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返回列表

首页 > 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工作简报

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动态(2017年第68期)

信息来源: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7-11-15 18:36

  【深圳信息】

  1、星期三‘查’餐厅”再行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突击检查宝安海雅缤纷城

  2、深圳市龙岗区经促局开展禽流感防控与家禽屠宰管理培训

  3、深圳市光明新区指导规范社区食品经营行为

  4、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活动

  5、深圳市宝安区食品安全监测进社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信息】

  6、中山积极部署餐饮业 质量安全提升工作

  【食安辟谣】

  7、遏制“面条含胶”谣言,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8、春茶含过量农药,药农自己都不喝?

  【深圳信息】

  1、星期三‘查’餐厅”再行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突击检查宝安海雅缤纷城

  文章概述:4月12日,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李忠副局长带队前往宝安区海雅缤纷城进行突击检查,开展“星期三‘查’餐厅”专项执法行动”。区人大代表徐丽华、常改凤受邀参加了此次行动,多家媒体也全程参与,跟踪报道。

  本次被检查的片区是前期由7037名市民网络投票选出,而餐饮单位西贝莜面村、海底捞是由两位区人大代表现场随机选取。行动中,执法人员依据餐饮业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对餐饮单位的许可、厨房加工经营场所、从业人员操作过程、原料采购以及有关食品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场量化评级,并对20批次食品原材料和成品进行快速检测,对7个批次的食品原料进行执法抽检,已送往检测机构检验。

  从整体检查情况看,两家餐厅的食品安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问题。其中西贝莜面村的操作间外垃圾桶没有封闭处理,个别餐具的消毒、保洁不到位;海底捞粗加工间存放草花饰品,冰箱内生熟食未分开存放,冻库标签标识不清。针对以上问题,执法人员要求上述两家餐饮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并在限期内报送整改报告。经量化评级,两家均维持现有量化等B级,其中西北莜面村已经达到A级标准,可以进入A级申请程序。两家餐厅被抽检的样品快速检测结果均为合格,而执法抽检需要实验室检验,宝安局将继续跟进检验结果并及时进行后处理。

  星期三“查”餐厅行动在群众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网络支持率超过97%。市食药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通过执法手段督促食品经营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和市民对深圳食安的信心,助力深圳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者单位:市食药局)

  相关新闻报道

  (1)【深圳新闻网】星期三查餐厅|宝安海雅缤纷城 海底捞、西贝莜面村后厨被突查。

  2、深圳市龙岗区经促局开展禽流感防控与家禽屠宰管理培训

  文章概述: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家禽生鲜有关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龙岗区禽流感防控,进一步规范活禽屠宰行为,保障龙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4月6日-7日,区经促局组织农管科、畜牧科等科室以及各街道食物环境监管中心(动物防疫监督所)等单位业务骨干50多人在大鹏新区星辰教育百纳海培训基地举办一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了市动卫所邓文煌副所长为学员进行讲解授课。

  培训现场,授课老师向培训人员讲解深圳市畜禽养殖情况、禽流感防控有关知识、《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政策解读等,重点就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防控的总体要求和深圳市“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

  此次培训提高了龙岗区农业系统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与防控能力,提升了龙岗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综合实力,也为今后H7N9流感防控工作与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推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作者单位:龙岗区经促局)

  3、深圳市光明新区指导规范社区食品经营行为

  文章概述:近日,为积极响应全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号召,深圳市光明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光明个协”)在各社区开展食品流通行业现场规范指导工作。

  据悉,深圳市已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并将于2017年9月验收。光明新区作为原特区外,食品流通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与食品安全高标准、严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光明个协为响应号召,组织工作人员下社区,为社区的超市、烟酒行、批发部、便利店派发指导手册,并现场指导从业人员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对现场发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光明个协此次开展的工作,得到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的大力支持,协会将对光明新区800多家食品流通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规范指导,后期还将组织600名食品流通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规范光明新区食品流通行业的经营行为,提升食品流通行业的经营水平,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升光明新区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作者单位:光明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4、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活动

  文章概述:2017年是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关键冲刺之年,为提升群众与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及满意度,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南山局制定了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方案,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开展各类宣传工作,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辖区人民广泛知晓创建工作。

  4月5日,南山区蛇口街道海滨社区工作站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开设咨询台、派发宣传资料、设立知识展板等形式,向市民进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50余人次。此次活动有效丰富了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升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推进形成“食品药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药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作者单位:南山区食安办)

  5、深圳市宝安区食品安全监测进社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概述: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裕社区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10平方米的社区居民食品安全屋,屋内设有多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墙,检测员对从社区农贸市场、超市、流动摊贩等范围抽样出来以及居民送来的样品进行快检,20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

  同时,检测人员还针对附近的学校、幼儿园等大型团体食堂进行检测,供应商每日将食品送到学校由学校自检,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

  据了解,这种借鉴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模式、服务于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为深圳首创,安全屋内放置的是广东深圳市银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仪、食用油黄曲霉素降解仪等多种食品快速检测仪器,检测范围高达100种项目,但每个样品成本价不超过30元。在食品安全屋运行期间,共抽检了样品115个,发现疑似阳性样品12个。

  据观察,这种社区式的快检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一方面,社区居民食品安全屋的检测人员每天都会及时将检测数据通过食品安全监测网平台软件及时上传至监管部门的系统,疑似有问题的食品直接上报相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便可以实时了解某个区域的食品检测情况,适度调整监管策略。另一方面,快检点就设置在市民的家门口,大大简化了送检环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尤其避免了农产品检出问题但当批次已经销售一空,难以追查监管的“盲点”。同时,快检费用也相对降低不少,畅通了居民送检渠道,倒逼供应商提升质量意识,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事实上,食品安全历来被认为是民生大事,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食品快检提速提质,在全市建立食品检测实验站,发挥快检技术的快速筛查功能,让食品安全快检落到实处,真正服务广大民众。2016年初,有人大代表呼吁在深圳发展食品质量安全“快检机构”,要确保食品快检像公平秤一样快速准确。12月底,广东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统一为全市市场稽查局、检测院以及10个辖区局配备了24辆食品药品执法检测车,共装备了114台(套)快检设备,执法过程中上车就可以检测,瘦肉注水1分钟检出,全面提高快检水平。此外,深圳还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加强快检技术研发,制定了《深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预处理点建设扶持补贴资金实施办法》,对符合要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单位进行扶持资金补贴。广东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广东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检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每年也投入1500万元,完成不少于50万批次的食品农产品快检,极大地保证了检测力度。为强化检测运用,广东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则将畜禽产品和种植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由原来的月公布改为周公布,并公布具体的经营者和不合格品种,为食品安全监管创造了条件。

  “以往我们老百姓要想检测自己从市场商贸买到的食品有没有问题,往往需要花上千元的昂贵费用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如今快检技术直接走进社区,走近市民,市民只需要花几十元就能轻松送检,而且检测结果及时对外公布,市民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抽检结果放心选购,这是一大创新。从实验室到社区,食品安全快检从源头保障市民的舌尖安全,真是越来越接地气了。”有业内人士指出。(文转自《中国质量报》)

  【全国信息】

  6、中山积极部署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作

  文章概述:近日,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举办2017年食品经营监管暨示范创建工作动员会议,解读《2017年中山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和《2017年中山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餐饮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会议紧密围绕餐饮业质量提升,以打造“安全、健康、美味”的中山特色饮食文化为目标,通过“三大工程、四大整治、五大手段”部署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排查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打击餐饮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三大工程”促提升。推动“明厨亮灶”建设工程,实现全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食堂、大型餐饮单位100%实施“明厨亮灶”;推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量化提级工程,将全市量化B级及以上单位占比提升至50%;推广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全市建设100家餐饮服务“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13条市级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实现全市24镇区均有一条市级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目标。

  “四大整治”严监管。以强化日常监管为基础,根据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对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单位食堂、网络订餐、小餐饮开展四大专项整治,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强调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发动宣传培训,发挥社会监督,引入“食安卫士”志愿者队伍,实现社会共治共管,并将检查与抽检结合,整治与提升共举,实现对经营过程严管、对违法行为严查。

  “五大手段”控风险。落实以风险隐患排查为核心的日常监管手段,严格开展餐饮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监管重点、监管频次,提升监管效能;强调以企业主体责任为本质的风险自查手段,将企业经营理念由“利”向“安”转变,督促其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强化以监管重点、舆情动态为导向的风险研判手段,对社会关注度高、风险程度高、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开展针对性监督抽检,提高抽检监测的靶向性和科学性,并通过抽检监测结果研判风险,指导监管;推动以监管职责无缝覆盖为核心的网格化监管手段,发挥现有“市—镇—社区”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落实监管职责,实现“点、线、面”三位一体全面监管;加强以重大活动和农村集体聚餐为主体的风险管控手段,推动出台《中山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落实《中山市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强化主办方、承办方、餐饮提供方、监管人员食品安全职责,实现风险可管可控,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文选自《中国医药报》)

  【食安辟谣】

  7、遏制“面条含胶”谣言,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文章概述: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腾讯新闻“较真”专业事实查证平台联合发布“三月10大食药谣言”,其中提到,在网上和微信视频流传的“面条洗出胶不能吃”是谣言,所谓的“胶”其实就是面筋。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营养丰富。在此,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重提示广大消费者,请勿相信“面条含胶吃不得”的谣言。

  吃喝拉撒睡,样样关乎民生。尤其是对于“吃”,更是人人都不能缺少,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嘛。然“吃”固然重要,吃的东西安全不安全则更为关键。近年来诸如“毒奶粉”、“陈化粮”、“地沟油”等问题食品,就曾一次次地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在“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的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语境下,“面条含胶”无怪乎会“谣遍”微信朋友圈。

  只是谣言就是谣言,不管其如何“火”最终仍经受不住事实的检验。比如说,只要在互联网上稍加搜索,就能看到早在七、八年前就曾出现过“面条掺胶水”等吸引眼球的“逆天事件”。而互联网上也早已辟谣,明确指出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做成,面粉主要成份是淀粉,而淀粉加水后本身就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事实上,对于此次“面条含胶”谣言,绝大多数民众也的确显得很理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北方盛产小麦,北方人大多也都喜欢吃面食。在河南、陕西等地,很多人们还做面糊糊吃,当面下到锅里就会显示出“胶状”,但没有一个北方人会将其怀疑为“胶水”。只是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人来说,其对面食相对“不是很感冒”,故而在“面条含胶”事件上会缺乏应有的理性。由此可见,要遏制“面条含胶”谣言,首要的就是增加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

  不过,人们对“面条含胶”谣言如此之敏感,也凸显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其实,对于食品安全,国家也一直都在加强监管。“十三五”国家食品规划就强调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若能如此,不仅“面条含胶”谣言会从根子上失去生存土壤,也能够为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注入强劲动力。

  遏制“面条含胶”谣言,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否,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维护食品安全,也已经成为13亿多人民的现实呼唤。“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食品安全无小事,而今在严肃查处“面条含胶”谣言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应将维护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好食品安全防线,让广大群众饮食无安全之忧。(转自《环球网》)

  8、春茶含过量农药,药农自己都不喝?

  文章概述:进入3月后,国内不少茶场进入春茶开采期。随之而来,网上出现一篇文章称,春茶中含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而夏秋季的茶叶更是可怕,连茶农自己都不喝。文章还指出,中国茶叶98%有农残。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这茶到底还能喝吗?

  辟谣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刘栩,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此时气温大多低于20℃,没有虫害,打了农药反而增加成本。试问,茶农怎么可能会把钱往水里扔。所以,春茶里面一般不含农药。

  至于“中国茶叶98%有农残”、“夏秋季的茶叶更是可怕”等说法,刘栩表示,农残并不等于农药超标,在泡茶过程中,只有微量残留农药会进入到茶汤中,对人体健康一般不会有影响。(转自浙江新闻)

  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1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