级决赛并获优胜奖。推荐辖区军创企业广东军创现代农业集团、深圳市易乐宠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广东深圳参加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乡村振兴赛道三等奖、生活服务业赛道优胜奖。

  (五)褒扬尊崇氛围浓。一是优待抚恤落地见效。创新举行“向老兵述职”工作会议2次,深入了解退役军人需求,做好政策宣传和激励。启动宝安区退役军人关爱专项资金,筹集各类资金120余万元,撬动社会力量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服务。二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建成宝安区革命烈士英名墙,对我区在册烈士但现有烈士纪念设施未刻录名字的49名英雄烈士姓名进行集中刻录上碑;联合区教育局深化创新“大思政课项目式学习”,邀请宝安退役军人功臣和优秀思政老师,通过走访场馆、采访功勋、撰写调研报告等实践项目,传承红色基因。宝安区双拥公园正式落成开放,打造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打卡地。

  (六)服务保障提质效。一是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大比武”工作方案,带动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升,助力宝安区代表队获得市服务中心(站)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重点推进“一街一特色、一街一社区”建设,挖掘确立10个街道服务站特色优势和11个基础好的社区服务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新安和石岩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灵芝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省标杆站点和支前站点,省厅到辖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建立业务进度季度通报机制,下发4期重点工作指引清单,定期开展基层服务站点走访检查,并以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通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全年实地抽查基层服务站68个、电话检查全覆盖,电话回访服务对象581人次。二是积极推动新型帮扶协作。主动与对口帮扶协作方汕头市潮南区、澄海区和河源市龙川县三地对接,摸清帮扶需求,建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帮扶方的对口帮扶关系。开展实地帮扶活动,慰问对口帮扶方困难退役军人90人;链接就业资源,向三个对口区县共享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共同探讨服务体系建设和业务工作,邀请被帮扶方16人参与我区举办的服务中心(站)业务培训班。

  (七)维护权益促稳定。一是强化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维护。着力加强非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相关权益问题沟通协调力度,先后通过电话、发函、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协调老兵社保补缴、养老系数核算、孙辈上学转学、老家房屋产权纠纷、转业士官军龄认工龄、退役士兵与部队因评残导致滞留等诉求问题10余起,同时为现役官兵维护权益14起。二是依法推进信访矛盾问题化解与治理。严格信访诉求受理、办理与答复,会同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区民政局、区水务局及相关街道召开联合接访和化解协调会15场次,推动重点诉求化解方案落实,1项个人诉求签订息访承诺;对于大部分无政策不合理诉求,按照“三到位”要求,指导街道建立“一人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明确相关教育稳控责任。三是时刻坚守退役军人涉稳工作底线。在重要敏感节点组织滚动梳理各街道红、橙、黄分级预警人员5轮70余人次,顺利做好了全国两会、“七一”、三中全会、国庆75周年等特别防护期保稳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弱项。一是思政教育效果未完全彰显。街道老班长工作室、红星堡垒户等作用辐射范围比较有限,仍需要加强思政教育筹划与落实,提升“老兵管老兵”作用发挥。二是抚恤优待工作在精度、力度、深度方面仍需提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各项法规制度越来越完善,对拥军优属工作要求日益提高,拥军优待服务供给水平需进一步优化,与重点优抚对象的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优待服务的针对性与覆盖面有待提高。三是涉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仍存风险隐患。随着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数量逐年增多,当前移交安置政策可能引发未来风险隐患;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对象待遇差距,以及各区落实医疗补助问题做法不一,可能引发新的诉求问题;历史遗留政策诉求问题化解难度大,且各区做法存在巨大差异,容易形成攀比、串联。四是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和建设发展还不平衡。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流失率、更新率高,会管理、善管理、敢管理的人员队伍仍不健全,服务站“末梢神经”作用发挥不够。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思政引领方面。以思政教育为龙头,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始终把党建工作贯穿于移交安置、就业创业、优抚优待、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权益保障等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全过程,推动退役军人向“五种力量”聚集靠拢。深入推进“思政落在站上”,推动12条措施落细落实,切实成为做好退役军人思政工作的有效措施。二是双拥工作方面。建立健全拥军支前协调指挥体系,做好军地需求互通互报对接落实。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以“互办实事双清单”支持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深入实施社会化拥军行动,按照“一街一示范”的原则,持续“找资源、搭平台、促拥军”,形成示范工作经验。三是安置就业方面。逐年提升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国企岗位待遇质量,加大转业干部双选与直通车安置力度。进一步加大退役军人培训力度,为退役士兵提供更多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和选择。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四是权益维护方面。全面推动权益维护与信访法治化,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引导退役军人信访诉求逐级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职能范畴诉求,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最大限度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五是服务保障方面。持续巩固完善标杆站、特色站建设成果,力求挖掘打造更多的标杆特色站点。持续巩固“大练兵”“大比武”工作成效,继续开展2025年能力素质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