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特区报
民以食为天。在深圳,来自天南地北的“吃货”汇聚于此,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中重要一点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让食品生产更安全,让市民吃得更放心。近年来,深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多维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多个举措,有序提升城市舌尖安全水平。深圳被命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在最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中,深圳位列其中,在食品安全满意度方面,深圳以35.86%排在全国同类第一名。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落实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市市场督管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由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的《制止餐饮浪费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李忠局长表示,2020年是特区建区40周年,深圳市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力争将十大行动落到实处,让制止餐饮浪费成为深圳市的生活新时尚、深圳特区的新名片。
市市场监管局针对食品安全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新招频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食品安全带来重重考验。从2020年8月18日起,深圳市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从深圳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冻品,在储存、销售、加工前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冻品货主,须按要求如实填报货主、报关单、车辆、司机、货物流向等信息。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冻品,经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合格,并取得《深圳市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出库证明》后方能出库。据悉,为保障集中监管仓高效有序运行,集中监管仓入库实行网上预约,进口冻品在集中监管仓的外包装消杀、抽样核酸检测、规定时限内的仓储费用由政府承担,确保了进口冻品的安全。
深圳95%的食用农产品、85%的食品和100%粮食产品依靠外地输入,食品安全具有明显的输入性风险。基于市民对食品安全保障和更高质量的食品和食材的旺盛需求,近年最让人为之称道的一项重要食品安全举措是,深圳推出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品牌——“圳品”。
走进深圳各大超市,可看到有不少市民在用手机扫码看食品产地和来源。曾几何时,内地直供香港的“供港食品”令深圳人羡慕不已。如今,深圳人也有了品质不输香港的圳品。
供深食品不是“合格线”,而是“优质线”,更高的食安标准的“圳品”逐步走入深圳人的厨房。为了保证“圳品”的高标准严准入,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布300项供深食品标准和编制110项供深食品评价规则,对“圳品”的后续监管也有严格流程。2019年首批18种“圳品”供不应求,如今“圳品”品种增加到123种,覆盖蔬菜、水果、粮食等10大类,在盒马鲜生、天虹、人人乐、沃尔玛及华润等超市大量有售。
“圳品”来源如何保障?深圳进一步探索“圳品”扶贫新模式。2020年3月,河池扶贫工作组联合“圳品”工作组前往广西,就当地特色农产品及相关产业开展为期11天的实地调研。最终,来自田阳县、大化县、巴马县、环江县的7种类10个广西特色农产品通过“圳品”评价,广西“圳品”正式亮相深圳商超。这是深圳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将“圳品”和对口扶贫结合的创新样板——通过“圳品”的品牌效应、成熟的监管机制与市场销售体系,打通深圳和贫困地区之间的“致富路”,架起“扶贫桥”。