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情况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宝安区人力资源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宝安区人力资源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1-01-06 14:0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年来,区人力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双区驱动”机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疫情防控为基础,以“六稳六保”为核心,全面做好人力资源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准施策稳就业,护航民生基本盘

  (一)靠前作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渡难关。1.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出台人力资源调配、劳资纠纷处置、重点企业招聘等九套综合措施,细化指引助力企业有序复工。2.先后成立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后期上门服务企业两个工作专班,抽调100名干部成立20个工作组,以“一企一策”形式全方位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走访企业500家,解决诉求800件次。3.针对疫情期间“招工难”问题,启动“十百千万”工程赴5省12市100多个乡镇开展劳务对接,从劳务输出大省抢回企业所需务工人员。开通“点对点”专车375部接回务工人员1.1万人,专车接回员工数居全市第一。4.落实惠企政策,发放5824家“四上”企业复工防控补贴9860万元,1203家企业湖北籍员工未返深复工补贴1590万元, 14家企业车费补贴89万元,14家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加班补贴77万元。

  (二)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大文章”。1.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和研判,大幅增加企业样本数至1500家,总量占全市60%。每季度形成用工分析报告,为就业服务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参考。2.针对“就业难”问题,开发“云招聘”平台,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招聘活动250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成功就业1.5万人。携手250家人力资源机构,协助我区企业招聘员工8万多人。3.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组织事业单位、公办中小学、重点企业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招收高校毕业生2627人。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服务退役军人700多名。4.完善创业扶持体系促就业。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3家,累计认定52家,总量居全市首位。培育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家。举办创业论坛(指导)活动35场,创业带动就业5万人次。5.加强平台建设稳就业。在10个街道126个社区设立就业服务专窗(专区),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补贴办理等业务,共发放就业专项资金5502万元。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0.43%,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

  (三)对标“国考”,高标准完成就业扶贫任务。1.超额完成就业扶贫考核指标。宝安区帮扶新增到广东就业数都安为887人,完成率347.8%,大化为556人,完成率236.6%。2.以就业促脱贫。开发“就业扶贫好岗位”6万个,举办招聘会6场,帮扶就业1025人。创新扶贫云招聘模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广西专场毕业生云招聘,共有176人达成就业意向。深化劳务协作工作站一站式帮扶机制,为当地提供劳务输出、就业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设立信维通信、华高王氏等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扶贫安置基地,全区吸纳贫困人员就业30人以上的优秀企业达338家。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深圳市第一家省级就业扶贫基地。3.创新跟踪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干部成立驻都安、大化前方工作组,开展失业返乡和失联贫困劳动力复联工作,帮助30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在区、街道两级组建了一支精准扶贫专员队伍,跟踪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10万人次。4.以政策稳就业。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宝安区助力广西都安、大化瑶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补贴政策》,发放补贴16万元,鼓励更多贫困劳动力“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二、引凤筑巢聚优才,赋能助跑促发展

  (一)优政策扩渠道,精准引入“高精尖缺”人才。1.修订了《宝安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操作规程》,增强了人才政策的精准性、操作性和可行性。2.开展“招才进宝”系列招聘活动,组织区内重点企业赴外省招聘,吸引各类人才5320人。实施“建站引博”计划,新建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5家,引进博士后16人。3.圆满完成第五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的承办工作,鼓励海外优秀团队和项目落地宝安,打通海外引智通道。全年共引进市、区高层次人才496人,累计引进4881人。

  (二)强化载体建设,构筑高端人才生态圈。1.宝安人才园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新增5家优质机构入驻,累计达15家。入驻机构实现营收8000万元,引进高端人才356人,其中国家级2人,招聘产业工人3万多人次,服务企业1.5万家次。2.海归岛辐射效应不断增大。共吸引105个海归创业团队、361名创业人员入驻,其中博士项目占比33%。4个团队在广东“众创杯”、深创赛等赛事中获奖。宝安人才园航城分园、宝安海归岛航城分岛正式揭牌,人才园、海归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3.同步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才培训基地、湾区国际人才港,构建紧缺数字产业人才、境外高端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更有温度的人才高地。1.办理人才入户26511人,创历史新高。受理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348宗。发放人才补贴3.3亿元,同比增长27%。2.创新人力资源领域事项“零跑动”快办快结服务模式,受理办结105项政务业务事项218734批次,办理量居全市第一。开通“36654321”人才服务热线,接听来电6.2万次,同比增长65%。3.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企业员工16万人次,发放技能培训补贴6942万元,同比增长1517.9%。举办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宝安区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并培育我区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

  (四)加强行业监管,推动人力资源领域健康发展。1.做好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深圳市职业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做好复工复课。2.做好214家劳务派遣企业、9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7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审工作,制定行业公约,规范经营行为,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发展。3.做好人力资源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共检查机构420家次,发现安全隐患815项,整改681项,整改率84%。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提升人力资源机构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消防应急处理能力。

  三、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基础保稳定

  (一)构建防控体系,促进劳资纠纷源头化解。1.加大劳资隐患预警、排查、处置力度。定期召开劳资纠纷排查例会,进行动态分析和形势研判,共排查企业22207家,发现劳资隐患3050宗,化解3033宗,化解率99.4%。受理劳动人事信访件13640宗,办结率100%。2.推广“党建+工建+诚信+和谐劳动关系”共建模式,开展劳资恳谈协商,从企业内部预防和减少劳资矛盾的发生。搭建劳资纠纷化解“前沿阵地”,实现21家商协会、行业协会及300人以上规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全覆盖。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337宗,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5%。3.依托“社区-街道-区”三级联合劳资预警处置机制,业务骨干下沉一线,快速处置化解重点劳资隐患,顺利完成了特别防护期间的劳动监察维权维稳工作任务。

  (二)强化联动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1.牵头成立宝安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协同办案工作机制,保持对欠薪的高压态势。共向区公安部门移送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8宗,公安立案8宗。圆满完成省、市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迎检工作。2.与东莞长安人社部门建立打击非法派遣执法沟通联动机制,共同打击跨区非法劳务派遣行为。与区法院建立执转破程序及员工欠薪追偿联动机制。3.重点打击违法用工行为。组织开展劳务派遣用工和少数民族就业专项检查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2511家,发现违反就业管理相关规定行政违法案件119件,已全部责令改正,对9家“黑派遣”进行立案查处。

  (三)健全诚信体系,依法治理优化监管。1.贯彻落实企业“黑名单”制度。公开发布劳动用工“红黑榜”,公示重大违法用工企业22家,纳入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政府资助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2.开展2020年度劳动用工守法诚信企业评选,共评选出“宝安区2019-2020年度用工守法诚信企业”153家。3.优化劳动监管方式。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为补充的新型劳动监管体系。共开展随机检查10次,抽查15家市场主体78个事项。

  四、深化改革激活力,人事管理提效能

  (一)深化制度改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1.推进区群星农贸市场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转企改制工作。2.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工作。完成统筹岗位设置两次,共设置岗位9967个,其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930个。3.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改革范围内的公立医院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制度,以岗位总量管理带动定岗定员配套系列改革。

  (二)加大引才力度,优化专技人才服务。1.实施“优才双百工程”,组织事业单位、公办中小学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公开招聘,共设置岗位109个招聘403人,引进紧缺专业博士生26人。2.开展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推荐工作。向市局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4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2名。3.持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初次职称认定工作。实现职称认定业务申办“零跑腿”,共受理申请4920人次,经审核认定专业技术人员1850人。

  (三)提高管理精度,加强人事管理水平。1.开展宝安区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共培训139人。2.开展政府系统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任免事项审查,审核事业单位主管部门39个1084人次。3.做好区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奖励工作。完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评比表彰推荐,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推荐,区长质量奖评选复核,“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发放工作。

  五、党建引领聚合力,强化作风勇担当

  (一)“党建+”特色品牌彰显效力。1.打造“党建+抗疫”模式,成立党员志愿先锋队,助推企业复工复产。200名党员干部赴机场、社区一线参加抗疫,深入辖区企业开展精细化“一对一”服务,带领“点对点”专车接返员工1.1万人。2.推广“党建+工建+诚信+和谐劳动关系”共建模式,有效预防和减少劳资矛盾的发生,获评宝安区党建创新项目。3.深化“党建+结对”模式,与对口扶贫梅坑村党支部、挂点社区党支部、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0场,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1.全面落实市区委交叉巡察组巡查反馈意见的整改。高质量编制《宝安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开展谈话提醒28次,组织23名新入职人员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培训。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组织党员到文天祥廉政教育馆等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4次。3.严格干部纪律作风检查,开展明察暗访活动12次,各部门人员到位、政令畅通,未发现违纪情况。

  (三)党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1.开展“三会一课” 、“第一议题”学习146次,专题学习70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培训36次。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9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8次。2.打造群众满意的人力资源服务队伍。我区在全市2020年度深圳人社系统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地市比赛中,取得了个人第一、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3.指导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党支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合党支部,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带动两新组织党建不断提升。

  六、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开发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举办公益招聘会30场以上,保证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2.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建成一批具有产业聚集标签的创业孵化基地。3.聚焦乡村振兴深化劳务协作,继续开展劳务招聘和就业推荐,做好稳岗跟踪服务。

  (二)着力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汇聚人才。1.打造高端平台。建设德国(欧洲)企业创新中心和湾区国际人才港,一站式服务境外人才。探索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中心,扩大博士后引进渠道。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区产业培养数字人才。2.开展人才招聘。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招才进宝”、“名企名校行”等招聘活动,引进紧缺人才1000名,引进事业单位优才800人。3.深化服务水平。举办第五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着力实现更和谐更稳定的劳动关系。1.加强源头预警。依托“社区-街道-区”三级联合劳资预警处置机制,提前研判,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2.加强处置效能。保持力量下沉、工作下沉,发挥劳资纠纷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尽早尽快调处纠纷化解矛盾。3.做好特殊工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落实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特殊工时管理制度。

  宝安区人力资源局

  2020年11月25日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