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宝安区水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宝安区水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08-21 15:4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以来,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区七届三次党代会及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要求,持续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工作,深入建设防洪排涝体系,持续做好供水保障,水污染治理成效持续显现,全区66条河流全部稳定消除黑臭,其中8条入库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考核目标,65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考核目标,全区优良河长率为118.52公里,总河长占比48.7%。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达到地表Ш类标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有序,有力保障年底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切实加强认真研究机构改革方案,配合区委研究各水政监察队的工作职责、工作量,改“水政监察队”为“水政监察科”,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实现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最优、效益最大。上线“魅力宝水”水务知识科普小程序“吸粉”约2万人,线下举办“碧水宝安·你我共建”主题宣传活动以及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活动7场,线上线下参与19万人次,广受群众好评。监测网络舆情197宗,全部及时妥善处置,上半年未发生扩大发酵事件。以党纪学习教育为重点,学习第一议题22次,举办为期35天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以新圳河碧道建设工程(一期)专项监督检查情况为鉴,深刻吸取教训,成立局干部作风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局内工作作风整顿行动,行动期间对1名工作作风不严干部给予全局通报批评处理,并编制了《宝安区水务局招标采购工作规则》,从源头上杜绝了资质不符单位参与工程。

  ()固投项目稳步推进定期召开固投调度会、项目推进协调会等会议24次,解决事项20件,统筹推进宝安区青年公园新建工程(一期)、铁仔山片区内涝系统治理工程等30余个重点民生项目,开工率达到50%,开工数量在全区11个指挥部中排名前列。重点推进投资匡算5.23亿元的固戍水质净化厂片区瓶颈管重点问题整治工程等5个项目立项,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可研设计勘察、全过程工程咨询。谋划宝安中心区排涝工程、优质饮用水九期工程、茅洲河干流碧道(沙井段)、5个水质净化厂配套管网等总投资61.50亿元的重大固投项目,完成固投22亿元,达到年度任务70亿的31.4%。

  (三)工程建管保质保量。编制印发局水务项目前期工作指引,优化细化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形成局工程招标文件及合同的模板。推动华润微电子地块排洪渠迁改工程,“三工程”七、八期,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9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工程按进度顺利收尾。三大片区16个EPC项目1504个单位工程中已收尾1461个单位工程,收尾完成率达97%

  (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印发实施《宝安区2024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明确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强化水安全保障、深入实施碧水巩固提质行动等七大内容、27项具体任务。各级河长湖长累计巡河10113余次,协调解决面源污染、垃圾清理、污水渗漏、交叉施工等问题1433项。充分发挥了补水泵站的抽排作用,累计运行4.26万小时,补充12513.92万立方米再生水,为我区河流水质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区66条河流全部稳定消除黑臭,其中8条入库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考核目标,65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考核目标。全区优良河长率为118.52公里,总河长占比48.7%。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达到地表Ш类标准,茅洲河水利风景区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名单。

  ()碧道建设全面提速基本修订完善33条碧道详细规划,助力西部中心7条碧道工程、沙福河等5条碧道12条碧道(一期)工程建设提速。预计7月底完成新圳河碧道建设工程(一期)施工任务,年前完成西乡河碧道(一期)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完成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麒麟山公园等碧道项目挂牌转化,全面激活“水经济”活力。上半年累计建成碧道22.05公里,完成全年33公里任务的66.8%。

  (六)供水和节水两手抓好。铁石工程有序推进,铁石一、四期完成所有单位工程验收工作,铁石二期完成结算编制50%工作,铁石三期完成98.7%主体工程量。“三工程”超前完成功能性验收,预计7月底前全面完工验收,全区完成352个小区优饮、53个小区社改、349个小区二供建设。三大片区再生水利用项目呈现阶段性成效,累计利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用水量达到251万立方米;全区1-5月份用水总量基本与去年同期用水量持平,为1.9亿立方米,预计全年用水量低于市下达控制线5.26亿立方米。

  (七)洪涝灾害防御筑牢筑实。有效应对了2024年“4.6”“4.21”“4.23”等8场强降雨。完成汛前市政雨水管网排查、清疏及复核工作,排查雨水管网3185公里,清疏638公里。统筹完成9个内涝点治理,“一点一策”推动105处历史风险积水内涝点整治和河道整治、泵站建设、山洪截滞、雨水行泄通道等29项内涝防治系统提升工程。形成测雨雷达数据及宝安区河湖智慧监管系统(沙井河与排涝河流域)模型成果,有效提升片区暴雨极端天气预警能力。以“CIM+IoT+AI”推动实现指挥调度场景的一体化联动,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积水情况,有效应对了近20年来最长前汛期降雨集中期。

  (八)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全面覆盖。加快推进茅洲河、前海铁石、大空港三大片区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共76个,已完成4502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和45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目前已移交4671个小区,移交小区率达到95%。将全区1.7万公里排水管网细分为76个排水网格,到位503名网格员,对网格内的排水设施运转、乱排污水行为进行全覆盖巡查监管,上半年累计新增录入2149户排水户、巡检11877户排水户,发现各类问题6254处,全部限期完成整改。

  (九)水政执法高压态势持续保持。制定《2024年水行政执法年度工作方案》,明确14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10类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开展民用水专项执法行动、汛前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餐饮排水户预处理专项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出动水政监察人员42766人次;检查水资源、河道、排水、水土保持、二次供水等场所、区域16678次;处理涉水违法事件1609起,立案43宗,行政处罚(含不予处罚)28宗,罚款81万元。

  (十)水务设施运维有序开展。持续开展管网维护,完成643公里市政存量管网隐患排查工作,达到市考核任务的57.7%,2023年排查出的三级及以上缺陷剩余1处,已完成整改,整改率100%,2024年排查出的三级及以上缺陷已整改4处,仅余1处。10座水质净化厂中9座进水BOD浓度均已达标,全口径BOD总量23396.13吨,全年完成率41.96%。每月联合城安院专家对在建工地、水务运营场所开展“管家式”指导帮扶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今年来共计督导检查8次,指导帮扶企业27家,共查处隐患督促落实整改280处。持续开展例行安全检查共1144次,发现文明施工隐患343处,消防安全隐患163处,安全生产隐患673处,三防隐患39处,目前均在限期内整改完毕。

  二、存在问题

  (一)极端天气频发,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不够强。今年4月份,深圳市出现了近20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前汛期降雨集中期,同时期降雨量较往年翻了好几倍。在强降雨甚至超标准降雨的冲击下,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内涝问题频频暴露。面对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部分已整治的老旧易涝点出现“返潮”现象。例如洲石路鹤洲桥底因内涝成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短时间难以彻底完成整治,现阶段仅能采取临时措施缓解内涝。

  (二)老旧小区治理困难,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难达标。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排水管网老旧破损严重,地下水渗入雨水管道,渗漏点多、排查难、整治难,雨水总口晴天经常有积存水,导致水质不达标;宝安区城中村较多,部分小区面源污染严重,乱排乱倒污水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美食街、农贸市场等场所时常存在清洗废水直排雨水系统,导致小区不符合零直排小区创建要求。

  ()河流水质问题反复。自4月入汛以来,水质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较去年同期均有恶化,氨氮、总磷超标,汛期水质稳定达标压力较大。一方面存量管网集中进入老化期,全区排水管网总长16986公里,其中2015年以前存量管网12091公里,仅石岩片区就有约35%的管网出现破损、渗漏及标准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面源污染管控难度较大,全区重点面源污染包括餐饮、汽修、农贸市场、施工工地等13大类,其中农贸市场、餐饮店、汽修厂数量众多,全覆盖、全时段管控难度大。

  ()安全隐患风险点多在建水务工程量大,项目点多线长面广,涉及起重吊装作业、深基坑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顶管作业、地下管线保护、临时用电、涉水作业等方面,安全隐患风险点较多,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总量较重。一线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安全作业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不够高。

  三、下一步计划

  (一)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推动一批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开工,推动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五期)和石岩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项目片区水质保障工程年底前开工,宝安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九期)三季度开工建设,年底前朱坳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完工通水,罗田水厂新建工程(一期)通水试运行,长流陂水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二是持续加强节水创建,全年至少创建33家节水型载体,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25%以上,节水型工业企业和节水型单位覆盖率都达到16%以上。三是大力推动再生水利用,完成31个市政杂用智能化取水点建设,机场再生水试点项目开工,推动节水典范城市建设。

  (二)持续建设防洪潮排涝体系。一是持续做好汛期防御围绕“指挥调度、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抢险保障”四大体系,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强化信息报送,充分利用“防汛一张图”,提前预置防汛物资设备,确保快速响应处置做好台风、暴雨防御工作。二是持续治理历史风险内涝点,完善“一点一策”内涝点应急处置,继续推进全区105个积水内涝点整治项目,对于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亟需整改的内涝点,采取临时措施缓解内涝,同时按照应急工程加快实施永久整治工程。三是持续推动防洪排涝项目建设。推进宝安中心区排涝工程等10个项目、泵站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立项工作。推进铜鼓路雨水泵站工程、咸水涌河道挡墙整治工程、德丰围涌河口段衔接工程、机场外排渠清淤工程等工程项目建设。

  (三)有力保障全域河流长制久清。一是动态清零问题排口,建立区问题入河(海)排放口清单,动态更新现场情况,形成问题排口整治流程闭环,每周进行通报督办,“一口一策”整治问题入河排口,确保年底前完成整治销号83个;推进零直排建设年底前污水零直排小区累计创建数量比例达到90%以上,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到70%。三是狠抓问题管段修复。全年完成1115公里市政存量排水管网隐患排查工作;完成暗涵暗渠整治共5.16公里;完成16个暗渠暗涵及截污总口整治;四是强化面源污染源头管控。完善“巡查发现+督促整改+执法处罚”“排水许可+清洁环卫”的管理链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强化餐饮、汽修洗车等面源对象的排查整治,开展每日一巡,确保面源排查整改到位。

  (四)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一是加快推动碧道详规落地,紧扣“一脊一带”、山海连廊部署工作要求,力争年底前印发实施第一批、第二批碧道详规,完成第三批19条碧道详规的市级审查;二是加快碧道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成西部中心七彩碧道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建碧道33公里,全区累计建成219公里,完成255公里总任务的85.9%。

  (五)重点提高面源执法力度。督促环卫企业规范化开展环卫冲洗作业,持续加强规范排水普法宣传,增强市民规范排水意识,联合街道、城管等部门开展城中村、移动摊贩上门普法宣传行动,持续增强排水户文明经营、规范排水意识。持续加大面源执法威慑力度,加强店外排水执法查处力度和店内预处理设施执法查处力度。

  (六)全力推动水务工程建设。一是促进一批工程开工建设。加快落实宝安中心区排涝工程、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九期)、茅洲河干流碧道(沙井段)、宝安区固戍等5个水质净化厂片区瓶颈管等重点问题整治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快完成在建工程进度。年底前完成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全部现场施工工作,配合开展水源保护区范围线调线工作。推动“三工程”七期、八期,五指耙水库等9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底前全部验收移交。推动沙福河等五条碧道建设工程(一期)年底前完成70%,松岗河等6条碧道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华润微电子地块排洪渠迁改工程11月底完工。

  (七)不断做好水务设施运维。一是加强智慧水务管理水平。完善现有水务基础设施BIM模型,推进宝安区智慧水务(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宝安区智慧水务(二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地下雨水、污水管网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推进缺陷整治工作;加强汛期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隐患整治,推动8座排涝泵站、11座水闸标准化创建任务。组织做好河道及水务设施汛中、汛后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成28.85公里河道暗涵暗渠隐患检测、40处暗涵暗渠隐患修复、24处河道挡墙修复。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