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罗湖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罗湖区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12-30 16:3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区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力筑牢罗湖区安全防线。今年以来,辖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起,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火灾亡人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辖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现将年度工作情况及新年计划报送如下:

  一、2024年工作措施

  2024年(截至11月4日),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6起,死亡 6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火灾亡人事故和自然灾害亡人事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深化底线思维,坚决夯实安全生产防线。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拟定罗湖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统筹部署六个方面 59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制定“1+25+10”实施方案,建立调度推进、督导检查等六大工作机制,保障攻坚行动有效落实;持续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 50次,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200处,完成整改 198处,2处正跟进整改(碧湖花园和东湖豪庭消防安全隐患,隐患均为消防喷淋设备故障、消防监控系统联动故障等);组织开展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点位摸排管控工作,梳理确定 88处高风险区域、点位,落实街道处级领导挂点包联机制,推进除险工作,确保隐患消除,风险可控;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组织开展 9次“一盘棋”响应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小散工程、高处作业等专项安全整治,进一步夯实辖区安全生产基础。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持续跟踪问效。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对行业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全年共督导 176次,制发通报62期,落实问题隐患闭环整改,压紧压实了行业监管责任。四是监管服务并举,耕好安全监管“自留地”。部署开展工贸、危化领域 10项专项整治,行政处罚126次,惠企服务82家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773人次,全年工贸、危化品领域无事故。

  (二)细化组织部署,持续优化防灾减灾体系。一是全面排查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围绕“墙、坡、河、坑、管、路、树”等七个重点,建立“三个清单”跟进各类隐患整治,共整治隐患 197处,剩余 38处正跟进整改;对 104处降雨受损边坡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对其中7处开展自动化监测,38处推动开展工程治理;另对 19处历史边坡持续开展自动化监测,全面把控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二是筑牢地下空间安全屏障。深刻吸取“9·7”极端暴雨地下空间水淹教训,全市率先全量完成辖区571处地下空间“十个有”建设,进一步夯实辖区防洪基础。经验做法被省应急管理厅专刊推广。三是管控事故灾难安全风险。组织开展事故灾害风险评估,全面更新 42336处风险点位信息,梳理重大风险等级点位 0个、较大风险等级点位 8个,一般风险等级点位 2876个,低风险等级点位 39404个,形成安全风险底数清单,落实分级分类管控。四是夯实社会面防灾减灾基础。完成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窗户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建成 43个应急管理服务站、363个安全文化长廊;稳步推进黄贝岭社区安全韧性社区示范点建设,6204人通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三)加强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应急管理水平进阶。一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区级专项应急预案目录,新编制重点领域应急预案2个(《罗湖区河道上盖建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罗湖区涉上盖建筑暗涵暗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专项预案 32个,进一步丰富应急预案场景类别,构建了上下衔接、部门融合的区级“1+70+20+N”应急预案体系。二是推动应急演练提质增效。启动“应急演练质量提升年”行动,全区各领域共开展应急演练 1609场,指导完成20场区级行业领域应急演练,另有 4场将陆续开展。全方位检验了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水平和应急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培训253名街道应急物资管理骨干,采购配发应急物资465件,维护保养物资装备 6130件,做到应急物资装备“找得到、拉得出、会操作、用得上”。四是强化科技赋能智慧应急。启动危险边坡自动化监测二期项目,开发应用边坡巡查小程序,完成 31 5公里车道地下空洞隐患检测,妥善发现处置地下空洞、脱空隐患36处;大力推广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试点开展“圳应急”大中小屏体系建设,应急智能播报系统获评应急管理部 2023年度智慧应急“星火计划”优秀成果案例,科技赋能智慧应急初显成效。五是全面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能力。加强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部门联动,畅通报送渠道,“送课上门”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一对一”培训10余次,全面提升辖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能力,有效遏制信息倒灌问题发生。10月11日,我区代表获市委值班室值班大比武三等奖。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共治共享安全氛围。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聚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内容,在学习强安平台原创或转载科普资讯 200篇,阅读量超过 30万人次。全面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在我区地标建筑京基 100滚动播放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语,营造辖区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三防、地防、特种作业、有限空间业务知识培训,围绕复工复产、道路交通安全、汛期安全、燃气安全、畅通生命通道、强对流天气、小散工程、防溺水安全、高处作业、森林防火等主题策划制作 14个安全警示微视频传播发布于“深圳PLUS”“网易新闻”APP,总阅读量超过 37.69万人次,印制配套复工复产警示海报 5000份,让安全警示“看得见摸得着”。

  (五)深入推进综合网格改革,助力平安罗湖建设。

  1.加强网格基础信息核采,夯实社会治理根基。一是组织落实基础信息采集。中心会同各街道网格工作部组织社区网格员认真开展实有人口、建筑物、法人基础信息核采。截至今年11月21日,全区1135个社区网格的网格员采集楼栋 18399栋(处)、房屋679982 间(套),实有人口 1191907人(其中非深户籍内地人口 664002人、深圳户籍人口 477226人、港澳台人员48362人、外国人2317人),实有法人61585 家。今年以来,全区网格员新登记人口 420779人、注销 382785人,新采集房屋 18204 间套、注销 3092 间套,新采集法人14106家、注销 12934家。二是执行信息采集督导考核。今年,市网格办抽查我区东晓街道(东晓社区)、莲塘街道(坳下社区)、笋岗街道(笋岗社区)的人口、建筑物、法人信息采集成绩达标。中心执行市网格办派发信息采集督查指令任务 12次,每月对十个街道开展考核排名,1月至 10月中心完成对十个街道 90个社区 270个网格信息采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区委、区政府及各街道办事处,约谈排名靠后的街道,有效促进整改提升。三是完成专项数据核查任务。今年,全区网格员累计完成市网格办下发 9批次专项数据核查任务,包括户籍地址不一致专项18481条、供电地址挂接专项 361 303条、“长者探访”首批任务 7898条、滚动任务 14851条、建筑物区域专项 950处、房屋人口核查专项337条、待新增人口房屋 2197条、待注销人口房屋 6390条、未成年人巡查任务 60085条。四是做好居住登记信息更正。依居民群众申请,经区、街道、社区三级审批,中心更正居住登记信息 378条。

  2.强化网格事件巡查报告,守护平安建设。网格管理中心立足小网格,推动大治理,积极引导网格员队伍参与隐患发现、维稳信访、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等领域综合治理,促进平安罗湖建设。网格员依照综合网格巡查事项清单(16大类 124项)发现并上报各类隐患事件信息,通过区民生诉求智慧管理平台分派到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置。今年以来,全区网格员累计上报事件信息31263 宗,已处置办结30617宗,办结率97.93%。中心向市网格办报送网格重点事件 310宗,每月考评优秀。评出网格员发挥作用典型案例 38宗,其中社会治安类24宗、消防安全类10宗、食药市监类2宗、涉烟违法行为1宗、矛盾纠纷1宗,奖励网格员83人次。

  3.深化“警网协同”机制,合力保障城区平安。一是警网联勤联动,开展专项行动。网格管理中心联合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先后组织网格员和社区民警落实开展岁末年初流动人口及出租屋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春季专项行动、城中村晚间清查行动等。二是宣传自主申报,强化信息核实。警网联合宣传引导辖区出租屋业主、实际管理人依据《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履行法定义务,主动申报人口居住信息。今年,全区网格员核实从公安部门平台推送的申报居住人员信息36711人(其中在此居住 16116人、从未在此居住11554人、已搬离 9041 人),核实申报义务人7951人(其中正确4604人、错误 3347人),核实居住地址753处(其中挂接房屋 268处、无法挂接485处)。

  4.落实推进综合网格改革工作任务,提高网格工作质效。根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基层治理综合网格工作指引(暂行)>的通知》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推进综合网格改革工作思路,网格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督导街道做好综合网格划分和调整工作,经市网格办审批同意,黄贝街道办事处在地理信息平台上调整新秀社区和新兴社区边界,涉及深水楼区域(现登记实有人口1人、房屋 5间套)从新秀社区18网格调整划入新兴社区13网格。完善专属网格设置,建立健全综合网格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今年,网格管理中心组织全区综合网格员开展了市网格信息系统操作、房屋编码的编制与维护、综合网格划分落图及地理信息平台操作等培训。举办综合网格专项培训共 5场次,包括 2024年网格员气象灾害防御培训、极端暴雨防范应对、区群租房消防隐患排查、燃气管道日常巡查业务培训、防汛防台隐患巡查发现处置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

  二、2025年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深入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强化安全风险系统防范化解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筑牢罗湖安全防线。

  (一)加强安全风险系统防范化解。针对辖区高坠、触电事故类型和建筑施工、小散工程零星作业、道路交通、消防领域事故多发频发态势,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压降事故。一是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事故预防风险研判,强化事前预警,推动安全风险前置管理。二是严格落实挂牌督办制度。在定期通报的基础上,聚焦事故多发、问题频发,以及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等领域,对整改久拖不决的隐患严格落实挂牌督办,切实压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确保问题及时发现,隐患有效整治。三是优化考核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导向作用,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从“注重结果”向“过程结果并重”转变,加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考核中的比重,同时完善通报、“点名”工作机制。四是转变督导检查重点。将督导检查重点从“随机抽查”转向“侧重复查”,重点复查行业部门和属地街道检查结果,核查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推动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五是强化小散工程安全监管。加强部门协调,健全完善小散工程项目备案、隐患排查、执法惩戒、保险保障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切实压实街道、社区、网格、物业等各级主体责任,全力压降小散工程事故数量。六是推动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围绕生产安全事故、上级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两个重点,在监管缺失、执法缺位方面,推动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压实监管责任。七是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实施“执法+服务”模式,落实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推进精准执法、柔性执法,推进预告式执法,同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并加大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集中培训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八是强化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制定《罗湖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联合行动工作机制》《罗湖区应急管理局与市级执法机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工贸行业“综合查一次”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街道工贸、危化领域安全生产交叉执法和工作交流机制。

  (二)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快恢复”目标,加大自然灾害防治力度,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统筹。牵头组织、科学谋划“十五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建立区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梳理党政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职责清单,统筹抓好安全韧性城市年度建设任务。二是持续提升城市防汛能力。加大城市内涝整治力度,持续提升地下空间“十个有”建设成效,大力解决固定式挡板和防汛沙袋配备短板,着力降低洪涝灾害受灾风险。三是创新地质灾害和地面坍塌防治举措。引入危险边坡防治商业保险机制,借力机构专业支撑提升管理水平;探索“智能地动”技术在地面坍塌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重构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工作机制,探索罗湖特色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四是推动安全韧性社区标准化建设。落实《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建设任务,推进市级防灾减灾社区向安全韧性社区转型,完成10个安全韧性社区建设。五是提升森林防灭火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完成 22个智能烟火识别视频监控前端建设,加快形成森林火险预警和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战斗力,常态化执行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提升林火远程监控能力和森林火灾预警预报水平。六是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推广“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圳应急”APP等系统应用,加快推动应急管理数据共融互通;推进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综合应用和支撑保障、林火监测、应急指挥视频调度、集群网子项目建设及应用,完成北斗设备替换工作;探索安全监管信息化支撑机制,加大“低空经济+应急”“人工智能+应急”场景应用,助力基层隐患识别和预警预报。

  (三)提升基层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街道、社区和社会面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一是强化预案保障。以区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为契机,完成新一轮区级专项预案修订和编制,建立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装备定期盘点、拉动机制,以实战为导向加大预案“双盲”拉动和综合演练,提升区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质量。二是补齐基础短板。推动14所学校“四同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探索人防工程兼做应急避难场所机制,着力补齐辖区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短板;加大战备物资、专用装备补充力度,探索协议储备市场保有量充足、保质期短、养护成本高的物资装备,提升大灾救援和救助能力。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应急管理系统实战大练兵活动,推进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运作,加强统一管理,强化基层应急力量隐患排查、先期处置作用。四是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完善涉敏感和水、电、气、网民生领域等未达一般级别突发事件的报送标准,进一步顺畅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信息报送政治敏感性和业务能力。五是强化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危险化学品(油品类)应急处置点、应急处置互助圈,构建点、圈结合的危险化学品(油品类)处置一张网。六是积极营造社区应急科普氛围。深入推进安全宣教科普空间建设,探索共建共用共享模式,推动市区合作共建市安全教育基地;对照“一社区一场所”要求,新建 59个科普体验场所,推动街道、社区、住宅小区、城中村和工业园区安全文化廊全覆盖。

  (四)深化基层治理综合网格工作,提升网格采集人口数据质量。一是坚持实地走访,强调“眼见为实”。网格管理中心督导各街道组织网格员实行分类走访,对人员变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的城中村、出租屋等重点房屋坚持实地走访;对居住稳定、管理规范的居住类房屋,网格员通过“上门+线上”询访或发动楼栋长、物业服务企业协同作业的方式走访,确保居住登记信息及时更新。二是深入学习贯彻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大力宣传居住登记自主申报、粤居码申报,网格员收到申报信息后 5日内完成实地核查,确保核实率和按时完成率双百分百。三是按季度形成我区网格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时掌握全区网格登记人口变化情况。四是完善综合网格工作配套机制。督导各街道做好综合网格划分和调整,落实综合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健全综合网格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通报机制及评优评先机制,充分调动综合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实现综合网格规范化、高效化运转。五是深化综合网格信息化管理应用。进一步推动科技赋能,实现基层减员增效,探索和推动智慧化社区治理体系试点工作,网格管理中心在区政务和数据局技术支持下积极创新综合网格方面智慧化应用场景。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