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公开专栏 > 管理公开 > 监管信息公开 > 国土资源

学绿色范式,探“空间+”工程——坪山管理局开展首期【研行致远】业务调研活动

信息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5-04-16 11: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推进理论与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积极探索“空间+”引领未来工程新范式,聚焦立体复合开发模式,4月11日,坪山管理局调研团队前往平湖罗山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开展“学绿色范式,探‘空间+’工程”的业务调研活动。此项目开创性地采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上生态综合体”模式,达成污水治理与城市生态空间的深度融合,是一宗极具启发意义的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案例。

8587403409297571368.jpg

  项目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项目概况

        生态赋能・漫步屋顶“空中湿地”

  项目负责人第一站便带领调研团登上占地1.6公顷的屋顶花园,这里以“雨水花园+生态浮岛+多级跌水”复合系统为核心,构建起集“渗、滞、蓄、净、用、排”于一体的海绵城市示范单元。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与植物缓冲带的有机结合,项目海绵调蓄容积超过700立方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睡莲、再力花等20余种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体中形成天然生物膜,同时为蜻蜓、水鸟等生物提供栖息之所,恍若一副“城上绿云”的诗意画卷。湿地公园的参观在3米落差的跌水景观中收尾,处理后的尾水与自然雨水在此交融,形成动态活水系统,生动展现了生产与生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4972288349435804618.jpg

4049276712303818752(1).jpg

16899325257514053258.jpg

  调研团漫步空中湿地公园

        智慧治水・探秘地下“超级工厂”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湿地公园之下,一座地下智慧工厂悄然运转。项目负责人带领成员们通过透明天窗,探秘这座隐藏于地表之下的污水处理核心区。加药间、RO浓水池、事故调节池、反应沉淀池等功能单元有序布局,构成日处理规模达2.5万立方米的智能处理系统,其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了污水净化的高效转化。透过通透的玻璃幕墙,调研团清晰见证了污水从粗格栅拦截杂质开始,历经沉砂池、生物池等十余道精密处理工序,最终由浑浊污流转化为清冽水源的全过程。这一可视化的“污水重生”之旅,让大家深刻领悟到污水资源化处理在守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

  科普互动・解码绿色科技“新中控”

  在项目中控展厅内,通过中控系统的实时监测大屏,成员们沉浸式体验水处理全流程的智慧化运作。依托多项专利技术的创新赋能,这套智能系统可对各处理环节的水质指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算法精准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未达标的处理水会经过膜处理工艺进行二次净化,确保最终排放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为周边生态环境筑牢科技守护屏障。这种将数字监控、智能控制与精准处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环保的高效与严谨。

  此次调研活动以"地上游览+地下体验+科技展览"的沉浸式立体研学,让调研团深切体会到空间复合利用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消解了邻避效应,更在城市基建中辟出生态游憩新空间。当污水处理项目从传统"末端治理工程"蜕变为串联城市生态循环的"主动脉",成员们清晰认识到:这既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攻坚战场,更是践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阵地。

  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坪山管理局将吸取优秀经验、助推成果转化,以党建引领实践,将"生态优先"理念深度融入业务工作中,构建"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实践转化"的闭环工作机制,以开放开源的学习态度强化规资海洋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做出坪山管理局“研行致远”系列品牌业务提升活动的率先探索。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